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银行交易银行部总经理史初江)
3月27日,由万联网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中心、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深圳市供应链金融协会、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深圳市商业保理协会、江苏省现代供应链协会、四川省金融科技学会、成都市供应链协会、成都市供应链金融协会、广东省采购与供应链协会、青岛市供应链协会、临沂市供应链金融协会等单位联合支持的“疫情下的供应链金融在线论坛”正式召开。本次论坛获得了京东数科、江苏银行、秒钛坊的大力支持。(拓展阅读:解密疫情之下的供应链金融变革与机遇 |万联网在线论坛成功举行!)
江苏银行交易银行部总经理史初江围绕 “加快供应链金融线上化建设”的主题进行了演讲。史初江表示,新冠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巨大,未来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对供应链的深大影响加剧了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同时,在政策的支持下,核心企业及银行金融机构对于发展供应链金融的意愿也有所加强,供应链金融发展也因此迎来新机遇。值此时机,供应链金融的线上化建设进程也需要加快。
作为入选国家供应链创新与运用试点银行,江苏银行提出从“试点行”到“示范行”的目标,近年来也致力于实现银行业务线上化。史初江介绍,为了实现目标,适应目前线上化发展趋势,江苏银行成立了交易银行敏态组织、探索实现物联网动产质押线上化操作实践、创新开发对云平台,推出供应链金融线上化业务办理平台。据了解,江苏银行供应链金融云平台在2019年10月已正式上线,该平台上线标志着江苏银行供应链金融发展迈向新台阶,是其供应链金融发展线上化的新起点。史初江认为,疫情的爆发使得供应链金融线上化发展成为趋势,在会上,他也对如何推动供应链金融线上化提出了一些建议:一是完善顶层设计,创造环境;二是参与各方,各司其职,共建生态;三是核心企业主动作为,承担社会责任,只有这样,供应链金融才能建立一个健康发展的生态圈。
以下内容为万联网根据演讲实录及速记进行的整理,供业内人士参考。
史初江:今天想要和大家分享的题目是“凝心聚力、共克时艰,加快供应链金融线上化建设”。主要汇报三方面内容,一是探讨下此次新冠疫情对供应链金融的一些影响。在我看来,一方面我们要看到有危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机遇;二是给大家介绍一些江苏银行在供应链金融线上化的一些尝试;三是我想对供应链金融线上化提一些建议和个人观点。
1
辩证看待:新冠疫情是危机但也是机遇
首先是谈谈新冠疫情的影响。首先我认为这次新冠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非常巨大,而且未来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从目前来看,疫情从国内发展到国外,措施越来越严厉,从封城到闭国、从实体经济到资本市场,新冠疫情的影响正在不断的扩散,像美国的股市熔断、汇率的大幅波动,以及各个政府中央银行推出了一个无底线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各个国家为了刺激经济层出不穷的财政刺激政策,都说明这次疫情的影响非同一般。
疫情正在国际上蔓延,到底能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什么时候能够迎来拐点?未来在我们国内会不会再次爆发?这一切我觉得都是未知数,而且一切都有可能。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供应链行业,不管是实体企业也好、金融机构也好,我认为都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做到心中有数,才能面对可能发生的危机。
具体到供应链金融领域,我觉得受到疫情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像物流运输的停顿和延迟、供应链链条的断裂,以及最近比较多的一些外贸订单被取消。诸如此此类的现象,都在影响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同时也加剧了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我觉得对于新冠疫情将对供应链金融的影响我们应该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前不久人民银行也好也开过几次新闻发布会,我们倒不必去评判这一次到底是不是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但其中疫情带来的影响确实实实在在的发生了。我想作为供应链参与的各方,对此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这是我讲的第1个观点。
第2个观点,我认为供应链金融相关的企业一定要在新冠疫情中发现更多的机遇。我先简单列举一些新冠疫情可能给供应链金融带来的一些潜在的机遇。
首先一点就是线上化趋势,这一点我觉得越来越明显,无论是从金融机构还是企业,线上化的产品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同。我在这里可以跟大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原来很多企业转账可能依赖于网银这些业务手段,但是新冠疫情发生以后,我们的对公手机银行业务量激增,这一方面是因为很多企业没办法到公司上班,用不了PC端的网银转账等等,但这些线上化产品恰恰可以证明很多金融服务手段可以是实现线上化的。另外一个刚才我看在今天发布的调研报告也好,还有刚刚宋华教授分享内容也好,都提到其实有很多企业就是在疫情的情况下恰恰发现了供应链金融的一些新的机会,比如说疫情发生以后,很多企业觉得原材料的库存和一些关键链条的产品原材料储备可能会更重要,所以原材料的储备需求可能会增加,需求推动下企业有可能会更加需要供应链金融的服务;另外一个是受客观的销售条件影响,可能产成品的库存也会增加。所以这些企业以前可能没有资金方面的需求,但现在的新形势下,可能他就会想到需要有供应链金融的服务,而这恰恰是增加了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机会。另外一个在新冠疫情下,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相关的支持政策都在不断的出台,这其实对企业而言也是个比较大的一个利好。金融机构方面的配套政策跟着出台,在这些政策的支持下,企业的融资成本也明显的下降。此外,信贷政策的扶持政策也非常强,比如说允许延迟还款、直接减免利息等措施,这些基于新冠疫情而推出的相关配套政策,对于供应链或者实体企业来说肯定也是有一些新的机遇与利好的。此外,在这些政策下发之后,核心企业在此次疫情中,确权的配合意愿也在进一步增强。这一点在我们银行客户业务中得到了体现,一些原本非常强势的核心企业,在以前根本不可能会给你确权,但在现在疫情的情况下,能够响应政府的号召同意确权,包括像中石油等等一些核心企业,跟以前有着很明显的变化,这一点我认为是新冠疫情对于供应链金融带来的一些新的机遇。
我记得前不久请宋华教授举过一个案例,比如说腾讯原来是不确权的,所以获得银行融资成本就非常高。但是在新冠疫情发生以后,为了支持他的供应商,他同意确权,一方面上游的供应商的成本得到大幅度下降,另一方面银行也更加的愿意配合。所以今天我们面对的新冠疫情尽管非常严峻,但是我希望在座的企业也好、金融机构也好,我们要看到这种危机中存在的机会,一定要抓住机会,把供应链的线上化等基础工作做好,把产品设计好,把系统进一步的提升,以能够在新冠疫情下抓住更多的发展机会。
2
科技+场景:江苏银行供应链金融线上化的创新与探索
以上是是我讲的第1部分。第2部分要跟大家介绍一下江苏银行近些年在供应链金融线上化的一些创新与探索,可能和一些先进同业相比,江苏银行不一定是做得最好,但我们确实一直在努力。
江苏银行在科技和场景结合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我在这里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江苏银行作为供应链创新试点单位其中三家银行之一,我们的目标是希望能够从试点行成为示范行,公司业务线上化是我们一直的目标,这几年首先是从交易银行部成立以后不断的在进行调整。
江苏银行在今年有一个比较大的举措,成立了一个交易银行的敏态组织。成立敏态组织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科技与金融的一个无缝衔接。因为在实际的银行实践中,我们发现一直存在着科技人员不了解业务,业务人员不了解科技的现象,这是很多业务拓展的一个比较大的障碍。为了解决一些问题,很多同业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我们行的经验就是希望通过成立敏态组织的这种方式来实现科技与金融的无缝衔接。也就是把我原来交易银行部负责产品和客户营销的团队跟我们的科技网金团队进行整合,提出了后台人员向前一步走,即让科技人员能够更加的贴近市场、贴近客户,通过围绕着场景、结算、融资、流量、获客等维度,希望能够通过敏态组织打造一种更加面向市场和客户的营销机制。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其实供应链金融每一个场景都是一些个性化的方案,没有一个场景是重复的,每一个业务流程都需要有系统的支撑。所以我们希望能够让科技和业务人员无缝的衔接,让我们的服务更加的体现目前市场发展趋势,能够更好的为企业和供应链金融的相关企业提供更为快捷的服务。
另外一个创新探索就是江苏银行其实从18年开始,就一直在物联网动产这块在做一些尝试。18年19年在无锡地区开展的物联网动产质押的尝试也取得了一些非常好的成功经验,也经过了实践的检验,每年的贷款的投放量都在七八十亿。而且期间的业务操作全部实现了线上化,也就是说用款的申请、放款、还款以及质押、解押等环节都实现了线上化,客户的体验感非常好。我们的物联网动产质押项目也获得了江苏省2019年的金融创新奖,此外还获得了《金融电子化》杂志以及互金协会的奖项。
其实我们这个产品的理念非常简单,首先把交易全部搬到线上来,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监控全流程的交易环节。以前我们是做第三方质押的货物,还是控制在融资人手上。但是通过物联网动产质押我们在这方面做了改进,货权得以控制在我们的一致行动人,也就是我们的合作平台上,这解决了潜在的货物处置风险。因为没有货权这种困扰的话,其实这个融资业务风险也大大降低。从目前看这个尝试还是比较成功的,所以在物联网动产上我们已经有了1.0版本基础了。
今年开始,我们希望物联网技术可以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利用。第一个尝试,我们去年下半年已经开始,即希望能把物联网技术应用到银行的贷后管理方面。也就是说对我们的存量授信客户,根据我们需要的数据,我们去企业的生产线、经营现场、办公场景,包括他的用电数据、一些库存的原材料、产成品,以及机器设备的运转情况,我们用物联网技术感知设备进行布点,掌握它的生产经营情况,为我们的贷后管理提供一些实时数据,同时系统可以做到如果这个数据偏离了正常的数值的话,系统可以随时的报警。这个尝试在去年我们大概布局了有400家企业,里面有大公司类的客户,也有小微客户。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探索,能够把金融科技的技术应用到银行的贷后管理中来,这是物联网2.0阶段。
另外我们也在尝试通过物联网技术对一些产业链条上的客户实现线上获客。也就是说我们想通过物联网这种技术,能够把一些行业的数据、企业的数据汇总,从中发现一些银行的一些获客机会或者业务机会。在物联网技术的迭代使用上,江苏银行一直在坚持,我们希望物联网技术能够更好的得到应用,能够在一些大宗原材料的货物质押方面,在我们的贷前获客以及贷后管理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撑和帮助,实现交易与融资的无缝衔接。
这些是我们这几年一直在探索的一些方面。另外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下江苏银行已经开发上线的一个供应链金融云平台。这是我们去年10月份通过一个开发公司推出的一个供应链业务办理平台,这个平台跟以前的供应链平台相比,其实是延伸到了客户端,也就是说我们不单单是一个单纯的银行内部的供应链业务的管理平台,更多的是与企业的ERP平台或者企业的业务平台衔接,企业的业务直接在我们的云平台上办理,可以直接通过我们的云平台实现结算和融资。在流程上可以覆盖企业的上游、下游等,也可以是他的供应商,也可以上经销商。产品方面也可以在我们的云平台上实现全覆盖,向应收的存货类的、预付类的,以及动产质押类的,都可以在我们的云平台上进行衔接。这个平台目前已经上线了,重点是移动端。
另外是重点介绍云平台e融单,其实就是一个反向保理的一个线上化的产品,实现了企业可以直接在我们平台上签发e融单,也就是签发应收账款的债权凭证,用于向供应商支付结算,而且供应商可以持有,也可以向银行申请融资,同时可以直接向上游拆分转让。底层技术当然也用了一些区块链的技术,保证了流转记录的真实性,实现了核心企业信用在产业链条上的流转。我们希望通过云平台能够有效的把核心企业的信用分散到上游去,能够使上游企业能够分享到核心企业的信用,从而获得银行融资。这里面其实我知道e融单类型的产品非常多,包括像中企云链也好,有很多的机构都有在这方面的尝试。但是我想从银行端做这个事情意义还是非常重大,其实我们的目标是希望通过我们的云平台,能够把我们贸易融资的很多产品能够通过云平台系统可以对它的贸易背景、交易流程实现一个系统控制,从而解决其实现在我们很多业务中存在贷后管理不到位、贸易背景不真实而形成的一些风险,所以我们内容平台的产品会不断的丰富,这也是我们今年重点在推的一个产品。
而且从10月份上线到现在为止,从客户的体验和叙做的情况看,应该还是比较理想。目前落地已经将近10个亿,而且申报的金额类包括已经批的、正在批的,目前已经有四五十个亿,这说明这个产品在市场上还是获得了认可的。当然我们在产品的种类和优化方面还是不断的努力,也希望我们通过云平台实现更多的功能,包括希望我们的云平台可以是一个更多企业都在使用的平台,是一个开放共赢的格局。
3
共建生态:从个人角度对推动供应链金融线上化的一些建议
最后,我从个人角度有一些推动供应链金融线上化的建议。其实这几年市场上,我发现供应链金融、交易银行在各家银行里都非常热门,但供应链金融的业务我认为并没有实现爆发式增长,跟市场容量相比,我们提供的供应链金融服务还是非常有限。
这里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在这里提三方面的建议:第1个方面要推动供应链金融线上化。首先我觉得还是要完善顶层设计,创造一些更好的线上化的应用场景。尤其是现在新冠疫情下,有很多方面,我个人觉得应该是去突破尝试的,首先看对公账户的开立,这个问题我也和很多业界人士以及专家进行过探讨,目前人民银行对个人账户其实是允许有虚拟账户二类账户的概念,但是对公账户目前人民银行还是一直锁得比较紧。但是在这次新冠疫情以后,考虑到企业的实际困难,人民银行专门下发了一个文件,允许在疫情期间,银行可以通过一些远程的技术手段,通过身份认证、人力识别等一些科技技术,实现远程开户,也就是说可以简化开户的流程,不需要面签,所以在这方面讲,我个人觉得其实现在像金融技术完全具备了对公司客户身份的认证功能,科技手段也非常多。所以在这方面,作为供应链试点银行之一,我们也一直在呼吁也在跟相关的监管机构提出申请,我们希望针对供应链金融的这种特殊的场景,因为它的上游尤其是供应商,下游其实很多是在异地。如果是都按这个规定一定要来实际开户,成本也不合算,而且效率也非常低,所以我们希望在这方面能够实现金融对公开电子账户方面能够有所突破。
另外一方面,我们希望能够对一些保理类业务、仓单业务、应收账款等等一些司法体系方面能够进行配套。其实作为金融机构,我们最关心的其实还是信贷的风险。目前来看,尤其是像动产质押业务,其实在司法方面还是存在一些不太清晰的地方,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的完善和明晰,因为对供应链金融线上化也好,尤其是对一些合同条款的拟定和后面权益的保障非常的重要,所以我们也希望能够进一步的完善相关业务的法律体系。同时我们也希望一些监管机构和行业协会能够就一些金融技术像仓单等等一些技术制定标准。只有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我们才能够让我们的供应链金融线上化真正的推广应用。另外,从系统方面和环境方面,我们也希望能够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
第2个建议其实还是生态方面,实现参与各方各司其职,共建生态。之前也提到很多次,其实现在供应链领域参与方较多,有银行、核心企业、小贷公司、租赁公司、担保公司、科技公司、电商平台等,每一方都有自己的诉求,每一方都有自己的体系,但是在这些方面,我个人觉得其实我希望是参与各方能够各司其职,共建生态,能够有一个开放的生态,找准自己的定位,而不是什么东西都要自己主导,只有这样我觉得供应链金融才能建立一个生态圈,向线上化等趋势才能够深入的推广下去。
最后一个建议,有关于核心企业,希望核心企业主动作为,承担社会责任。因为现在其实真正的供应链金融,我个人觉得包括像现在很多微型企业其实是有很多的业务机会,但是为什么银行或者是各方金融机构也很难介入进去,个人感觉就是核心企业第一是不愿意把他的数据开放资源开放。另外一方面这些企业在确权方面确实跟银行和金融公司需求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我倒觉得不一定非要就是说非常严格的去开放数据资源,但是至少能够让银行有一个基本的保障。比如说能够通过线上化的系统,能够把整个交易流程让银行能够掌握到,另外一个希望能够在付款环节能够更多的满足银行的一些需求。因为供应链金融刚才几位专家也提到,其实自偿性也好,闭环性也好,其实核心的是把控资金的闭环,所以在这方面核心企业其实是有可以有更多的作为。我希望核心企业能够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能够对他的上下游做更多的一些服务,其实我觉得作为核心企业而言,你的上下游经营情况好,对核心企业一定是个良性的促进作用。
最后我想还是回到这个主题上来,供应链金融其实目的是为了服务实体经济,这也是我们江苏银行的一个初心。在供应链金融的线上化,其实最终的一个目的其实只有一个,是希望能够通过线上化实现交易银行的客观信用能够替代主观信用。
所以我想做交易银行和做供应链金融,都希望能够打破对主体信用的过度依赖。我觉得如果这方面能够获得突破,其实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问题也就会解决。
史初江
作者
More News »
国内领先的供应链金融智慧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