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14日,由万联网主办的第14期研修班课程在上海浦东新区正式开课。万联网执行总裁蔡宇江以“走窄门、行远路、见微光,选择供应链金融这条难而正确的道路”这一句话拉开本期课程的序幕。
随后,曾为荣耀、瑞康、新希望六和、双胞胎、民生银行、建设银行等100+机构提供咨询辅导的全球产融结合专家沈亦文,从供应链金融的实践经验为切入点,结合国内国外供应链金融的解决方案,声情并茂地为现场学员展开关于“产业互联网转型、产融结合与跨境资金联动”这一专题的知识分享,并且深度解析关于“没有核心企业,没有供应链管理,就不是供应链金融”的核心观点。
值得关注的是,沈亦文在课堂上围绕“产业互联网生态圈金融的五大特征”“谁可以成为核心企业”、“什么才是真正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互联网前所未有地拉近了你和用户之间的距离,可是你该如何整合产业链资源来服务于用户价值?”、“从传统企业转型成为产业互联网公司,挑战在哪里呢?”、“你该如何借助供应链金融的契机,搭建具有差异化创新力的核心竞争力?”、“全球产业链布局与供应链金融内外联动模式”、“产业互联网生态圈金融的发展方向”等话题,结合中内外的供应链金融知识和典型案例,有条不紊地娓娓道来。与此同时,万联网研修班学员们在现场积极提出疑问,沈亦文对他们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解答。
重新定义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是核心企业驱动的生态圈金融
在沈亦文看来,供应链金融是核心企业驱动的生态圈金融,核心企业的信用价值转移体系是其核心价值所在。这句话的三大关键词是核心企业、生态圈和信用价值体系。沈亦文有力地指出核心企业并不核心的问题,主要在于以下四方面:一是没有供应链管理的能力;二是没有产融结合的团队;三是没有合作共赢的理念;四是不承担核心企业信用价值转移的责任。事实上,资质、规模、授信以及出身这些方面是基础内容,并不能保证具备核心企业的作用。而上述“核心企业”的四大问题,让核心企业无法在供应链金融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那谁可以成为核心企业呢?是产业龙头公司?还是互联网科技公司呢?是物流仓储供应链管理公司?还是金融机构呢?西方学者认为,核心企业中的“核心”不是core,而是英文anchor,这单词的翻译是“船锚”。这意味着,供应链好比如一艘船,无论你的上游,下游,上游的上游,下游的下游,大家都在一条船上,这艘船能够固定,是因为有一个叫核心企业的公司,因为他,所以整个链条能够能够有更好的固定的力量。事实上,核心企业未必是大卖家或者大买家,就算他不参与到真实的贸易中,核心企业需要扮演好供应链管理的角色,做好供应链管理体系,从而对上下游输出他的管理能力,而这种能力能够控制住来自供应链的风险,并且以更好的资源好服务他们,而这种效益被称之为“光环效应”。如果核心企业真正做到帮助供应链上下游的参与者,将平行企业的采购、销售等环节纳入自己的平台内,形成一个外生增长模式,这也是产业互联网应运而生的原因所在。
随后,沈亦文指出,供应链金融的三大风险点在于信用、欺诈与履约。基于这三大风险点,核心企业对供应链金融的管理在于“防欺诈、保履约、控风险”这九字真言,也是一种原则。而产业互联网的产生,核心企业可以更好将自身的风控体系呈现给金融机构,从而能够整合更多的金融资源,形成一个开放的募集体系,从而实现金融赋能。在这一基础上,还可以引入更多的赋能体系,比如仓储物流营销、多元化的供应等,从而把一个电子订单系统转变为一个多元化赋能的产业互联网系统。
紧接着,沈亦文结合戴尔、小米、TCL的供应商融资体系比照和可口可乐与华为荣耀的经销商融资体系的案例进行阐述,并且通过一种特定的评估体系对这些企业在“防欺诈、保履约、控风险”这三大方面进行估值,并从核心企业、生态圈以及信用价值转系对这些企业在供应链金融的进展做一番深度剖析,对比之下,仍然存在不足。贸易地位决定现金管理周期,选择合适的生态圈是成为核心企业的关键之一
在供应链金融的风控层面上,沈亦文认为,基于核心企业管理能力的信用价值转移体系是一种相对较好的风险手段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核心企业的增信体系不仅限于硬担保,还有软担保。而软担保贵在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与生态圈的违约成本。在利益分配的原则下,驱动核心企业提升供应链管理能力和降低生态圈的违约成本在于两点:一是获得金融收益;二是形成粘性更强的生态圈。
产业互联网转型:产业互联网的本质是供应链管理
如今,面临产业互联网的转型浪潮之下,产业互联网不再是ERP,而是随着多重市场的变化,逐步地从EPR+电子商场阶段、ERP+供应链管理系统阶段和ERP+产互联网三流合一阶段进行演变。在这种演变趋势下,传统赊账贸易融资体系下的订单类、发票类、货权类产品在产业互联网生态圈中所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而所相应的解决方案也有所不同。
在沈亦文看来,产业互联网不是电商,而是供应链管理、生态圈赋能,是一种能够帮助核心企业搭建共生共赢的产业生态圈、实现互联网平台化数字化转型的手段。由此可见,产业互联网的本质是供应链管理。沈亦文指出,中国大企业或者核心企业有着资源禀赋的优势,但是缺乏的是供应链管理能力,缺的是具有产融结合的供应链管理团队,更缺的是具有合作共赢的生态圈理念,以及能够承担信用价值转移体系的重大责任。如果企业尚未具备这四大方面,即使资质良好、产业规模再大,顶多称作为某一行业的龙头企业,而非是核心企业。相反,一家民营企业或者一家供应链管理公司,如果具备这些能力,就能够使得供应链之间的交易体系获得更多的经济支持。
结合“化纤邦”这一平台所设计的界面,沈亦文就着这一平台的架构、运行机制等方面指出打造产业互联网平台上所存在的问题,如果企业只是做一个平台化的服务方,或许依旧停留于一种电商模式,并不具备核心企业信用价值转移体系的软担保功能,这并非是真正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对此,沈亦文还在课堂上分享产业互联网系统目前有十大赋能体系,包括商品供应赋能、商品营销赋能、仓储物流赋能和金融赋能等,而产业互联网系统还有多元化订单模型,包括标准产品订单、定制化产品订单和背对背订单等等。
沈亦文认为,产业供应链金融不只是丰厚的金融收益,更是整合产业链最有力的武器。紧接着,通过双胞胎集团和利丰集团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进行对比分析,阐述了核心企业产融结合的双生态圈理念的重要性。
互联网数字化转型,挑战不在于科技,而在于DNA的变革
沈亦文还指出,传统企业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挑战不在于科技,而在于DNA的变革。产业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在数字化企业转型之路上,受到传统电商与流量思维、传统制造业思维、以及传统财务与信贷思维这三大传统思维的影响。对此,沈亦文为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提供以下四个方面:顶层设计,团队升级,资源整合,科技驱动。而产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价值在于核心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与产业链赋能价值。
“核心企业是引领与驱动产业链整合升级的主要力量,核心企业的产业互联网多元化赋能体系是推动实现产业链整合升级发展的最佳途径。”产业互联网具有五大特征:场景内嵌、智能响应、生态开放、产业特色和科技驱动,要实现产业生态圈与供应链金融生态圈的大融合,需要打造一个产业特色+金融科技的开放型产融结合双生态圈平台,共同赋能产业链的整合 升级。
除以上的课堂内容,沈亦文还通过华为、嘉吉、新希望六和等公司的相关案例,阐述了全球产业链布局与供应链金融内外联动模式和产融结合 + 境内外联动的双总部模型。并且在课堂的后半场着重讲述供应链金融的时代风口与发展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期研修班,沈亦文和学员们围绕山鹰集团“环宇国际供应链业务”的具体案例进行深入了解和互动交流,并结合学堂知识分析包装行业的产业痛点,并且为如何在产业互联网时代之下更好地打造产业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提供一些建议。
穆牯
作者
More News »
国内领先的供应链金融智慧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