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6月7日),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在上海举行。会上,华为协同客户、产业方、科技伙伴发布了“产融创享计划”。中信梧桐港作为“产融创享计划”首批成员之一,受邀参与了该计划的发布。同时,中信梧桐港专家代表还在产业金融分论坛和OpenSpeech进行主题演讲,向与会伙伴分享了中信梧桐港在打造可信数字资产方面的理念与经验。
目前,各行各业都在加速数字化,产业金融已从传统模式走向了产业数字金融3.0时代。在动产融资领域,中国还有超过百万亿的动产,90%以上由于没有技术赋能而无法形成有效的融资。
据了解,“产融创享计划”是华为面向产业数字化浪潮,为携手更多同行者,共建产业金融创新分享平台,共享业务经验和技术创新能力,构建的产业金融合作伙伴联盟,旨在团结各方力量,促成产业、资金、平台、金融科技等各方角色协同合作。这与中信梧桐港一直主张的“价值共创、技术制胜、数据赋能”的经营理念不谋而合。
计划发布现场,中信金属党委书记、总经理,中信梧桐港董事长郝维宝通过视频短片向计划送上寄语:“中信梧桐港,始终坚持可信仓单的战略定位,服务产融。未来,将与更多的合作伙伴携手并进,秉承共生、共荣、共赢的供应链生态理念,为产业金融的发展持续赋能!”
在产业金融分论坛,中信梧桐港CIO梁辉向与会嘉宾阐述了产业供应链的痛点和需求,即供应链融资业务参与各方对“可信资产”的认识有偏差,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确权困难。要解决这一认知偏差,需要搭建第三方、具有权威性的产业链服务平台,通过科技+运营手段,打破既有藩篱,搭建信任桥梁,打造产业链韧性,为供应链金融赋能。
在OpenSpeech区域,中信梧桐港COO王鹤淇聚焦可信数字仓单,向听众讲解了可信仓单的概念、背景、定义,并阐述了中信梧桐港打造的可信仓单生态体系和生命周期管理,以及与华为合作,用数字手段赋能,打造货物的可信身份的先进手段。同时也介绍了中信梧桐港与金融机构、交易平台在可信仓单业务方面的落地案例,令与会嘉宾更加深刻理解中信梧桐港在打造可信仓单业务方面的实践和领先优势。
同时,中信梧桐港作为参编单位编写的《动产融资金融仓平台技术白皮书》也在产业金融分论坛发布,该白皮书系统梳理了动产融资政策导向、市场空间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旨在促进数字化转型、加强产业金融服务、推动产业升级和促进产业合作,对行业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作为参与《动产融资金融仓平台技术白皮书》编写的单位之一,中信梧桐港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是中信集团“互联网+”转型战略下,应用数字技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产融结合的新业态和新模式,采用开放共享的理念,打造中信产业互联网的背景下,2018年由中信金属、中信云网等共同投资设立,注册资金3亿元。
中信梧桐港定位于打造可信仓单,重建供应链信用体系,借助数字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为实体企业提供供应链服务;为金融机构提供风险可控、流动性强的资产。自成立以来,中信梧桐港积极摸索市场真实需求和应用场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协同创新,开放共赢,通过应用区块链、物联网等核心技术,提供集“物流、风控、资产、资金”于一体的数字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赋能供应链、重构产业链、创造价值链,为产业客户提供一站式数字供应链综合服务。
中信梧桐港的业务模式可以简要概括为“2+1业务体系,四大产品”,全方位多种业务场景的支持,打造可信数字资产体系,致力于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数字化供应链平台建设和运营商。结合实体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痛点和金融端的风险管控要求,中信梧桐港经过市场摸索与调研,以“可信仓单”为基础搭建了数字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围绕“梧桐E仓”、“梧桐E购”、“梧桐E收”、“梧桐E信”四大产品模式的线上化展业,并面向企业、金融机构输出技术平台、解决方案和供应链管理服务,助力大宗商品行业数字化转型,助力实体经济产业化能力提升和向数字经济转型升级。
素材来源:中信梧桐港公众号,万联网整理
数字化是供应链服务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之一。从技术型的供应链服务公司的角度来看,地方国企、大宗企业等重点是需要提供解决方案、技术输出和运营外包服务。
以中信梧桐港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为例,中信梧桐提出来的搭建端到端的供应链服务体系,以融资服务为切入点,能够从供应链解决方案、产业供应链服务平台建设、智慧物流园区、数字仓库、供应链金融五个方面协助政府及核心企业搭建端到端供应链服务体系,形成 “天网+地网”,提供S2B(以供应链整合资源服务于B端客户,服务内容包括代采、存货质押、虚拟生产、应收账款融资等)服务,服务于地方产业集群、全球供应链总部基地及大宗贸易区域总部,为实体产业赋能。
6月28日成都,2023中国第三届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论坛上,届时,中信梧桐港总裁助理郑炜将在峰会现场以《数字供应链助力国企供应链市场化转型》做主题演讲。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INFO.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万联网整理
供应链金融智库
作者
More News »
国内领先的供应链金融智慧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