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联网 , 穆牯 , 2022-01-13 , 浏览:6036

1月13日消息,万联网记者观察到,上海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实发展”)于1月11日深夜发布了一则公告——《上实发展关于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监管工作函暨重大风险提示公告》。《公告》声称,经过公司的初步自查,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上实龙创未经审计的应收类款项合计约人民币 26.15 亿元,其中部分业务可能涉及融资性贸易,该类业务所涉及的应收类账款可能存在不可收回的风险,具体涉及金额公司正在加紧进一步核查。


在网友看来,这则消息令人震惊,连用两个感叹号。他表示:“完蛋了,明天跌停的节奏!新年第一个黑天鹅!”相关网站显示,截至1月12日收盘,上实发展每股报3.99元,跌幅5.23%,最新总市值为73.60亿元。


企查查显示,上海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是一家拥有合理业务结构、成熟产品线、区域布局相对集中、具有成熟开发能力和资本运营能力的房地产综合集成商。其子公司上实龙创成立于1999年,是一家以全面建筑节能解决方案、服务及新技术研发的专业节能服务公司。


回到网友的两个感叹上,第一个关注点在于上海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的股价问题;第二个关注点在于“新年第一个黑天鹅”。“黑天鹅”意味着什么呢?在这里,更多指向的是黑天鹅事件,即非常难以预测,且不寻常的事件,通常会引起市场连锁负面反应甚至颠覆。换言之,上实龙创约26亿应收类账款无法追回将会是一种概率性非常大的事件,一旦完全“打水漂”,就会对市场以及社会经济等多方面造成较大的影响。


回顾2021年,“上海电气暴雷事件”,即上海电气的子公司卷入数起债物纠纷,80多亿元应收账款或无法追回,到至今仍旧扑朔不迷,但却引起社会各方的关注。其中就有专家分析,此次爆雷很可能是融资性贸易惹的祸。根据相关媒体报道,“上海电气暴雷事件”还诱发出以隋田力等人为主的一系列专网通信融资性贸易案件。


为什么成了2022年的第一只黑天鹅呢?回到公告上,“上实发展子公司上实龙创未经审计的应收类款项合计约人民币 26.15 亿元,其中部分业务可能涉及融资性贸易。”


综合这两起“爆雷”大事件来看,同为上海国企的子公司貌似犯下了同样的错误,即可能涉及融资性贸易。何为融资性贸易?所谓“融资性贸易”,它的别称为“贸易型融资”、“供应链金融的”,具体是指参与贸易的各方主体在商品及服务的价值交换过程中,依托货权、应收账款等财产权益。融资性贸易虽为贸易方提供一种相对便利的融资手段,但是,它在实践中引发了大量法律纠纷,为社会的经济安全尤其是企业国有资产带来了许多风险和挑战。


就融资性贸易所产生的经济风险和所面临的重大挑战,自2015年起,国资委和相关监督部门愈发重视,并逐步对其大力落实监管力度。在2015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委托北京市某律师事务所就融资性贸易的法律风险防控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数家大型中央企业参与法律风险防控措施的研讨。


在2018年,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国资委令第37号《中央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其中第九条明确了以下情形要追究责任:“违反规定开展融资性贸易业务或“空转”“走单”等虚假贸易业务。”“违反规定提供赊销信用、资质、担保或预付款项,利用业务预付或物资交易等方式变相融资或投资。”


在2021年1月,国务院国资委发言人曾表示,坚决禁止融资性贸易。这几年在禁止融资性贸易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发现一起通报一起、追责一起,有效夯实了中央企业债务风险防控的基础,全面提升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随后,各地方相关监督部门陆续发布了《关于严禁开展融资性贸易防范贸易业务风险的通知》。


对于融资性贸易的风险监管,2021年12月9日,上海国资委在《关于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中披露,全面防止融资性贸易。同时也制定下发《关于监管企业全面防止融资性贸易和建立监督检查长效机制的工作方案》。


回到这只黑天鹅招谁惹谁的问题上,融资性贸易实则上被相关判例定性为“名为买卖、实为借贷”,存在“左手换右手”套利的嫌疑,影响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之间资金的流动,从而进一步当前社会实体经济的发展。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相关新闻

返回
顶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