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联网 , 金秀青 , 2022-05-17 , 浏览:6233

京东近日传来一则消息,京东科技(原京东数科)原定计划今年赴港上市审批未获审批方通过。


细数京东业务,近几年来京东旗下业务大多登陆资本市场,例如达达、京东到家、京东健康和京东物流,但至今,港交所仍未有任何关于京东科技上市动态。


此次港交所上市新闻实则是京东科技2021年4月2日撤回上交所“科创板”上市申请后的延续。


金融属性是监管重点


众所周知,从蚂蚁金服上市被按下暂停键以来,金融监管日渐趋严就已成了既定事实,国内的金融科技监管环境将迎来一轮新变化。


早在2021年,距离蚂蚁金服被约谈后,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金融管理部门联合陆续对腾讯、字节跳动、度小满金融等13家从事金融业务的网络平台企业,进行了监管约谈。


当时的主要约谈内容,主要还是集中在于网络平台企业普遍存在无牌或超许可范围从事金融业务、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监管套利、不公平竞争、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等严重违规问题。


从监管约谈平台企业的系列操作来看,监管态度已经非常明确,平台金融需要合规经营、持牌经营以及不鼓励打着“科技公司”名义的金融公司上市。


在监管的框架内,金融科技公司的定位是一个去金融化的科技公司。他们的存在价值是对持牌金融行业进行赋能与支持,而不是自主放贷。这也是各类金融公司更名科技公司的缘由。


监管渐趋是一个趋势,疫情造成的不稳定性也是一大因素,使得包括京东科技在内的金融科技平台促成的信贷资产风险波动较大。


科技属性多还是金融的属性多?


虽然京东科技此次未能上次成功,但不难看出,其为上市依然做出了许多努力。京东科技早前是京东金融,目前来说京东科技此前通过“主体升级”,从京东金融进阶到京东数科然后到现在的京东科技,从业务板块上已经通过“注入”科技业务。且在近年,一直处于削弱金融属性,强调科技属性。


在业务层面,京东科技最早是以金融为主,做小额信贷,如京东白条、小金库,代理销售基金产品和理财产品,升级为京东科技集团之后,主要为银行、一些城市的政府部门、央企国企提供金融科技支持。


在去年,京东集团更是将京东云与AI业务剥离至京东科技,京东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业务整体作价为157亿,交易后,京东集团在京东科技股权增加到约42%。


不管是从京东科技去金融化强度,亦或是科技属性上,都表明其“扬科技抑金融”的能力以及实在举措,也更凸显出了京东科技在监管中寻求变革,主动拥抱时代发展机遇的决心。


且在5月13日,京东举行了京东云产业融合新品发布会-金融科技专场,京东云首次发布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据记者获悉,此平台主要是为政府机构、大型产业集团和金融机构构建产业数字金融新纽带,化解实体产业链与金融融合中的难点。


至今,基于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核心能力,京东科技已累计为包括制造业、零售业、农业、能源交通、大消费、医疗健康和黄金珠宝等行业在内的数百万中小微企业解决资金需求。


从京东此次发布会来看,京东科技属性已经非常突出,京东平台的科技实力也已显而易见,对于这一点,我们毋庸置疑。


在此次回顾京东数科招股书,京东数科的营收构成,金融机构(toF)、商户与企业(toB)这两类客户贡献了主要的收入。


2020年1-6月,金融机构数字化解决方案和商户与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分别在京东数科整体营收中占比为41.48%和52.37%。


其中,金融机构数字化解决方案业务在四个报告期内的收入分别为15.46亿元、32.98亿元、62.17亿元和42.8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00.51%。


京东金条归纳到了金融机构数字化解决方案中信贷科技的代表产品,而京东白条则归纳到了商户与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的代表产品。


由此可见,此次京东科技上市未能成功,在于监管认为虽然京东科技已经多元发展,但主营收入依然是金融信贷服务,以及拳头产品依然在京东支付、京东白条、金条等几个金融属性明显的业务上。


从当下大环境来看,监管渐严是不可逆的事实,而这意味着金融科技需要根据政策适时做出调整,以满足监管的要求,保证上市的主体性,在这方面,京东数科一直积极“整改”,主动拥抱监管,且目前京东旗下达达、京东到家、京东健康和京东物流都已上市,京东科技上市依然可值得期待。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相关新闻

返回
顶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