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商报 , 万联网综合整理 , 2019-10-16 , 浏览:2083

10月11日,中通快递发布关于旺季高峰应对预案的告客户书:为了确保旺季期间快递服务安全、平稳,保持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应对旺季场地、运输、用工等费用的上涨,中通快递将从2019年11月11日起调整快递费用。具体调整幅度,由当地服务网点根据总部指导建议并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实施。


一石激起千层浪。


在用户对价格颇为敏感的“双十一”即将到来的关头,中通快递打响“旺季提价”第一枪,压力可想而知:对消费者而言,如果之后其他快递企业跟进,引发“提价潮”,部分消费者可能会把“仇”记在中通快递身上;同时,涨价是否会影响中通在庞大的双十一快递量中所分到的蛋糕比例,仍是未知。

几乎每年双十一,物流、快递都逃不过涨价的“诅咒”。2018年“双11”购物节前,中通、韵达、圆通等快递公司早在当年9月就已发出涨价通知,而今年截至目前只有中通快递发布了涨价通知,其他快递会跟吗?


一、中通提价,实际符合市场规律和供求关系


中通快递方面认为,公司一直在探索更加健康和符合市场规律的价格机制。近三年来,中通快递都主动地在旺季调整快递费用;旺季之后的快递费用,需要根据市场变化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也就是说,此次提价后,会不会在旺季结束后降价,需要看实际情况而定。


其实,从市场角度来看,中通快递此举完全符合市场规律和市场供求关系。


我国的快递向来以低价、时效闻名,但对快递企业来说,在给消费市场带来活力、给消费者带来便捷、给商业带来商机的同时,自身却在“烧钱”模式中艰难度日。如果没有资本市场提供的强大财力做保证,恐怕很多快递企业早就撑不下去了——近年来接连倒下的三四线快递企业就是血淋淋的“教训”。


如果快递企业不能依据市场变化、季节变化、行情变化及时调整价格策略,最终结果要么是行业快速衰落,要么是服务质量越来越差。因此,探索建立一套市场化价格调整机制,让自己能够“活下去”,是快递企业的难题,但也是必须面对的挑战。


双十一作为我国的网络购物狂欢节,快递量每年递增。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双十一(11月11日-16日)业务高峰期间,全国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邮(快)件18.82亿件,同比增长25.8%。,而2018年,我国快递业务量为507.1亿件,仅“双十一”这个购物节所带来的快递量占比已超全年的3.7%,这个数据不可谓不惊人。


从这个角度看,中通快递在“双11”临近之际率先提价,似乎并无不妥之处。不过,提价方式能否按照市场化要求进行,能否建立真正符合市场化要求的价格调整机制,还要看其他快递企业的反应。在中通快递提价后,如果其他快递企业仍维持现价,甚至趁机降价,那市场化的定价机制就很难建立。


二、中通先行,其他快递跟吗?


北京商报报道称,记者向百世快递、申通快递、韵达速递、圆通速递、德邦快递等多家快递企业询问“双11”前是否会调整快递费,上述企业相关负责人回复称,目前,公司内部还没有价格调整的消息。另外,申通快递、圆通速递、百世快递、韵达速递的多处网点负责人也表示,尚未收到涨价通知。不过,根据往年情况,“双11”前,不少快递企业会对快递收费做出调整。


中通打响双十一提价第一枪,确有一定底气。从近两年各大上市快递企业发布的财报情况来看,中通在业务量方面的确领先,2017年,中通业务量为62.2亿件,排名第二的圆通为50.64亿件。2018年,中通业务量为85亿件,排名第二的韵达为69.85亿件,仍有一定差距。


然而,仅靠中通“一家之言”,很难建立起市场化的定价机制,理想的做法是,快递行业自律组织或行业协会,按照市场化要求,共同商讨行业价格调整办法,实行有升有降的市场化定价机制。在旺季时,价格可适当上调;在淡季时,价格也可适当下调。同时,调价的方式、手段和行为都要规范,避免乱象出现。市场化调价机制明确了,广大消费者也会慢慢适应。消费者之所以对中通快递涨价一事反响强烈,主要还是因为快递业目前缺乏一个明确的市场化调价机制。


近年来,快递企业的人力、运营、车辆等成本逐渐增加,最终到手利润所剩无几,为了争夺市场,快递费用没有大幅调整,但为了应对物流高峰期,每年的价格调整似乎已成常态。从过往来看,2018年的“双11”前夕,除中通快递外,韵达速递、圆通速递和申通快递先后发布公告调整快递费用,虽然企业暂未官宣,但部分网点已有涨价举动。


目前,国内主流快递企业都已完成上市,监管成本、人力成本、技术投入、实名收寄甚至环保工作都使得企业运营管理费用上涨。因此,网点的利益有所保证,才能保证末端快递员的利益,从而直接提升服务水平。


快递行业专家赵小敏表示,今年与往年不同,中通发布上调快递费用后,各方都在关注,加之现阶段快递公司对物流高峰期的处理水平有所提升,部分快递企业原定的涨停计划或存在夭折可能。


INFO.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人民网、北京商报

相关新闻

返回
顶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