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质上来说,一切商业竞争,到最后都会变成组织的竞争。在“具备持续竞争力”这一点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就是:重构整个经营和管理的中心。---陈春花
这个世界上,不变的只有变化。十年前谈企业竞争力,我们一定会关注到规模、成本、品质;五年前谈企业竞争力,我们一定会关注到创新;今天谈企业竞争力,我们一定会关注面向不确定未来的应对能力。
企业到达一定体量,组织调整是一种必然:或源于内部变革需要,也可能是为了更好地迎接外部变化。因此,不时调整一下组织架构是必要的:人员的增加和流程的复杂,也许让管理更为规范,但也容易陷入僵化和冗杂。建立合适的组织架构可以提升组织效率,降低组织协同成本。
在最近的互动中,至少有三位中小企业家问及如何建立供应链计划组织问题。在这个间隙分享一下行业实践与浅见。
案例一:
成都A公司是一家纸品生产商,主要为星巴克、康师傅、香飘飘等快销提供一次性纸杯。随著客户快响应要求,公司先后在南京、昆明、重庆等地建设了六家新工厂。由原来的单工厂变成了多工厂集团化运作,但管理模式仍延续了传统的单工厂流程化模式。由此,带来人员冗余、管理成本高涨的难题、同时还常常出现有工厂交不出货、有工厂产能不饱活的境况。2017年6月,公司决定对组织进行再造。当时我有幸参与了这项变革。根据公司行业特性,产品特性分析,我们选择了中心化的供应链组织架构。即由全国市场部接单交成都供应链运营中心,中心根据客户交货地址选派工厂生产,其次考虑产能平衡。在后来,运营中心直接将BOM分解物流需求到供应商,各工厂取消了采购的岗位。新模式运行三个月后,集团供应链组织减少了30余人,降低了交付物流成本,提高了交付准时率,也有效的规避了各工厂产能不平衡问题。
案例二:
潍坊F公司是一家大豆深加工企业,物流成本高,客户多样化,价格战严重。公司为保证行业领先地位,实施了产业链横向一体化、纵向产品多元化战略。公司在先后在黑龙江、山东等地建8家工厂。由于多工厂之间既有平行同质化产品生产关系,也有上下游供求关系。组织之间产销如何有效协调,各区域工厂产能如何平衡成了管理层一个难题,传统单工厂运作模式显然不符合集团化运营要求。2019年9月,有幸参与该公司组织变革。我们根据公司各企业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中心化与流程化相结合的方式。即由中心制定供应链MPS战略计划,由各工厂分解月计划与周计划,在效率与协同之间创造了平衡。
案例三:
上海L风电企业,典型的项目制造型企业,产品通用型号基础上客制化,公司计划业务流程化,调整困难,运作水平很差;企业属于国企下属企业,项目有保障,项目需求稳定,但是需求时间非常不稳定;库存整体很大:成品半成品2.6月发货量,零部件库存2.3倍月发货量,存货周转率1.5次每年;成品几乎没有准交过,工厂材料几乎没有齐套过;财务费用2.66亿元, 年度利润1千多万元,因为准交率低,被很多客户列入黑名单;运营整体陷入恶性循环:采购指责财务不及时付款影响到货、生产指责采购不齐套、销售指责生产准交率低,财务指责销售回款慢;
总之,现有计划体系在总部与分子工厂之间流程化,导致调整困难,难以适应项目需求变化。
结合该公司实际情况,供应链组织采用了采用了顾问邓博士的由流程化向中心化的变革。
模式说明:
建立整个供应链的集中的运营指挥中心,需求端承担成品库存责任,供应端承担交付责任和零部件半成品库存责任。按周滚动多周编制产销协调计划,围绕项目死点排产;需求与计划、计划与执行 责任厘青6—9个月计划实施完成。
基于市场实践,首先,供应链计划组织的搭建没有一个公式可以套用,需要基于企业实际情况来规划设计;其次,计划组织模式设计不是一个二选一的选择题,需要合理运用各种模式优劣势;最后,不要将供应链一切问题寄托在模式设计上,后续运营才是关键,不可否认的是,任何模式都有运营成功的企业。
申明江
作者
More News »
国内领先的供应链金融智慧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