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联网 , 曹雪艳 , 2021-03-26 , 浏览:7339
3月26日,国务院国资委官网公布了《关于加强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出台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部分地方国有企业发生债券违约,引发金融市场波动和关注,因而国资委出台该文件,指导地方国资委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工作,有效防范化解企业重大债务风险。



(图源:国务院国资委官网)


《指导意见》全文共八大条例,主要包括完善债务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分类管控资产负债率、开展债券全生命周期管理、依法处置债券违约风险、规范债务资金用途、全面推动国企深化改革、完善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工作体系等方面,较为全面且具备较高的指导意义。


一直以来,中小企业相较核心企业而言,一般都被认定为风险更高的群体,但近年来、尤其是2020年以来,在疫情等因素的叠加下,不少高杠杆或高债务的大企业风险的相继爆发,让核心企业的风险防范成为当前我国金融体系不可忽视的部分,我国供应链金融的纲领性文件“银发〔2020〕226号”,也特别强调了一体化地评估供应链上核心企业与中小企业的整体风险。


从3A级国企永煤的债券违约,到华晨集团债务违约65亿,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0年12月30日,已有142只债券违约,发生金额1494.89亿元,与往年以民企违约为主不同,2020年从民营企业到AAA级国企违约主题类型多样,市场多次“见证历史”。


万联供应链金融研修院高级分析师许书川认为,我们应重塑信仰,重构金融资源配置体系,这类事件所带来的启示主要有以下10点:

(1)不言而喻,疫情和全球局势的不稳定对企业、对经济带来的打击是较大的。


(2)2020年,中国的M2增速再创新高,明显高于我国gdp增长速率,总量“领航”全球,这一现象说明中国的货币总量十分充裕,总体来看,企业是“有钱的”。


(3)既然有钱,为什么如上述的大企业还是会出现债务违约甚至造假“骗钱”呢,原因是高负债、高杠杆和盈利能力的下降,他们有意或无奈地“重资本套利而轻价值创造”。换言之,不该有那么多钱的企业钱太多了,到2020年10月末,央行2020年新增贷款10.8万亿,但是其中企业定期存款净增加4.8万亿,几乎有50%的贷款转化为企业的定期存款,其实就是在套利。说明中国的金融资源配置有问题。有的企业钱太多,有的企业(主要是中小企业)融不到资。


(4)为何中国金融资源配置有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刚性兑付”,刚性兑付使得风险扭曲,导致投资者(包括金融机构)不能客观认清风险。高成本揽资金(如互联网存款、理财刚兑)导致金融机构追求高收益忽视高风险,导致金融机构容易轻信大企业并过度授信予大企业,而政府“兜底”国企、评级/会计/审计机构不客观评估企业(背后有利益的因素也有盲信的因素)等又支撑了金融机构的“信仰”。这种“信仰”在经济环境不好的时候,就是巨大的“地雷”。不重塑“信仰”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金融资源配置问题。


(5)易纲行长在发表的文章《再论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及政策含义》中指出要:“稳步打破刚性兑付,该谁承担的风险就由谁承担,逐步改变部分金融资产风险名义和实际承担者错位的情况。”


(6)去杠杆、降负债是当前我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核心。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上发表演讲时指出:“2020年以来,宏观杠杆率再次提高,大约比去年底提高了20个百分点,达到260%以上,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变化......目前我国控制疫情和恢复经济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非常时期的财政货币政策正在考虑有序退出。宏观杠杆率应稳住,并逐步下降。一是,治理金融乱象虽取得重大成果,但远未成功,“资金池”清理、资产净值化、取消刚兑、高风险机构的排查清理、金融基础设施紊乱等现象,还要继续整治。二是,美国、欧洲等主要国家宏观政策的外溢性明显,全球金融市场波动的风险加大,而我国正加大金融开放,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


(7)所以企业不应该过度追求杠杆、过度资本逐利,要回归价值创造、高质量发展,这是中国实体经济和金融发展的根本。


(8)金融机构也要重塑“信仰”,不能只看核心企业的信用,要更客观更全面地评估风险。如“226号文”所述,供应链金融强调一体化地评估供应链上核心企业与中小企业的整体风险,要“强信用、强资产、强结构、强数据”多方式结合识别和管理风险。


(9)应该深刻理解核心企业的内涵,在供应链中占主导地位的企业才能叫核心企业,何谓占主导地位,一方面指的是话语权,一方面指的是核心企业能不能、愿不愿意主动带领上下游企业发展、协作共赢,还有就是核心企业自身要有良好的持续经营能力。基于这样的内涵,并不是所有大企业都是核心企业;产业互联网、供应链服务平台等也可以称为新型的核心企业,与传统核心企业相对封闭的体系不同的是其面向全行业开放的服务化属性。而开放化、服务化对传统大企业着实不易。


(10)直接融资体系的发展能够改善金融资源配置:一方面,直接融资体系缩短了资金通路,不容易出现资金淤积于大企业,导致大企业手上钱太多,钱多就容易出现腐败、不务正业、套利,进而诱发系统性风险,也不容易淤积银行等金融机构导致风险过于集中,资金能更畅通更低成本地流入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风险的分担也能更合理;另一方面,直融体系会让投资主体更审慎地决策,让更多的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同时配套更严格的资本约束,如此一来,资金多了、投资更审慎了、融资更严格了,杠杆就下来了。当融资需求减少(得到满足),投资更加理性,杠杆率就能降下来。


同时,许书川认为,金融机构对待核心企业不仅仅要重塑“信仰”,还应充分利用票据、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主要原因有三:首先,债券、信用贷款的基础是信用,但是中国的信用环境还不完善,票据基础设施的完善、票据生态体系的发展、票据应用的普及对建立我国商业信用环境有重要意义。第二,票据、供应链金融等强调真实贸易背景,企业信用超发的问题根源在于企业融资“不务正业”。第三,票据是最适合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工具,股票和债券对小微企业来说门槛很高。

3月30-31日,万联网将举办“CSCFIS 2021第八届中国供应链金融创新高峰论坛”深圳市先行供应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联易融数字科技集团票据业务总经理梁超杰将就“票据+产业链融合专题”与盈票创始人王丹、银行业票据专家赵慈拉、新希望财务公司总裁牟清华、迪链国际商业保理董事长、迪链科技副总经理张亮共话票据、供应链金融如何服务实体经济、稳定供应链产业链。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相关新闻

返回
顶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