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进取 不负所托
最新出版的《贸易金融》杂志采访众多行业大咖,共话供应链金融未来发展趋势。五牛控股高级合伙人滕健接受专访,指出:供应链金融很可能借着这次新基建的红利,伴随一系列的政策红利进入爆发期。作为供应链金融领域头部投资管理机构,五牛控股经过多年探索,逐步明确了适合自身企业定位的供应链金融场景,立足应收类供应链金融业务,积极探索预付和存货方向,涉及大宗商品、基建、批发零售等近十个领域。
以下为报道全文:
近期,供应链金融重要的工具——票据再次火爆金融圈。
在应收账款标准化的大背景下,最近,国家出台了《金融改革11条》相关规定,明确标准化票据属于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标准化票据“将在债券市场和票据市场交易流通”,随之而来的是《关于规范商业汇票信息披露公告(征求意见稿)》等政策。
众做周知,受疫情影响,国家不断出台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包括创新供应链金融模式、提出“新基建”发展战略等等。供应链金融因可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越来越受企业重视,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融资方式之一。政策的支持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迎来发展机会。
《金改11条》里的相关政策对供应链金融具体有哪些影响?如何抓住“新基建”发展机遇?如何提高风控水平、降低运营成本?带着诸多问题,《贸易金融》记者采访了供应链金融领域头部投资管理机构——五牛控股高级合伙人滕健。
十六年来,五牛控股精准洞察全球市场变化带来的投资机遇,以专业投入,灵活应变的能力,形成了覆盖服务于不动产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供应链金融、特殊机会投资、FOF母基金投资的多元化业务格局,为全球机构投资人及高净值用户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投资顾问服务和资产市场综合解决方案。
聚焦十大金融场景
标准化票据获得政策支持
在金融场景中,票据作为重要的金融工具近期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对此,滕健认为,此次《金改11条》里的相关政策,对供应链金融明显利好,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首先,扩大了市场潜力。截至2019年底,票据市场未到期票据余额为12.7万亿元(银票+商票),其中已贴现银票和商票共7.5万亿元,未贴现商票1.2万亿元。无论以银行为基础资产还是商票为基础资产,创设发行标准化票据都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2020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规模将达到20万亿元,未来适合供应链金融行业的资产中,除了少部分流动性较弱的中小银行承兑的银票外,未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作为基础资产的需求会更旺盛,市场空间会更大。
第二、优化了中小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票据是中小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之一,目前全国使用票据的企业超过260万家,中小企业占比超过三分之二,标准化票据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提供了新的渠道,帮助的是最需要钱也最有活力的中小企业;票据也是金融机构资金交易和资产负债管理的工具,资管新规后,票据通道业务逐渐萎缩,如今,标准化票据可能成为接续票据非标的备选产品。
第三、将有效提高行业效率。随着商票接受程度和流通效率提升,将改变应收账款结算方式,提高商票使用比例,而相比应收账款证券化产品,标准化的票据流程更加简单、速度更快,将有效提高整个行业的效率。
第四、新技术的应用和挑战。“上海供应链票据平台”、“应收账款标准化”和“双市场流通”的落地,以后可能会有数以万计的持票人申报,依靠人力去完成筛选甄别显然是不现实的,需要结合新技术和新理念,建立一套完备的票据归集和识别系统,希望行业能有新的进步和突破。
在谈到如何搭建、寻找供应链金融场景时,滕健对《贸易金融》记者表示,在供应链金融刚起步的那几年,围绕这个行业有几个很普遍的问题:定位不清、目标不准、配置不齐、信息不对称、落地艰难等,经过多年的探索,五牛控股逐步清晰了定位,锁定了客户群,明确了适合自身企业定位的供应链金融场景。五牛目前立足于应收类供应链金融业务,积极探索预付和存货方向,现有业务涉及到大宗商品、基建、批发零售等近十个领域。
供应链金融4.0模式
抓住“新基建”机遇期
滕健表示,今年是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基建”范围。传统基建解决了人和物的连接,公路、机场的修建,给区域带来繁荣的商业;数字化新基建则解决数据的连接、交互和处理。在过去传统基建的发展中,供应链金融发挥了显著的价值,这次抓住“新基建”的机会,也依然要从服务实体经济、立足产业链出发。
他认为,“‘新基建’的机会,不在基建本身,而源自数字化、智能化的升级与经济社会转型需求的叠加,是时与势的结合。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肩负着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历史使命,能激发更多新增需求,作为纾解企业融资难题、助力企业发展的利器,必然在其中发挥更大作用,新基建与供应链金融的碰撞,必将迸发出更多的火花。”
五牛控股有多年的私募投资经验,做供应链金融的视角与传统金融机构有所不同。滕健认为,要讲不同,就要从供应链定位主要涉及到三个问题谈起。
第一、差异化服务。金融活动的开展是针对于产业供应链的特定业务而展开,不同的业务特点以及不同的参与者都会对金融服务产生差别化的价值诉求,没有某一个技术或某一个方案是可以包打天下的,必须要针对行业的特点去设计差异化的解决方案。他表示,“我们必须要扎扎实实研究企业,在服务的基础上做金融,真正扎实到产业中,深入了解产业特点;我们必须以用户为中心设计业务结构,根据用户反馈快速调整,在供应链业务实践中不断修正,建立更好的合作框架和更健全的经济秩序,推动供应链生态的不断进化,适应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需求。”
第二、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供应链金融的宗旨在于优化整个产业的现金流,缩短现金流量周期,让利益各方都能用较低资金成本实现较高的经营绩效,良好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不仅能解决资金问题,甚至能帮助产业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供应链体系。供应链金融不是纯粹的金融性活动,其产生的绩效也不可能完全用传统的金融收益来衡量,相反,由于供应链金融的复杂性、建设实施的长期性,导致金融回报与资源投入无法在短期内实现良好匹配,因此,我们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第三、大踏步进入供应链金融4.0模式。传统的银行模式有个缺点是无法渗透到整个行业,上下游关联度低,信息片段化,而供应链金融则全链条信息透明,实现上下游信息连贯。对于银行而言,一般只有超大型企业才能成为其核心企业;其次,核心企业的信用传递是有限的,能借到钱的只限于为核心企业服务的一级供应商或分销商,无法满足二级甚至N级企业的要求。
滕健向记者透露:“前几年,当供应链金融刚刚出现的时候,其实我们跟银行的模式很类似,是与上下游中小企业共享信用等级较高的公司的信用。如今,供应链金融已准备进入4.0时代。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技术的开发和深度应用将支持供应链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金融科技有效提高风控水平
降低运营成本
毫无疑问,金融科技正在以数据和技术为核心驱动力,极大地影响了我们供应链金融行业,也改变着金融行业的生态格局。
金融科技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五牛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控制能力。比如,五牛供应链金融运用金融科技手段甄别数据源、实施风险识别拦截技术,全方位构筑立体式风控体系,降低业务运营风险。滕健表示,五牛供应链金融对贷后资金的监控可以落实到生产经营中各个环节。能够更好的监控整个供应链的生态和企业的状况,还可以实现优质核心企业授信的可拆分流转。
金融科技运用显著的降低了五牛供应链金融的运营成本。滕健透露,“我们通过技术手段进行营销成本、运营成本、风险成本的压缩,综合成本率大幅降低。”
滕健认为,供应链金融是立足在产业基础上的金融服务,核心仍然还是风险控制,而有效实施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还需要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采用有效的甄别手段和措施保证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很多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源自于贸易背景的非真实性,一旦贸易行为、产生的单证、交易的对象出现问题,金融业务必然产生巨大危机,因此,对交易主体的判别、交易行为的核实、交易过程的把握以及交易要素的审查成为供应链金融发展的重中之重。
第二、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保证资产状态的透明性。除了交易真实性的把握外,对交易资产状况的实时掌控也是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资产是供应链运营的基本单元,就算交易是真实的,可是一旦供应链运营中的资产没能管理好,产生损灭或者价值产生变化,也会对供应链金融的健康发展产生巨大挑战,因此,保证资产的安全、配置合理、价值保全等等就成为供应链金融综合风险管控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供应链金融市场将保持较快增长
成为新风口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之后,经济发展再次成为人们的关注重心。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不仅是保民生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的重要抓手。滕健认为,未来,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机遇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从战略角度上看,供应链的本质是互联互通,是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无障碍无耗损的流通。随着供应链从发达国家内部扩展到全球,链接供应链的能力已经比版图的大小和军事能力更重要,供应链金融的配套支持能力变得尤为重要!未来的全球经济格局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大国间在贸易和科技间的竞争会愈演愈烈,谁能够最先大规模应用新的最佳实践模式将成为未来三十年大国竞争的关键。
第二、从行业上看,随着供应链精细化与协同化水平的提升,未来供应链金融市场将保持较快增长,或成为继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后的又一风口。
第三、从价值角度上看,风控将会是主要价值产出环节,风控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供应链金融商业模式的天花板,换句话说,数据和技术优势将奠定供应链金融企业的竞争力。
供应链金融很可能借着这次新基建的红利,伴随一系列的政策红利进入爆发期。总之,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贸易金融》杂志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主管,由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主办,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贸易金融服务,致力于促进企业与金融间的双向交流与合作。
《贸易金融》杂志是中国惟一面向贸易金融领域的商务资讯媒体,也是中国最大、最权威的贸易金融平台。
info.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五牛控股
五牛控股
作者
More News »
国内领先的供应链金融智慧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