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联网微课堂 , 万联网微课堂 , 2019-12-21 , 浏览:3525
保理是最主要的供应链金融产品之一,它在国内发展比较早,并且相关的管理办法规范也很多。所谓的保理产品就是金融机构以供应商转让其应收账款为前提,为其提供一个提供应收账款的催收、管理、坏账担保或者融资等服务,国内的保理业务主要是起到融资作用。

哪些资产不适合做保理的资产呢?从大类上来分有这几类:

第一个是不合法的资产。基于不合法的贸易合同、技术合同形成的应收账款。

第二类就是未来应收账款。商业银行的保理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商业银行是不得基于未来应收账款开展保理业务的。但是相较于银行保理,我国没有禁止商业保理公司开展以未来应收账款为基础的保理业务。

第三类就是权属不清的应收账款,这肯定也是不能做的。

第四类就是因票据或其他有效证券而产生的付款请求权,这个也不适合保理资产。

除了上述这几类资产外,还有一些资产也不适合作为保理资产。举例来说,因私人或者家庭成员消费所产生的长期付款或分期付款也是不行的。还有就是可能发生债务抵销的这种应收账款也不适合,存在第三人权利主张的资产,如已经质押的应收账款也不行。

关联交易产生的应收账款以及约定产品可以退货的应收账款也不行,以发生贸易纠纷的应收账款更不行。贸易合同规定债权不得转让的应收账款、供应商无权经营的产品或者服务而产生的应收账款也不行。最后就是受到司法机关强制限制不得转让的应收账款,还有一些拥有其他瑕疵的一些债应收账款都是不能做的。

保理业务的基本流程是什么?

第一步,供应商跟核心企业签订贸易合同,形成应收账款,

第二步,供应商申请保理服务;

第三步,金融机构去审核收集材料,然后跟供应商找核心企业确权,

第四步,核心企业确权;

第五步,金融机构进行授信审批并签合同,签完合同开账户,然后发放贷款;

第六步,金融机构要做好贷后管理,包括要去中登网,进行应收账款的转让的登记,并且做好相关的账款的管理催收等。

第七步,到期后核心企业付款,金融机构将剩余的款项还给供应商。如果核心企业到期未能付款,供应商就回购应收账款,这是有追索的情况下。

这里要注意几个风险要点:

第一要点,贸易合同的真实性问题。今年出现了不少保理的大案件,包括闽兴药业还有前年的中江信托事件都是融资企业伪造合同和公章,导致金融机构遭遇了风险。要解决这种虚假的合同或公章问题一定要依靠技术,比如电子签名等技术。

第二个要点,保理业务还要重视核心企业的信用和经营情况,不能够轻视大企业的风险,也要特别注意大企业杠杆过高的问题。

第三个要点,合同的效力瑕疵问题,或者说是核心企业的抵消权抗辩权,还有诉讼时效等法律风险。其中要特别注意一点就是确权并不等同于核心企业放弃了抗辩权抵消权,这个是要在合同中另行规定的。

第四个要点要做好登记。登记的好处是如果出现重复质押转让时,多方同时申请权利的时候,登记的一方肯定是能够得到一定的法律保护。现在国家相关部门即将出台文件是这样规定的:有登记的优先于没有登记的,那么先通知债务人的优先于后通知债务人的。在都有登记的情况下,先登记的优先于后登记的。

接下来给大家梳理了一下产品设计的思路和要点:

1、首先要搞清楚客户是在哪个环节需要钱。是在他花付了采购款后,供应商还没有给货?还是说供应商给完货了,自己还没有来得及把货物进行生产?还是货物已经生产出来了,还没有客户买?看它是处在不同的生产经营的哪一个阶段。

2、要考虑好给客户放款的条件是什么。因此在产品设计时候就要考虑需要满足这个条件,我才给你放款。这个条件其实主要就是一些风控要点或手段。从大类上来分大概:

第一,能不能得到上游核心企业的信用支持。

第二,能不能够得到下游的企业的信用支持。

第三,如果是供应链公司,它往往会强调重构这条供应链。也就是说通过供应链的重构来让供应链得到效率上成本上的优化。其中就包括了供应商的优化、客户的开发还有集采分销等。金融机构直接参与到供应链的运作里去了,所以它也是一种风控的手段。

第四,控制货物的流动。

第五,信息流,包括数据方面。

第六,资金流,包括要包括公款账户监管账户也可以采取代收货款的形式等等。

第七,找第三方来征信,包括第三方的担保和一些保险的手段,

第八,生态圈融合,其实跟重构供应链一个逻辑,就是跟客户在同一个供应链生态里去发展,一起做大做强。这是最本质最核心的做供应金融的一种模式。还有一些甚至做参股,就像亚通做的深度供应链,也是以参股的形式整合了很多企业和经销商渠道,就是股权加债权结合的方式。

3、有了放款条件以后就是放款的问题了。放款怎么放?是用现金还是用银票?是用信用证还是出保函?还是说要考虑一些期限结合的操作,这些都是一些不同的放款选择。

4、回款。要考虑如果款项回不来怎么办?有货的就处置,没有货的就只能够依靠担保方或诉讼。

info.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万联网微课堂

相关新闻

返回
顶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