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报、中国网财经 , 万联网综合整理 , 2020-05-22 , 浏览:3731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两会”打破了近三十五年来3月份召开的惯例,定于5月21日、22日召开。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经济蒙上了阴影,我国经济也遭受了沉重冲击,这使今年的全国“两会”比往年更加意义重大,也备受关注。


其中,关于如何拉动经济回补又不造成“大水漫灌”、如何为市场企业主体减负、如何利用金融工具助力市场恢复等成为热点话题。万联网记者查询发现,部分政协委员提及要发挥供应链金融的作用,助力产业链的恢复和发展。


一、周延礼:保险业要抓住机遇 持续在供应链金融中发挥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近日在接受上海证券报专访时表示,保险业要抓住机遇,持续在供应链金融中发挥作用。


他介绍称,抗击疫情期间,在企业融资支持方面,保险公司通过信用保险、保证保险等为中小微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提供了增信支持,保险机构已累计支持70多万家企业获得贷款1000多亿元。


周延礼表示,目前,我国供应链金融服务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金融机构与企业合作效率还比较低。他认为,随着国家鼓励性政策的陆续出台,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将开展多种形式的供应链金融创新业务。通过金融科技赋能,打破信息不对称,打造数字信用,为供应链中的企业提供高效、低成本、风险可控的普惠金融服务。


他认为,保险业应抓住机遇,持续在供应链金融中发挥作用。


一是鼓励保险公司开发应对疫情挑战、符合保险原理的保险产品。如针对疫情停工停产造成财务损失的营业中断类保险。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对购买相关保险的企业给予适当保费补贴。


二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鼓励保险机构为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获取融资提供增信措施,人身保险公司可适度延长保单质押贷款期限,提升贷款额度。银行可以将营业中断保险和取消保险作为服务性企业融资的基本条件,强化信贷风险管理,促进服务性企业的金融供给。


三是要加大保险服务支持力度。要继续为支持经济社会恢复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对接和保障企业合理保险保障需求,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精准服务。


四是保险机构应综合采用保险科技技术,建设主动式风险控制能力。通过广泛采用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能力,可结合自主研发的保险业风险控制模型,为企业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为保险业承保和理赔提供风险控制能力。

2

二、黄群慧:中国企业可以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赋能,加强供应链金融建设等方式保障供应链安全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中国企业已经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而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势头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面对供应链可能中断的风险隐患中企如何应对?疫情是否会促使各国加强供应链的本土化,进而阻碍全球化进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在接受中国网财经采访时表示,中国企业可以通过供应链本土化与多元化并重,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加强供应链金融建设等方式保障供应链安全。疫情终归只是短期冲击,长期来看,强调效率导向的供应链全球化仍是大势所趋,经济全球化进程不会因疫停滞。


为了防控疫情,多国加强了人流、物流的管控,国际贸易流通受到影响,使一些依赖国际供应链的行业、企业遭遇供应紧缺甚至中断的风险。


黄群慧表示,面对这一影响,各国都在强化所谓的本土供应链或是建立多元化供应链。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一方面努力去恢复一些受影响的国外供应链,想办法在国内寻找替代者。另一方面则是考虑在全球供应链受影响的情况下,如何加强我国企业的供应链安全建设。


“强调自身供应链安全,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再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加强供应链安全建设,是指在产业基础再造方面下功夫。”黄群慧称。


黄群慧建议,政府可以扶持一些核心企业,由核心企业来把整个行业的供应链打通。或者由政府打造一些供应链平台,对所在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提供支持。供应链畅通也与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有关,提高企业的数字化能力有助减少供需错位,促进供应链正常运行。此外,还可以加强供应链金融建设,增强供应链上相关企业抗风险能力。


对于由供应链安全引发的“是否会出现逆全球化”的讨论,黄群慧表示,总体来说全球化还是大势所趋,因为它是效率导向。“只要你(企业)追求效率,全球化就一定会推进。现在各个国家都在效率和(供应链)安全之间寻找平衡,但疫情冲击终归是短期冲击,即使它持续半年、1年,甚至持续更长时间1-2年,终归还是一个短期冲击。从长远看,效率导向仍然是主流。”


黄群慧表示,经济全球化仍然是大方向。“只是需要各国更好地合作,去完善全球治理的一些规则,共同商议怎么推进全球治理更有效率,使多方共赢。”


不少政协委员均聚焦中国供应链,关注疫情下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秘书长王济光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为切实维护后疫情时期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赢得长期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权,在高度关注国际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近期和中长期影响的同时,应把“固链、补链、延链、强链”作为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的基础性工作;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常委、中国科协常委、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则建言“以工业互联网为发力点应对全球供应链攻防战”:一是把握产业链关键环节,获取疫情后供应链攻防战主动权;二是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提升我国对供应链的掌控能力;三是构建国家供应链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短期应急和中长期预测机制。


稳健中国供应链、利用产业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等方式和工具助力企业恢复和发展,成为两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WWW.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上海证券报、中国网财经

相关新闻

返回
顶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