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登录/注册
Toggle navigation
新闻
新闻主站
天下大势
企业动态
专家观点
研究报告
专栏
培训
线下培训
高级研修班
供应链金融企业内训
沙盘演练
供应链金融加速器
海外游学
线上学习社
供金行动课
在线课
学习路径
活动
智库
直播
会员
在线课
电子书
电子书系列
电子书
万联周刊
诺亚财富“踩雷”真不冤| 2019供金事件解析(一)
万联网 ,
包希仁
, 2019-12-06 , 浏览:
3659
今年7月,诺亚财富一则公告将自身推到了风口浪尖。虽然此事已过近半年,相关当事人也因涉嫌欺诈被捕,但事件背后的成因与教训却依旧值得多方反思。在供应链金融“炙手可热”的当下,如何避免再次“踩雷”,如何识别“应收账款”资产包风险,已成各家金融机构所关注的焦点。
承兴真“行骗”,京东假“背锅”
在反思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事件的始末。
今年7月5日,博信股份公告称,董事长罗静于6月20日被警方刑事拘留。7月8日,诺亚财富公告称,旗下歌斐资产的私募基金为承兴国际控股相关第三方公司提供34亿元供应链融资,而承兴国际实控人就是已被拘留的罗静。
随后某知情人士称,目前可以对公众告知的事实主要有三点:首先,承兴国际相关方为京东供应商,双方存在大量长期交易。其次,歌斐资产已就这一供应链融资对承兴国际和京东提起司法诉讼。最后,歌斐资产正在积极配合警方调查并尊重司法机关最终的判定结果。
不过,7月9日,京东对承兴国际与京东业务合同一事做出了回应,表示该事与京东无关,承兴为了骗取资金而质押登记的京东应收账款,已被确认系伪造,对于这种行为,京东已经配合受害公司进行报案。另外,京东方面还严正谴责歌斐资产对京东发起诉讼的行为。
而整个事件却使得原被认为最有效地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供应链金融蒙上了阴影,也使得各行各业意识到风险管理与控制是有效推动供应链金融的关键。
事前事后信息不对称,已成供应链金融头号“杀手”
事实上,要理解这一事件发生的根源,以及未来如何有效防范,就需要深刻认识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尤其是主体风险产生的原理,以及实践中存在着哪些欺诈现象,进而针对性地进行制度和风控体系的建设。
万联网发布的《宋华点评:从诺亚踩雷事件看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一文中,宋华教授就指出,从供应链金融风险产生的来源看,供应链金融风险的产生不仅仅来自于供应链运营,而且也产生于参与主体的投机行为。而这类风险与供应链运营中决策者风险不同,后者是因为决策者的能力所限产生的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的风险来源,而参与投机则是交易各方为了追逐自己的利益而损坏他人,违背约定的规则而导致的风险,是一种主观的行为因素。这种主观的投机倒把是源于供应链经营中事前和事后的信息不对称所造成。
事前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或借贷发生前产生的信息不对称,或虚假性信息传递产生的不良结果,作为借方的企业为成功得到资金,往往会向贷方传递有利于自己的积极信息而隐瞒负面信息,从而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
除此之外,事前信息不对称还会来自于抵押或担保,一般认为为了有效的防范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违约风险,抵质押或担保是一种有效的手段。然而,抵质押或担保也可能因为对其真实状态或者质量信息的缺失不能有效降低违约。
事后信息不对称往往伴随着道德风险的产生,在贷方提供融资后,由于所提供资金的真实流向以及借方企业的经营管理等行为等并不能总被贷方所知,从而很难对借方的行为进行完全监督。因此企业可能会在未告知贷方的前提下改变资金用途,增加贷方融资风险。
尽调靠“协议”风控靠“自觉”,供应链金融“不死也残”
若将上述事前事后风险放到诺亚“踩雷”事件中,则该事件的违约风险就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诺亚财富作为资产管理方,其应当对自身管理的资产进行“地毯式”调查,毕竟这是几十亿的资产包。而调查的方向有两点,一个是向应收账款债务方确权或确认,一个是核实所有相关材料的签字盖章是否有效。
结果显示,诺亚这两点都未做好,甚至自始至终都未向京东确认相关交易信息的真实性。另外,诺亚内部是否涉嫌“内外勾结,监守自盗”,目前也没有结论。由此可见,事前信息高度不对称,是此事爆雷的根源之一。
而另一根源就是放款后的资金监管严重缺乏。诺亚财富在完成对承兴国际放款后,是否对资金用途和流水进行动态监管,有没有设定资金使用范围,有没有核查使用项目的真实性?事实显示,完全没有。
换句话说,资金到了承兴国际指定账户后,诺亚就等着到期连本带息收钱了。结果,承兴国际到底将钱花哪了,怎么没的,最终能回来多少,诺亚财富似乎毫不知情,或者说压根没兴趣知道。
最终导致事后信息也高度不对称,这两大根源直接使得诺亚的放款行为如同“蒙眼狂奔”,纯属凭几张盖着萝卜章的协议和融资企业的自觉来进行风控。
在事前没做好尽职调查,事后又没做好资金监管的情况下,诺亚“踩雷”似乎是难以避免的。而对于供应链金融来说,应收账款类的贸易融资要想安全稳健运行下去,还需要多方赋能。此外,通过运用金融科技手段以及区块链技术,也可以更科学的进行风险防范。
正所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金融机构应当合理运用各类科技手段,控制市场风险、法律风险、道德风险等,毕竟科学是不会“撒谎”的。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收藏
相关新闻
作者&编辑
包希仁
作者
TA的最近内容
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
报道、活动论坛投稿
精选文章
宁夏唯一A股上市物流公司改换万亿能源央企门庭!聚焦铁路煤炭运输和供应链贸易,西部创业实控人拟变更为国家能源集团
2024/11/7
, 作者:
毛莉
2500
浏览
0 浏览
产业下行期,上游资源端企业销售如何基于产业链视角构建端到端的供应链体系?
2024/11/9
, 作者:
黄贵生
2102
浏览
0 浏览
全球大宗商品贸易巨头托克再陷欺诈风波!蒙古业务面临11亿美元损失,内部合规监管遭挑战
2024/11/5
, 作者:
毛莉
1936
浏览
0 浏览
湖南国企经济“三季报”出炉!21户省属监管企业实现营收4400亿元,利润217.3亿元,8户企业增幅超10%
2024/11/5
, 作者:
供应链金融智库
1804
浏览
0 浏览
More News »
下一篇
2019中国数字供应链创新发展峰会,重磅解密双链产融互联大时代的突破性案例!
返回
顶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
国内领先的供应链金融智慧服务平台
高级研修班
互动训练
加速器
企业内训
海外游学
线上微课
万联新闻站
中国供应链金融创新高峰论坛
产业+供应链金融创新高峰论坛
中国物流金融创新高峰论坛
产业供应链金融创新高峰论坛
品牌沙龙
万联网主站
关于我们
研究院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友情链接
×
新闻
培训
活动
智库
直播
会员
在线课
供应链金融风控
入门知识
供应链金融风控
中小企业融资
平台方与服务商
法律法规与政策
供金行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