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联网 , 曹雪艳 , 2021-05-14 , 浏览:5015

2021年3月30日,在由万联网主办的“CSCFIS 2021第八届中国供应链金融创新高峰论坛”上,中企云链董事长、总裁刘江围绕“打造可持续发展产融生态圈”带来主题分享,其对供应链金融的高度参悟折服了现场观众,而其逻辑清晰、极接地气的表达方式更是让现场掌声阵阵。


作为我国供应链金融领域的标杆企业之一,中企云链在近年来的高速发展获得市场瞩目:截至2021年4月末的公开数据显示,中企云链平台注册用户超9万家,累计云信确权超3100亿元,清理产业链上三角债超94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300%——这对一家成立刚满6年的企业而言,是足以称之为追风逐日的惊人涨幅。


2021年4月,在北京轻风拂面的春日,《寻找中国供应链金融“最佳实践”——万联网“走访供应链金融企业中国行”活动》第二期走进了中企云链,中企云链董事长、总裁刘江以妙语连珠的表述为我们解密了中企云链的AB面。


这是一间陈设简朴的办公室。一桌一椅方寸间,堆满了各种材料、书籍,和一台高高架起的笔记本电脑——在这里,万联网记者与中企云链董事长、总裁刘江正式会面。他解释说,自己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在外跑客户、做路演,办公室就是用来和同事讨论工作的会议室。而日常处理案头工作时,刘江更愿意站着,他说这样更能保持状态。紧接着刘江询问记者喝什么茶,开始翻找茶叶,他笑称自己喝茶没有南方喝功夫茶那么讲究。这种拉家常似的开场白让访谈处于轻松闲适的氛围下。


近一个小时的访谈中,刘江对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现状、现存问题,及中企云链的布局和未来方向开诚布公、畅所欲言,这种热诚和坦率在企业家中并不多见——而这种特质似乎也为中企云链的发展基调埋下了伏笔。


▋“226号文相当于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基本法”


对我国的供应链金融发展历程而言,于2020年9月、由八部门联合发布的国内首个供应链金融框架性文件——226号文是一个绕不开的重磅政策。刘江在多个公开场合都对该政策评价颇高,他认为226号文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文件,“可以说它把供应链金融的前生、今世和未来都指了出来,226号文总结了过去几年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做了一些风险提示,还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了重要指引,比如它提到的这种线上化数据、中征数据的规范化等等。反正从我从业(供金)干到现在,我觉得目前没有超越它的。”


略微停顿思考后,刘江强调:“我一直在很多论坛、包括万联网主办的论坛上讲过,我觉得写226号文的人绝对是位集大成者。我在我们内部也是这样讲,我说你要想成为供应链金融专家,很简单,把(226号的)这六章二十三条学到位,你就是专家。你如果能把中间的任意条款引经据典、信手拈来,你就是专家的专家。”这时,一个巧妙的类比出现了,“任何事情/法律都要遵循宪法,也叫基本法,对吧?226号文在我们供应链金融领域,就是一个基本法。我给它这么一个至高无上的一个定位。我觉得它的每一条其实都可以是一篇文章的精华。未来10年,我觉得226号文都不会过时。”

盛誉之下,刘江对226号文的第18条赞不绝口(编者注:即金融机构应加强金融科技运用,通过“金融科技+供应链场景”实现核心企业“主体信用”、交易标的“物的信用”、交易信息产生的“数据信用”一体化的信息系统和风控系统,建立全流程线上资金监控模式,增强操作制度的严密性,强化操作制度的执行力)。他认为,第18条可谓是“神来之笔”,它以极为精炼的话语对信用的来源做了一个清晰的定位,指出了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所在。


“其实简单来讲,信用归根到底就是这三种:主体信用、物的信用、数据信用。第18条就是对信用的来源做了一个很清晰的定位,我个人认为现在就这三种。而且做这三种信用,我觉得应该由不同的主体来做。核心企业的主体信用,这个应该是银行来做,对吧?银行对这种类型的风控把控较好,适用于大批量企业、操作成本不高——基于核心企业的主体信用的供应链金融,应该是银行的天下,这是我的第一个结论。基于主体信用的金融未来是整个供应链金融中规模最大的一个简单场景,我们的金融科技手段在其中其实就是保证核心企业的确权是真实可信的。”


同时,刘江对物的信用和数据信用的看法别具一格:“在物的信用之前,我想先说说数据信用,因为物的信用其实是最难实现的。数据信用应该讲,它是基于企业、基于供应链上的信息传递提供的一些数据。”


高级会计师的过往身份让刘江得以用极为贴切的例子阐述不同信用间的区别,“比如说政府采购的订单融资,比如说核心企业的到货融资,主体信用显示在这些在会计上记没记账——因为我学会计的,会计上记账的就是真实不可抵赖,但是,数据信用是你给我服务完了、满不满意我还不知道,你货拿过来了,我还没验收,对不对?我给你下订单了,你还没给我交货,所以它存在货物不交付、货物不合规、或货物无法到达的风险,这里的信息不对称我觉得就是要把数据做到真实,你把货给我了,我收到了,我要向银行证明这件事情是咱俩共同做的,这就是数据真实性。只要证明是我们做出来的、而且是不可抵赖的,那就能产生信用——这就是数据信用。”


刘江以中企云链的创新平台“云租”做了进一步说明。云租为中企云链旗下工程机械设备的“滴滴打车”版平台,主要通过设备在线寻源,为平台企业提供租赁交易撮合服务,实现设备租赁服务在线采购、合同签订;通过手机端APP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包括工时、油料等现场作业数据及设备运行状态的在线采集、确认;系统自动出具机械设备核算单及工作量结算单,取代日结、月结传统手工录入和统计模式,轻松实现施工方工程量核算需求,高效管理作业数据。“我原来要到现场,但我现在坐在办公室就可以确认机械设备现场作业的数据和设备运行状态。原来银行很怕假印章,现在主体信用和数据信用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线上化技术的发展,电子签章、电子签名等的普及让造假不再容易,因为线上化提高了信息的透明度和真实度。”



*云租平台简介


更为重要的是,针对供应商资金压力大、融资难、融资贵、融资周期长等问题,云租平台可基于设备租赁业务,为设备租赁服务供应商提供多种形式的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刘江对云租的剖析非常深入,同时信心十足:“云租第一解决了数据的真实性问题,但这还不够,银行还关心资金的闭环性,我们用区块链证明了交易的真实存在,现在还可以解决一个资金闭环的问题,我作为核心企业,配合银行,将来付钱付到你银行指定的地方,闭环不就产生了吗?这不就能大规模地做起来了吗?”据记者了解,目前云租已经进入实践阶段。


第三个,物的信用。这个其实最难。我说这个办公室的沙发是我的,怎么证明是我的?它有可能是中企云链的,但是它同时是在我个人办公室的。也就是说,物的所有权是谁,这是个难题。仓单融资为什么出事?早前的上海钢贸事件、青岛港融资诈骗事件,不都是内外勾结出假的仓单?”刘江认为,未来物的信用会朝着要证明物的前世今生的方向来实现,即运用区块链等可追溯的科技,了解这个物从出厂到流通的每一个环节,去证明物的所有权的变化。他认为,未来一定是中企云链这种独立第三方更适合做物的信用的印证,因为只有第三方不是利益攸关者或相关者。


与此同时,刘江表示,目前国内的供应链金融在主体信用方面的发展已经如火如荼,但物的信用才刚刚开始,“目前还没有大的玩家,包括中企云链也还不是大玩家。因为这个行业是要烧钱的,比如好几千万投进去,可能很长一段时间一分钱收入都没有,有这种实力的玩家不多的。与此同时,因为企业数据的保密和不共享,数据信用这块我觉得还处于启蒙阶段,但会在三年内达到为社会所共识的状态,会成为融资的主流之一。”


▋“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是不可能有高利的”


对226号文的高度赞誉和深刻认知既源于刘江本身丰富的从业经验,也源于中企云链数年如一日的行业深耕。


截至2021年4月末,中企云链平台注册用户超9万家,累计云信确权超3100亿元,清理产业链上三角债超94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300%,业务稳健增长,快速迈入万亿大关——这是中企云链在“产融互联”领域交出的亮眼成绩,一定程度上也凸显了我国供应链金融企业的发展速度。


对于这种惊人的成长速度背后的原因,刘江戏称是因“我们敢烧钱”——实际上,“一力降十会”足以形容这种模式,大量的资金投入确实是规模铺开的前提之一,尤其是对To B这种沉没成本高、资金回转周期长的赛道而言,市场投入是必要手段之一。


刘江进一步解释道,中企云链的底气源于在供应链金融行业中所做的转变,第一是敢持续地做市场投入,为未来打基础、创价值,“所以今天大家看到的300%的年复合增长率,那是我两、三年前就在做的市场铺垫。To B是一个长周期行业,它不是一个今天投入、明天就产出的赛道,就像建钢厂,两三年的创建期间它是一分钱收入都没有的。很多人不理解互联网公司亏损这么多,估值还这么高,其实和建钢厂类似,我们建的是互联网领域的‘高速公路’,我们在建的是互联网的‘制造企业’,我的9万家用户就是我的无形资产。”


第二个因素刘江在万联网主办的第八届中国供应链金融创新高峰论坛上也有所提及,“我们不谋高利,因为不谋高利,我就容易起规模。我觉得大的方向就是长周期的投入和不谋高利,我觉得这是核心。此外在具体操作上,我的线上线下是兼顾的,很多人说互联网平台企业都是做线上不做线下的,但是我的线下营销人员占到了公司的一半,To B如果没有线下的推广,是没法真正落地的。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说做To B做得比较痛苦,因为投入高、沉没成本也高。”


“不谋高利”是刘江在多次公开演讲中都曾提及的关键词之一,他对此直言不讳:“可能我说的一些东西你会不好写出来,为什么现在企业融资还是难题之一,因为有些企业运用自己的垄断地位让中小企业没有选择权。你的利润是垄断得来的,还是市场竞争来的?如果是在实现充分竞争的前提下,你怎么会有高利?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是不可能有高利的。金融业是服务业,如果不能提供更好的服务、更低的融资成本,那客户当然会选择其他渠道。现在一些核心企业想运用优势地位实现垄断,这是不该出现的。”


实际上,刘江对自己的心路历程的变化非常坦诚:“其实说实话,我刚做供应链金融的时候,出于财务部长出身的职业敏感度,我也想过利益越大越好,但我发现这样做不大、做不久,其实(通过垄断等手段)你在挣别的企业应该挣的钱,大家没什么认可度的。我做得多、做得好,我才收钱,对不对?我们要提供的是各具特色的供应链金融服务,让每一个参与者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角色和位置。”站在企业领导者的位置,刘江对企业的方向把控也给出了独到建议,他认为,企业的采购总监、质量总监、金融总监、财务总监等等不同岗位的思考角度是出于不同方向的,总经理/企业领导者必须综合不同岗位、不同维度的考虑方向,协调融合,拿出一个最优方案。


通过中企云链与银行的系统直连进展,我们也许对这种高度的考量得以见微知著。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渣打银行、汉口银行、……中企云链与银行的系统直连脚步不断加快,目前,全国已有近30家银行与云链平台实现直连,刘江对此有清晰认知。他认为,无论是从金融业的增值税抵扣,还是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拓宽企业融资选择的角度,抑或是从提高银行的积极度和参与度的方面来看,平台与银行的系统直连都是必要的。与此同时,刘江也坦言,与银行实现系统直连的成本是很高的,只有真正参与过的企业才了解,因此,企业必须做好十足的准备、同时在基于已经达成的一定的成绩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实践这种模式,换而言之,如果不具备这种条件,通过中企云链这类已经实现系统直连的平台来接入银行,是更为便捷的方式。


2015年5月14号,中企云链由中国中车联合众多央企创建,现拥有含7家央企,邮储工行农行等5家金融机构,北汽集团等4家地方国资,金蝶软件、IDG、泛海、赛富等6家民营财投的超强股东阵容。2020年,中企云链率先提出“缔造产融互联网”,刘江一言以蔽之,“就是互联网的供应链金融”,即打破各个产业链条边界,从全产业链角度进行资源整合和价值链优化,降低社会生产运营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2021年5月14日,中企云链即将迎来成立6周年的纪念日。


新的起点在即,刘江称,中企云链未来要主抓场景金融。“因为主体信用,这个市场我个人认为我基本可以拿下,我现在要想的是,谁会颠覆我?因为互联网企业最怕的就是半道出来颠覆你的人。对于场景金融我要考虑的是服务的深度优化、无形资产的变现等等。”不难发现,刘江对中企云链方向的清晰把控既是基于亮眼成绩的踌躇满志,亦是出于对供应链金融蓝海的雄心壮志。


唯有静水,方可流深。本次专访中,刘江所展现的热诚和坦率让人印象深刻,中企云链六年来在供应链金融行业扎实深耕的因素也因而有迹可循。正如刘江的行业倡议所言,供金行业共同打造产融互联网、共建产融生态圈,实现产业的最大化,将成为推动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的趋势之一,而以中企云链为代表的优质企业正在为行业“栽树”,更多参与的玩家在庇荫处伸枝展叶,共同滋养供金行业枝繁叶茂。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相关新闻

返回
顶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