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联网 , 毛莉 , 2024-01-03 , 浏览:5423

年营业收入超过400亿元,股价3年大涨22倍、B2B行业曾经的大牛股——国联股份,因过去三年的财务数据存在差错,近日被立案调查了。

由于涉嫌违规信披,2023年12月27日,“工业拼多多”国联股份(603613)在上交所发布公告称收到中国证监会的《立案告知书》(编号:证监立案字0142023023号)。与此同时,公司还收到北京监管局警示函,包括董事长刘泉、总经理钱晓钧、财务总监田涛等在内,均被出具警示函。

国联股份对此表示,公司及相关人员高度重视警示函中涉及的相关事项,将认真吸取教训,积极进行整改,切实加强对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学习,不断提升规范运作意识。同时将进一步加强信息披露的管理工作。本次监管措施不会影响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受上述消息影响,2023年12月27日,国联股份一字跌停收盘。同时,数据显示,最近5个交易日公司跌幅甚至一度超过30%,2023年该公司股价全年跌幅更是超过了60%。

来源:上交所披露的国联股份公告

会计差错累积金额达数百亿遭处罚

国联股份被誉为“工业拼多多”,多年来,致力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聚焦打造高质量产业互联网平台,努力践行促进传统产业降本增效。也因此,国联股份无论是业绩还是股价,连续三年都像是坐火箭一样,节节攀升。

但从2022年开始,外界关于国联股份财务真实性和融资性贸易的质疑,开始浮出水面。随此次被立案调查,该公司过去三年业绩真实成色、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也有望水落石出。

12月26日晚间,国联股份披露了《关于收到北京监管局警示函的公告》。

根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 182 号)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北京证监局认为,国联股份董事长刘泉、总经理钱晓钧、财务总监田涛对上市公司信披违法违规负有主要责任,决定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显示,2023年4月28日、5月16日国联股份两次发布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公告,将部分交易调整为按照净额法确认收入,对2020年年报、2021年年报、2022年前三季度报告相关财务数据进行更正,导致多期财务报告信息披露不准确。

2023年4月28日,国联股份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更正公告称,公司将部分自营交易调整为净额法确认收入。会计差错更正后,调减2022年一季度营收50.84亿元,占更正后营收的72.06%;调减2022年上半年营收119.32亿元,占更正后营收的74.75%;调减2022年三季度营收210.42亿元,占更正后营收的83.35%。同日,上交所向其发出年报问询函,国联股份2022年营业收入披露金额为402.69亿元,与前期业绩预告预计的726.5亿元至734亿元,差额超过300亿元,严重影响投资者决策,要求公司核实并披露前期会计处理是否构成重大会计差错。

2023年5月16日,国联股份回复问询函,并进一步更正了相关差错,称2022年年报告出具过程中,针对部分公司难以完整取得或拥有除客户签收单以外其他与相关交易商品控制权直接依据的交易,按照净额法确认营业收入。对部分收入自总额法调整为净额法,主要系公司对控制权的判断选取了更为严格的标准,但交易的具体业务模式未发生变更。

随着收入确认方法变更,国联股份2020年和2021年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进行了相应下调。会计差错更正后,调减2021年营收97.39亿元,占更正后营收的35.43%;调减2020年营收23.40亿元,占更正后营收的15.79%。

2023年8月,上交所对国联股份作出纪律处分,对国联股份及实际控制人暨时任董事长刘泉、实际控制人暨时任总经理钱晓钧、时任财务总监田涛予以公开谴责,对时任董事会秘书兼副总经理潘勇予以通报批评。对国联股份独立董事兼审计委员会召集人李玉华予以监管警示。

另外,根据沪深交易所披露的2022-2023年度信息披露评价结果显示,国联股份的信披评价结果由上一年的B连降两级至D,D档代表信披考评不合格。

而对于此次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是针对此前公司会计差错做出的进一步追查,还是另有原因,2023年12月27日,国联股份董秘办人士回应,本次立案调查原因与公司此前将总额法改为净额法确认营收,导致的会计差错有关。另外就立案调查的影响,其表示公司业务目前正常开展,国联股份也在具体研究相关的规定,进一步核实(影响)。

“净额法”确认收,到底是怎么回事?

国联股份在《2022年年度业绩预增更正公告》提到:公司在披露2022年业绩预告时,尚未采用净额法确认收入,随着年度审计工作的深入,经与注册会计师沟通,公司对部分营业收入进行了净额法调整,该调整导致公司营业收入出现偏差及更正情况。

如公告披露,国联股份信披违规的根源在于营收计算上将全额法改为净额法,据了解,因国联股份是电商交易平台,在营收统计时,有两套统计方式,一是客户在平台交易的流水金额为全额法;二是公司对客户交易收取的佣金费用为净额法,国联股份调整的就是这一部分内容。

具体来看,国联股份自2022年起将部分自营交易额调整为净额法确认收入,相应2022年营业收入由739.64亿元调整为 402.69亿元,调减了300多亿元之巨。由于之前市场中对这家公司存在很多争议,因此国联股份的年报也备受关注。

那么,这个被买了国联股份的小散股民们吵翻天“净额法确认收入”,到底是怎么回事?

简单来说,与“净额法”确认收入对应的就是“总额法”确认收入,二者的区别就是在于,“总额法”是将产品销售对应的销售金额全部认定为销售收入,同时向所售对应产品的成本确认为营业成本,“净额法”则是将产品销售金额减去对应成本之后的差额认定为营业收入,同时无需再进行成本确认。

2023年12月19日,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金融监管总局和证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切实做好企业2023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详见:),提示了编制2023年年报应予关注的准则实施重点。其中关于收入方面,通知重点提到了“总额法”和“净额法”的规定:

当企业向客户销售商品涉及其他方参与其中时,企业不应仅局限于合同的法律形式,而应当综合考虑所有相关事实和情况,评估特定商品在转让给客户之前是否控制该商品,确定其自身在该交易中的身份是主要责任人还是代理人:控制该商品的,其身份为主要责任人,用总额法确认收入;不控制该商品的,其身份为代理人,用净额法确认收入。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是指能够主导该商品的使用并从中获得几乎全部的经济利益。部分行业如贸易、百货、电商、来料加工、广告营销等应对此予以特别关注,应当结合业务商业模式等相关事实和情况,严格按照收入准则的相关规定进行判断和会计处理。

总之,这背后的核心逻辑就是对出售的产品,是否具有实际控制,如果能够实际控制就应当采用“总额法”;如果没有实际控制,也就是听候吩咐卖给谁、卖多少钱,并从中赚点手续费,那就应当用“净额法”。

曾被媒体质疑存融资性贸易

国联股份主营B2B电子商务和产业互联网平台。公司以工业电子商务为基础,以产业大数据和产业数字化为支撑,为相关行业提供工业品和原材料的商业信息服务、网上商品交易和数字技术服务。其旗下的多多电商可以做到集合下游零散客户订单,并通过平台与上游供应商议价,从而实现“量大从优”,因此也被称为“工业拼多多”。

业绩层面,公司2019年上市,营收从上市当年的71.98亿一路飙升至2022年的402.69亿,净利润也从1.59亿翻上11.26亿;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372.64亿,同比增长47.61%;归母净利润10.05亿,同比增长47.24%。每个季度业绩均同比高速增长。

但事实上,早在2022年11月24日,知名媒体曾发文《国联股份的惊天谎言?客商复杂交织背后“隐现”融资性贸易网》,对国联股份提出3点质疑:

1、是否存在利用融资性贸易助推业绩膨胀扩张。

2、为何人均创收如此巨大?公司旗下子公司只有4人,但2021年却能创收超25亿元。

3、不断募集资金究竟是融资性贸易网络中的一环,还是公司确实有资金需求?

所谓融资性贸易, 也称为“贸易型融资”,或贸易融资——名为买卖,实为借贷。融资性贸易合同条款通常存在垫资、融资、借款本金、借款利息等借款合同常见表述,本质是无商业实质、以贸易业务为名对外提供资金,或通过结算票据、办理保理、增信支持等变相提供资金,为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便利,充当融资通道,极易滋生腐败。融资性贸易资金方缺乏对货权的实际掌控,缺少对货物市场波动的关注,存在巨大资金风险,是被严格禁止的。

根据此前相关报道,国联股份披露2020年与亿利洁能下属企业亿兆华盛交易金额为3.73亿元,亿利洁能年报显示对公司采购金额仅为3.01亿元,与公司披露交易金额不相符。同时,公司与亿利洁能拥有共同的客户山东东岳飞达物流有限公司(简称“东岳飞达”),且东岳飞达同时是公司客户、供应商,猜测东岳飞达可能是公司融资性贸易中的资金提供方。此外,从国联股份大量预收账款、大量预付帐款以及极低的净利润率来看,国联股份被质疑本质上是一家供应链金融公司,或者盈利模式是通过融资交易扩大收益规模。

随着媒体质疑而来的,还有上交所对国联股份连夜发出的问询函,要求国联股份核实并披露公司与亿兆华盛、东岳飞达历年交易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交易时间、交易内容、货物交付、结算方式、交易金额、交易款项支付、期末往来款余额等,自查公司与其是否存在融资性贸易情形,以及公司其他业务是否存在融资性贸易情形等。

2022年12月2日,针对被质疑涉嫌利用融资性贸易助推业绩一事,国联股份在回复上交所问询函的公告中表示,公司业务流程及商业逻辑清晰,各项业务具有合理商业背景。有关媒体报道所述融资性贸易、人均创收异常、募集资金使用等质疑均不属实。经自查,最近两年的同笔交易中,主要客户、供应商不存在为同一方、关联方或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情况,不存在融资性贸易中向上下游交易对方提供资金或一定时限信用期的情况,公司交易情况不符合融资性贸易特征。

此后,尽管上市公司对此多次澄清,国联股份的股价还是遭遇“崩盘”。

万联网记者注意到,就在一个多月前的2023年11月10日,在第三季度网上业绩说明会上,国联股份还表示,“关于公司财务造假的舆论传闻,我们已经多次反复给予说明,请关注相关公告”。

随着国联股份相关财务问题发酵,国联股份股价呈持续下滑之势,公司股价2024年1月3日收盘价22.55元较2022年11月125元/股左右的高点股价已跌去了八成有余。对此,有律师表示,一旦该公司被立案调查事项被认定,受损投资者即有权向国联股份提出索赔。

来源:万联网根据国联股份公告整理

info.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万联网

相关新闻

返回
顶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