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导语
票据经纪在国内外票据市场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不同的市场阶段所处的地位和业务类别也各不相同,本文所指的票据均为商业承兑汇票,所列举的票据经纪行为或者业务仅为目前较为广泛存在的业务范畴。票据经纪发展与整个票据市场的发展是不可分割的,过去票据经纪粗犷式的发展已经成为过去,随着国家供应链全面推进,票据与供应链发展结合程度逐渐提高,票据经纪也逐步成为供应链金融的重要服务业态之一,票据经纪行业信息不对称的利润点开始转向票据整个链条的数据挖掘价值,这个过程也是供应链的开发过程。
(注:本文知识产权归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如需联系作者洽谈合作,请点击“作者介绍”)
1. 票据经纪的基本概念
票据经纪是一种金融中介服务行为,正如其他的货币市场和金融市场经纪类参与者一样,为票据的供需双方提供中间服务,参与到票据的承兑、贴现、转贴、再贴、买入返售、回购等交易过程中,从而获取服务费或中间利差。我们国家尚未有票据经纪的标准定义,借鉴发达国家票据市场的经验来看,票据经纪是票据进入市场高度发达阶段的一种市场需求和必然产物,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整个票据流通和交易市场,使得票据的支付、融资及产品化能力发挥的更加充分,有利于国家货币政策和工具的实施。
2. “传统票据经纪”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市场作用
这里“传统票据经纪”通常是指票据市场发展初期,基础设施和体制建设不完善阶段,由于商业银行的业务覆盖能力和实际的企业经营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信用、信息效率、规模、成本、服务范围等不对称,由此产生了一批以票据买卖代理贴现为主的“民间票据中介”,其直接或者间接的为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中介服务而获取利益,特别在纸票时代因为利润相当可观,逐步形成了覆盖全国的线下“中介”网络。综合从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角度出发,主要解决的痛点为以下三点: 第一、持票企业票据贴现难:尤其以小微企业较为突出,因受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束缚,没有健全的财务制度和融资经验,票据融资规模量小,从而导致诸多小微企业票据融资渠道狭窄且效率低下,民间中介利用自身的资金和资源优势参与到票据的买卖代理贴现中,买入票据集中到商业银行进行“代理贴现”,包装相应的企业报表和账户资料,完成贴现后获取相应的利差,但因其没有损害票据各方利益,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微企业贴现难的问题,特别在服务效率上优越于大部分金融机构,在企业间形成了一定的服务规模和依赖性。 第二、票据支付和融资有相对成本优势:相比于企业直接贷款或现金支付,一部分有市场地位的企业优先选择开立银行承兑或直接买入票据进行支付,降低企业经营成本,逐步形成了票据市场的“货款支付”需求,开始在熟人朋友间进行买卖转让或大小与长短置换,后续逐步形成了以票据中介服务为主的中间经纪模式,由民间中介先代替买入一张其他企业的票据,以一定的价格转让给用票企业进行再支付。该类业务因为延续了票据继续服务实体经济的价值,没有损害企业和国家利益,促进了贸易发展,受到广大实体企业的青睐。 第三、帮助金融机构降低获客成本,提高运营效率:过去由于金融机构面临综合业务考核压力和金融监管要求,在存款、承兑、贴现、利润、风险等方面存在着综合性需求,由于银行人员和工作流程受限,很难高效的获得批量客户进行多项指标的推进,充分调节经营规模。加上银行之间信用差和信息差的原因,存在挑客户、挑票等现象,“民间中介”利用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差,协助客户完成开票融资、批量贴现、存款回报、转贴现等,“承包”金融机构的票据业务诉求,从而获取中间业务收入。该类业务一定程度上驱动了票据市场的规模化发展,但因为存在贸易背景包装、信贷资金占用、政策资金套利等原因,一直是票据市场较大的风险隐患点,也是金融监管的重点和难点,具有市场两面性。
3. “民间票据中介”向专业票据经纪发展的转折点
过去“传统票据经纪”在整个票据市场发展中不同程度的参与了资金、行口资源、信息服务、“信用服务”等,按照目前中国票据市场的层次可以大致分为企业间经纪、银企间经纪、银行间经纪,其服务了大部分实体企业,也带来了一定的市场风险。由于过去的市场发展存在的一定的制约因素,单一的“票据中介”经营门槛较低,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层次参差不齐,并没有形成规模化的票据经纪,也没有形成标准、规范的服务范围。因此无法引起国家金融监管的重视,长期处于不打击、不鼓励的状态。随着2016年央行大力发展电子票据以后,电子化高速普及,票据支付和融资的能力、场景、衍生服务发生了较大变化,也带动了票据经纪体系的快速发展。 第一、票据市场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随着上海票据交易所的设立,ECDS系统和中国票据交易系统服务能力大大提升,更多参与主体直接或间接的接入票交所系统,使得票据的流通能力、流通效率有了极大的进步。假票得到有效的防患,同时降低了大部分信用风险和成本,为票据经纪体系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尤其以2019年试点的5家“票据经纪行”为里程碑,标志着中国票据经纪业务有了新的篇章,也为后续银企间和企企间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第二、商业银行科技发展和产品创新:随着电子化的进程加快,商业银行通过科技提升了服务能力,以线上直贴、跨行秒贴、线上票据池为例,企业贴现难的问题有了很大的改善,某种程度上挤压了传统“中介“的业务空间,促进了票据从高利润“自营”向多元化发展,围绕票据作为基础资产进行多融资服务,如“票据贷”、“票据转信”、“票据置换”等,票据经纪的业务类型和范围发生改变。 第三、票据市场进入互联网化发展:以深度票据网为例,平台通过科技覆盖了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线上的撮合交易服务,逐步成为票据经纪业务的基础设施之一,解决了票据经纪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票据资金安全、交易鉴证等问题,票据经纪从原来的自有资金买入卖出,开始转型为轻资金、重服务模式,无需大量的资金建立库存参与买卖其中,通过平台就可以实现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无缝撮合,获取合理的回报。经纪商可以通过平台建立自己的专属服务平台,类似券商的证券交易服务系统一样,实现业务标准化,推动了经纪业务回归“真正中介”本源,促进中国票据经纪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第四、票据市场产品多样化、场景化发展带来的新机遇:随着票据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商票业务创新发展,央行和票交所围绕着金融机构和供应链实体企业出台了诸多创新产品,尤其以供应链票据和标准化票据诞生作为重要的市场变革点,推动票据走向更为高效、低成本、多场景的新发展。由此也产生了新的票据经纪市场需求,在票据的签发、融资贴现、标准化发行等过程中,都需要更专业的机构参与配合,券商和金融科技公司成为创新产品的重要参与者,在信用评级、信贷审批、资产归集、流程合规、风险管理等方面对票据经纪业务提出了新的挑战。由此整个票据经纪的发展,也从传统的模式逐步向专业化、信用化、科技化方向合规发展。
4. 未来票据在实体供应链中的转型机遇--融入供应链金融
回看中国票据市场和经纪业务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过去票据经纪为票据市场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服务了实体经济的同时活跃了票据市场,引入了社会化资金参与了市场建设,但由于经纪体系的完善需要一个长期过程,期间也产生了诸多风险和违法违规事件。归回到票据的本质去看,不难发现一个根本性问题--过去的票据经纪业务与实体经济的经营过程相对脱离。通俗的理解就是票据经纪没有与供应链的每个环节进行深入捆绑,单纯的在利益驱动下运作,全部的经营精力都放在了票据“高进低出”上,甚至脱离真实供应链贸易关系进行融资套利,这种野蛮式的发展阶段随着市场逐步完善已经很难继续下去,也面临着合规性的考验和法律风险。 票据作为供应链中实体企业支付融资工具,是供应链的一个较为完整的“信用账本”,每个背书都记录了一个贸易环节。未来票据经纪业务无论从实体经济还是从金融政策角度出发,都应当服务到真正的供应链各环节中去,关注每个节点的支付融资需求,促进票据经纪向供应链金融业态合规发展是重要的转型思路。根据目前转型的经验提供以下几点票据经纪发展建议: 第一、围绕着本地化的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专业化服务:在区域市场内与金融机构展开合作,与金融机构建立统一的询价、报价、风控、客户服务协同,定位于区域市场专业化服务,降低金融机构获客成本,突破过去单一的业务局限,走横向突破。 第二、专注熟悉的核心企业和产业,深入产业链条:围绕着核心企业上下游提供专业化服务,从过去的票据集散买卖,转型到围绕核心企业产业链条降成本、控风险能力上,通过供应链的数据能力为企业提供更为贴近的票据支付融资服务。包含咨询、信用管理、成本管理、融资服务、风险管理、数据服务等,走纵向突破。 第三、与第三方供应服务机构合作:尤其以供应链服务类企业为主,参与到企业的采购、物流、仓储、贸易销售、支付结算、融资等过程中,把票据经纪服务于供应链服务进行深度融合,既能发挥供应链服务企业的优势,又能实现金融服务获利,走跨界突破。 未来随着票据市场的不断进步,期待票据经纪体系走向更加完善,对行业经营模式、经营范围、从业人员、风险管理等出台相应政策法规,进一步丰富票据市场参与主体,活跃参与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