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高层提出中国经济内循环为主、内外双循环的战略以来,内循环受到了高度关注。万联网记者注意到,重庆市原市长、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近来参加了多场峰会,并就世界经济趋势和中国经济的双循环、产业链重构带来的影响及走向等热点问题发表了重要演讲,观点清晰、分析透彻、直戳重点,延续其一贯犀利风格。为方便业内人士了解,万联网对此作了简要整理。
内循环是中国的强国战略,是中国更深层次改革、更高层次开放的必然路径。 9月6日,由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与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联合举办的“中国经济发展与信用建设论坛”上,黄奇帆对中国经济内循环为主、双循环战略形成的原因、背景及影响做了深刻剖析。
1、5种压力与内循环的必然性 黄奇帆表示,从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是经过了近30年的外循环为主的战略,然后到了2010年以后逐渐开始往内循环为主的方向转。但是就在这个阶段,世界对中国的外向型经济形成了五种压力、五个坐标面的变化。但在十八大以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已经转了一个弯,从外循环为主逐渐变成外循环、内循环双循环。黄奇帆认为,尤其在疫情和美国脱钩的双重压力下,推出内循环为主体、双循环格局,是个顺理成章的事。“它不仅仅是因为脱钩倒逼的,也不仅仅是疫情下支离破碎的产业链倒逼的,而是中国的强国战略,是中国更深层次改革、更高层次开放的必然路径。” 2、内循环对中国经济的5大好处 黄奇帆表示,内循环会对中国经济今后十年、二十年带来至少五条显而易见的好处(略有删减):
第一,内循环下经济效益质量会提高。大家知道加工贸易大进大出,如果有1000亿的产值出口的话,你产生的GDP只有12%左右,因为80%的零部件从国外进来,你赚的就是零部件进来以后的组装费劳务费,只占10%。但是,这1000亿带动的是外国的80%,800亿外国的零部件企业的产值,这带动了外国的就业和外国的利润税收,但你自己的效益质量并不怎么高。内循环下至少产值GDP会占到30%-33%,这就是内外循环的差距。
第二国民经济更安全,这也不言而喻。如果两头在外、大量依靠外国的进口,一旦有经济危机、有地质灾害或者社会灾难,总之一个企业停了,哪怕其他100个企业都是好的,少了这1%,产品也做不出来。
第三就是企业的技术进步,核心器件、自主开发这方面会加强。外循环的情况下会认为世界是平的,一切都可以交换的,在这种情况下什么东西都可以通过买买买来的,资源优化配置没有任何干扰,这样去想的时候,就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什么都可以买卖。最近很多舆论总是有点诟病联想,如果用历史的宽容度来说,他过去30年就是买买买的外循环,所以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换一个战略,整体上如果以内循环为主的话,还真应该像华为这样自主开发,加强研发核心根基、基本面、基础性的东西。
第四,内循环基础上要素市场就会充分的发育。要素市场不复杂,最多一个国家就那么十来个品种,什么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石油天然气能源市场。这些市场非常重要,因为这些要素是支撑一切企业、一切商品流转的基础,这种要素市场可以有一二级市场,有期货市场,有常规的交易市场,这样的市场如果充分发育,就会支撑整个社会的商品市场发育。
第五,一旦内循环为主,国内的市场潜力充分发掘了以后,进口对中国显得更加重要,一方面大量进口代表中国国内的老百姓相对富裕,有消化世界产品的能力。另外一方面,大量进口你的国际市场的地位就更高,贸易摩擦就更少,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就更强,因为你是世界最大的买主。再有一方面,进口多的国家有货币支付的决定权。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用人民币计价,从中东进口原油,期货市场用人民币计价,石油美元变成石油人民币,当然这个量现在还小,如果你是进口大国,如果不断的推进这一环,人民币国际化就出现了。 黄奇帆感叹道,“所以说,内循环真的很有战略意义,是强国之路。”
保持定力,以稳定谋发展,以创新寻找出路,以开放拓展市场,努力抓住全球产业链重构中的机遇 此外,在5月27日晚上的浦山讲坛上,黄奇帆还曾发表了题为“全球产业链重构与中国应对”的演讲。黄奇帆表示,在疫情带来的全球危机下,美国等国的政客针对中国提出了“撤资中国”,“产业链去中国化”,“脱钩论”等观点,并做了一系列的小动作。黄奇帆认为,在参与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过程中,市场是王牌,产业链是王中王牌,营商环境的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是一个基本牌,核心技术创新补齐短板是关键牌,深化改革开放是我们永远的底牌。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重构过程中的机遇
在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重构过程中的机遇方面,黄奇帆提出了五条措施:第一,健全产业链,补齐短板;第二,启动国内经济循环,鼓励出口型企业转向内销;第三,鼓励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用新技术开发国内市场;第四,重视网络空间的市场价值,充分发挥跨境电商的作用。第五,努力扩大进口贸易总额,实现进出口平衡发展。
打好这5张牌不仅能够促进中国经济发展,还能够用实际行动回应西方政客的外资撤资论,逆全球化等言论,中国的企业也一定会突破技术封锁,补齐产业链短板,中国制造的产业链集群一定会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链集群。
WWW.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丽尔摩斯、数字化企业、万联网综合整理
罗艳
作者
More News »
国内领先的供应链金融智慧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