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是否是终结全球化的一击?

2020-03-05万联网 ,严旸

中国的疫情正在渐渐远去,而在海外,新冠病毒的幽灵正在各大洲的上空徘徊。

 

面对汹涌的疫情,人们相信都有一种巨大的挫败感,曾几何时,现代化的交通通讯技术是全球化的一个标志,由此带来的在大时空范围内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动早已突破的物理意义上的边界。我们惊恐的发现,这场瘟疫跨地理空间传播的速度和扩散能力是前所未有的,这种速度和扩散能力让人类的响应变得迟缓而杂乱。武汉封城四十天了,整个中国也按下了“慢进键”,造成的损失已经无法计算了。国家统计局上周末公布的二月PMI数据已经跌到了35.7,有史以来前所未有,表明对经济的影响超过了金融危机和非典,哈工大今天发布的对200座城市的研究也表明,一个多月的疫情造成的GDP损失大约3.5万亿。

 

再看全球,在各国手忙脚乱封堵疫情的同时,来自供应链的坏消息又接踵而至,由于这几十年来大家都在发展以高度集中的上游生产来应对高度分散的下游消费的全球供应链运营模式,当中国这样的“世界工厂”拉下电闸后,看到的是这样的场景:

 

防护用品已然全球缺货,以致美国考虑启动国防生产法案(这大概在二战结束后就没有用过),而在白宫召集制药公司商讨应急生产时,总统被告知,由于原料药大量来自中国、来自湖北,药企无法快速拉升商品药的产能;

 

继汽车公司宣布来自中国的零部件停供导致总装厂停线后,可口可乐公司宣布,人造甜味素产自中国,市场上Diet和Zero可能会缺货;

 

虽然富士康的产能有所恢复,可韩国LG的器件生产因疫情要暂停,苹果的供应链面临严重的不确定性;还有,全球的石油天然气开采运输、航运、航空服务……都陷入了下滑。

 

再凶悍的资本也顶不住瘟疫这个魔鬼,股票、黄金、期货、美债都进入了乱局。

 

更为魔幻而可怕的是,当中国从“慢进”状态恢复后,却发现外面的整个世界却进入了“冬眠”!

 

疫情结束后,世界会怎样?

 

人们肯定会反思过去是否过于看重了全球化因生产要素的流动带来的红利和便利而忽视了系统风险,从而去改变既有的模式。其实,逆全球化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了,美国退群、英国脱欧已经是逆向而行的典型事例,可以预计的是,随疫情之而来的是反全球化的浪潮会更加高涨,各国政府在政策制定上都会更加保守和更强调对自身利益的保护。

 

具体到供应链上,对于国际化业务的企业,从政治、经济各方面考虑,在全球范围内适当分散产能将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事情了,但这也是有能力的中国企业发展海外业务的一个机会,这些年在东南亚和欧美建厂的企业在这场灾难中的感受应当是最有说服力的。对此,反应迅速的如华为,昨天就已宣布在法国建立欧洲工厂。

 

总之,还是老祖宗的话说得对:“话说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全球化已经快四十年,是该有所改变了。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严旸 特约评论员

2015/4/15 10:43:47


1982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航空工程学士,1999年在荷兰获马斯特里赫特管理学院(MSM)工商管理硕士。持有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师培训体系、联合国ITC组织采购和供应链管理培训体系、美国供应管理协会注册供应专家培训体系的认证讲师资质;具有20年的生产、管理及战略投资的实战经验和培训经历,曾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及上市公司担任过各类中高级管理职务,多年从事物流战略的规划与实施,现为深圳市博维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工商管理硕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工程学士 物流师 采购 供应链管理 执行董事严旸

我要投稿

订阅&推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在线留言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