万联网整理 , 叶秋香 , 2019-08-12 , 浏览:2645

近日,万联网记者了解到,在继去年11月因存在6项违法违规事实被罚款2280万元后,中信银行再次收到中国银保监会的巨额罚单。这一次,罚单数额再一次高达2200万。

 

8月9日,银保监会网站公开了对中信银行开出了一张高达2223.67万元的天价罚单信息,记者了解到,这也是今年以来银保监系统对银行开出的数额最大的一笔罚单。

 

▋ 13项违规 中银行遭巨额罚款2190万

 

据了解,中信银行此次共涉及了13项违法违规事实。据公告信息,因未按规定提供报表、未按企业划型标准将多家企业划分为小微型企业,报送监管数据不真实和以流动资金贷款名义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等13个违规事项,中信银行被罚没收违法所得33.6677万元,罚款2190万元,合计2223.6677万元,创下今年以来银保监系统最高罚没金额。

 

(来源:银保监网站截图)

 

从处罚信息看到,银保监会作出处罚日期为7月3日。中信银行法定代表人为李庆萍。值得注意的是,该罚单是昨日银保监会表示将“进一步加大执行力度”之后公布的首张罚单。此前,今年整个银保监系统开出的最大罚单当属一个月前上海银保监局因意大利裕信银行员工职务侵占而对其开出的1030万元巨额罚单。青岛银保监局对民生银行罚没712.6万元、天津银行领罚款660万元的罚单紧随其后。

 

这距离上次银保监会“亲自”开出罚单,已经过去八个月有余的时间。去年12月7日,中国银保监会官网公布了10张大额罚单。当时,中信银行的上一个千万级罚单也在此列。

 

贷款、理财、信批不当成为违规高发区。

 

从处罚事由看,巨额罚单主要剑指中信银行在信息报送、贷款、理财等业务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从中信银行的13条违法违规行为具体来看,其中第八、九、十条均与信贷资金挪用、流入房地产开发业务有关,也是近期金融监管部门检查的重点。

 

1.信息披露不当

 

中信银行的违法违规行为中,多项涉及信息披露不当。业内人士称,按照之前的银行罚单,这一违规行为主要是财务信息、监管报表、风险案件信息等隐瞒不报、延迟报送和虚假报送等。这些行为已经触犯多条法律法规。

 

其中,第五条违规事实“未按企业划型标准将多家企业划分为小微型企业,报送监管数据不真实”, 此举也是与中信银行作为大型商业银行要承担的“普惠金融”责任相背。在此前,3月28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在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上,提出实行公平统一的市场监管制度、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政策、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支持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减轻企业融资负担、建立分类监管考核机制六个方面,十九条制度措施。银保监会对此单项列举进行处罚,也侧面说明国家层面上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一如既往。

 

2. 贷款业务管理

 

作为银行机构违规行为高发地,贷款领域也是此次中信银行被罚的重灾区。业内人士表示,按照之前的银行罚单,这一违规行为主要包括违规发放贷款、“贷款三查”不严、贷后管理不严、贷款支付管理违规、贷款资金用途不当、以贷转存/虚增存款等。

 

其中,中信银行在房产方面业务不当也成为此次处罚的重要原因。

 

3.理财业务

 

中信银行在理财业务方面也存在多项违法违规行为。

 

除以上三大业务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外,根据处罚信息表,该银行信息系统控制存在较大安全漏洞,未做到有效的安全控制。

 

去年曾被罚2280万

 

这也是中信银行一年之内第二次收到大额罚单。2018年11月19日,中信银行曾因存在6项违法违规事实而受到行政处罚,罚款2280万元。

 

此前,中信银行被认定的违法违规事实包括:理财资金违规缴纳土地款,自有资金融资违规缴纳土地款,为非保本理财产品提供保本承诺,本行信贷资金为理财产品提供融资,收益权转让业务违规提供信用担保,以及项目投资审核严重缺位。

 

近年来,严监管的信号愈加明显。据经济观察网报道信息显示:自2017年至2019年一季度,银保监会系统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有效规范市场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11735份,罚没总计59.41亿元,罚没金额超过了之前10年的总和。其中,银行业监管领域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8888份。处罚机构4432家次,处罚责任人员5305人次,作出警告3421家(人)次,罚没合计54.88亿元,责令停业整顿1家,取消任职资格450人次,禁止从业365人。保险业监管领域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2847份,处罚机构2127家次,处罚责任人员3105人次,作出警告3982家(人)次,罚没合计4.53亿元,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81家次,限制业务范围1家次,吊销业务许可证10家,撤销任职资格74人次,禁止从业4人。

 

罚单背后:银保监系统密集严查违规流入楼市

 

如前所述,处罚信息显示,违规放贷占据中信银行被罚事由多条,其中有两条针对房地产市场:以流动资金贷款名义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未将房地产企业贷款计入房地产开发贷款科目。

 

实际上,今年以来,针对房地产贷款违规的处罚力度越来越强。据财联社此前统计,上半年银保监系统开出的超1300张罚单中,资金违规进入股市、楼市的罚单共计87张,其中资金违规进入楼市罚单数量共计75张成为罚单重灾区(详见报道《银保监会上半年开出罚单逾1300张资金违规进入房市、股市成重灾区》)。

 

进入下半年,银保监会对此处罚力度进一步加大。7月16日,中国银保监会阿拉善监管分局挂出两则处罚决定书送达公告显示,中行两员工因为“四证”不全的房企房贷而被罚终身禁入银行业。这在银行业内人士看来,是针对房地产贷款违规“从未有过的”重处。

 

房地产融资当前正是专项检查的重点。

 

日前,银保监会办公厅已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2019年银行机构房地产业务专项检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决定在32个城市开展银行房地产业务专项检查工作,具体包括各种将资金通过挪用、转道等方式流入房地产行业的违法违规行为。

 

对于银行信贷资金而言,违规流入房市、股市一直是禁区。《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管理的通知》第一条规定,“要深入细致地做好贷后检查,坚决防止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等领域”;5月17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巩固治乱象成果促进合规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银行机构和非银行领域各类机构按照相关要点开展整治,突出处罚和问责,其中多处涉及房地产领域融资乱象整治。

 

多家银行因房地产业务违规被罚

 

最近半年多来,开出的115张银行“涉房”罚单透露出更强约束信号,多部门密集下发的文件、公开表态显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只紧不松”。从银行领到的处罚案由来看,涉嫌违法发放贷款、内控管理不到位、信贷资金被挪用、贷款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等仍是“重灾区”。

 

据券商中国此前报道显示,7月22日,云南银保监局公示了四张罚单,其中两张罚单指向银行房地产业务违规。一是工行云南省分行因“个人消费贷款违规流入房市、股市、购买理财产品”被罚25万元;另一是浦发银行昆明分行因“个人消费贷款流入房市、股市”等6项事由被罚没277.296万元。作出处罚决定的日期均是6月26日。

 

宁波银保监局7月5日一口气公布了11张涉房业务罚单。其中,宁波银行因“违反信贷政策、违反房地产行业政策”等事由共被处罚270万元,并被责令对相关直接责任人给予纪律处分。

 

同时,工、农、建三大国有行的宁波分行,及兴业、广发、光大、浦发、上海银行等行的宁波分行均因“住房按揭贷款管理不规范”,收到20万-50万元不等罚单,多位相关负责人被警告或罚款5万元。浙商银行宁波分行因“房地产授信业务管理不审慎”被罚50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近几个月来,收到房地产业务相关罚单的银行近30家,包括六大国有银行,浦发、光大、平安、兴业、浙商、招商等股份制银行,宁波银行、上海银行、南京银行等地方行。

 

邮储银行也被罚140万

 

除了中信银行被开出大额罚单之外,同一日,银保监会网站也公布了对邮储银行的处罚信息。根据信息显示,邮储银行被开出140万罚单,涉及4项违规内容,罚决定日期为7月3日。

 

(来源:银保监会网站截图)

 

在这批罚单中,邮储银行因未按监管要求对代理营业机构进行考核;劳务派遣工违规担任综合柜员;员工信息管理不到位;未按规定开展审计工作等四项违规,被罚140万元。

 

来源:银保监会网站、券商中国、中国基金报、经济观察网等 万联网综合整理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相关新闻

返回
顶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