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联网 , 罗艳 , 2020-10-25 , 浏览:4720

随着改革开放的号角响起,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配置资源、融通资金的关键作用,而金融开放的战略更是成为我国未来几年的政策主旋律之一。


据麦肯锡中国区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金融开放新机遇》报告显示:新一轮的对外开放将加速国内金融业改革,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金融行业的国际地位和全球影响力。


除了金融开放是市场发展的重要方向外,供应链金融也是近年来的主旋律之歌。自9月22日首个由八部门联合发布的供应链金融框架性文件226号文问世以来,供应链金融再次成为市场聚焦的热点,那么,在金融开放的背景下,供应链金融有了哪些变化和发展?


01

中小企业集资渠道不断拓宽


金融开放不仅是“走出去”、同时也是“引进来”的一个双向市场流动,能为中国经济注入更多资本支持。自2018年4月我国宣布大幅度放宽金融市场准入以来,“一行两会一局”先后宣布并发布了超50条具体开放措施——尤其是在今年发布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中,金融业准入的负面清单已正式清零,更多的外资和外资机构正在有序地进入我国金融市场。


在金融市场的玩家中,外资银行是较为显眼的存在。


据万联网记者了解,2018年以来,金融监管部门推出了一系列扩大金融开放的措施,共批准外资银行和保险公司来华设立了近100家各类机构。持续的开放政策明确了外资银行“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的原则,进一步降低了外资金融机构在华经营的准入门槛和业务限制,这也为外资银行在华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投资和经营环境。


如ING Bank N.V银行就是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典型代表。作为荷兰国际集团全资子公司,ING Bank N.V早在2015年就在北京设立分行开展全业务运营,并为客户提供以外汇结算的产品与服务,包括外币存款业务、贸易融资、一般借贷、专业结构性贷款、出口信贷等,客户群体包括私营企业及在中国发展的跨国企业。


2019年3月24日,ING Bank N.V银行与北京银行拟设首家外资控股合资银行,外资持股51%,成为我国首家外资控股的合资银行,这意味着金融开放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此后,越来越多外资银行选择进入中国。


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19在华外资银行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末,共有来自55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华设立了机构,全球六大洲均有银行在华设立营业性机构,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总数已达975家。其中包括总行41家、分行452家和支行482家,另有外资银行代表处150家。其中,外资银行在华资产总额3.48万亿元,同比增长4.13%,占中国银行业总资产的1.2%。全年实现净利润216.13亿元,占中国银行业当年利润总量的1.08%。


而在帮助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外资银行也能够提供很多的金融协助和统筹。不管是在助力企业在当地的投资落地上,还是提供贸易融资、供应链融资、现金管理、外汇和避险产品、跨境资金池等金融解决方案方面,外资银行都有一定优势。


除外资银行外,贝莱德、先锋、富达、路博曼、桥水、英仕曼等众多国际一线资管巨头也纷纷到中国境内开设外商独资企业(WOFE)、获得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PFM)并发行了投资于中国股、债市场的私募证券基金。随着MSCI、彭博这两大国际股、债指数纳入中国A股和债市,外资更是加速涌入中国市场。


外资银行加速进入中国市场,无疑是拓展资金池的有力手段,更具选择性、更多元化的资金的流入对企业融资环境的改善是有所裨益的。


02

标准化票据搭建中外资企业桥梁


此外,万联网记者还注意到,金融开放的方向之下,标准化票据作为供应链金融领域重要的金融工具,还能为外资企业进入中国交易搭建桥梁。


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于8月19日发布的《关于试运行直投模式下境外机构投资者直接交易服务的通知》显示:为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将于2020年9月1日起试运行境外投资者直接交易服务。境外机构投资者可通过请求报价方式与境内做市机构开展现券交易,其中明确提到——在适用券种中,就包含了标准化票据可以作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流通的券种。此举进一步放宽了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人民币债券市场,有利于提升外资参与境内债券市场的便利度,同时,也将会为债券市场带来更多的增量资金。


可以预见的是,金融开放仍将是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的重头戏,其与融资市场的碰撞和互融、对供应链金融等领域的推动,将是未来值得关注和期待的亮点。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相关新闻

返回
顶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