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可以困住人们的脚步,但是困不住大家积极上进的心。尽管变数重重,8月27~28日,万联网第15期供应链金融实战型高级研修班依然在石家庄如期开课。在两天课程中,资深银行家、全球产融结合专家、万联金牌导师沈亦文以“产业互联网转型、产融结合与多元资金模式”为主题,通过华为、戴尔、小米、TCL等近20个产融结合案例全盘拆解,带领大家参透各类产业互联网与产融结合路径。
本次授课导师是曾为荣耀、瑞康、新希望六和、双胞胎、民生银行、建设银行等100+机构提供咨询辅导的全球产融结合专家沈亦文。在两天的课程学习中,沈老师主要在课堂上围绕供应链金融的定义、产业互联网与产融结合的双生态圈解决方案、产业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通过打造10大赋能体系,学习如何利用“信用价值转移体系”将自身打造成核心企业,了解产业互联网转型与数字化升级的方法和银行如何转型及企业如何对接产业特色银行,掌握如何做全球产业链布局与境内外资金联动,以及洞悉供应链金融的时代风口与发展趋势等多个主题展开,并采取干货+案例相结合、国内与国外相对照的丰富形式,让学员们将知识点融会贯通、得以应用到实际中。
供应链金融本质是生态圈金融
在沈老师看来,供应链金融本质是核心企业驱动的生态圈金融,核心企业的信用价值转移体系是其核心价值所在。这句话有三个关键词:核心企业、生态圈和信用价值体系。我国供应链金融目前已经发展到了“N+1+N”模式,逐渐向打造一个跨区域、跨部门、跨链条的供应链生态圈方向发展。供应链金融不是贸易融资,贸易融资没有核心企业驱动,是企业借助贸易背景与自偿性原则所做的自融,而供应链金融是核心企业驱动的生态圈融资,是他融,而核心企业的信用价值转移体系才是供应链金融真正的价值所在。
随后,沈亦文指出,供应链金融的三大风险点在于信用、欺诈与履约。基于这三大风险点,核心企业对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在于“防欺诈、保履约、控风险”这九字原则:欺诈履约的审核体现贸易的真实性原则、贸易周期的匹配体现贸易的自偿性原则、信用主体的替代体现供应链金融的本质。
在供应链金融的风控层面上,沈老师强调,基于核心企业管理能力的信用价值转移体系才最好的风控手段!核心企业的信用价值转移体系是供应链金融的核心基础,否则核心企业没有存在的必要,但是如果一个核心企业把它的交易的场景,交易的数据以及整个业务机会给金融机构,并且输出它信用的时候,那么在这里利益分配机制很重要,谁承担风险,谁获取溢价,谁承担的风险多,谁获取的溢价多。值得注意的是,核心企业的增信体系不仅限于硬担保,还有软担保。而软担保贵在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与生态圈的违约成本。在利益分配的原则下,驱动核心企业提升供应链管理能力和降低生态圈的违约成本在于两点:一是获得金融收益;二是形成粘性更强的生态圈。
在我国,供应链金融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1.经典供应链金融时代1.0;2.互联网金融科技+供应链金融2.0;3.产业互联网生态圈金融时代3.0。沈亦文表示,在供应链金融3.0时代,以产业互联网为依托,形成多元化赋能体系,使交易从线下快速转移到线上化、场景化,交易对手也转变为多元化的趋势,这就使得3.0时代的供应链金融要和产业互联网交易场景深度融合,这就是产业互联网生态圈金融。
沈亦文表示,产业互联网生态圈金融有五大特征:1.场景内嵌;2.智能响应;3.生态开放;4.产业特色;5.科技驱动;要实现产业生态圈与供应链金融生态圈的大融合,需要打造一个产业特色+金融科技的开放型产融结合双生态圈平台,共同赋能产业链的整合升级。同时,沈亦文称,供应链金融是整合整个产业链最有利的武器。在产业互联网时代的供应链金融,不仅要实现线上化、场景化的过程,还要有一个开放的金融生态圈和多元化的募资体系。在这一基础上,还可以引入更多的赋能体系,比如仓储物流营销、多元化的供应等,从而把一个电子订单系统转变为一个多元化赋能的产业互联网系统。
紧接着,沈老师结合戴尔、小米、TCL的供应商融资体系比照和可口可乐与华为荣耀的经销商融资体系的案例进行阐述,并且通过一种特定的评估体系对这些企业在“防欺诈、保履约、控风险”这三大方面进行估值,并从核心企业、生态圈以及信用价值体系对这些企业在供应链金融的进展做一番深度剖析。
如果把贸易地位作为一个基础的话,通常会把企业分成这三类,也就是夹心层、均衡型和主导性。那么谁可以成为核心企业?沈老师称,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生态圈,比如华为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都是一个主导型的企业,但实际上它要选错了生态圈,它很容易成为一个夹心层企业。事实上,核心企业未必是大卖家或者大买家,就算他不参与到真实的贸易中,核心企业需要扮演好供应链管理的角色,做好供应链管理体系,从而对上下游输出他的管理能力,而这种能力能够控制住来自供应链的风险,并且以更好的资源好服务他们,而这种效益被称之为“光环效应”。沈老师表示,贸易地位决定现金管理周期,选择合适的生态圈才是成为核心企业的关键之一!
谈到中国供应链金融叫好不叫座的原因时,沈老师则用一句话概括:核心企业不核心,商业银行不商业。沈亦文指出,在需求端,“核心企业不核心”。很多行业龙头企业虽然规模很大、资质很好,但根本没有供应链管理的能力、没有产融结合的团队、没有合作共赢的理念、不承担核心企业信用价值转移的责任等种种问题,根本不能称其为核心企业。事实上,资质、规模、授信以及出身这些方面是基础内容,并不能保证其一定能成为核心企业。而上述“核心企业”的四大问题,让核心企业无法在供应链金融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同样,在金融供给端,我国很多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不商业”,在业务上依然高度依赖政府与央国企的传统信贷业务,在风控上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抵押担保式的风控模式,科技上缺乏互联网金融科技的创新力与开放性,理念上也依然是零和博弈思维和封闭生态圈理念。互联网银行的出现以及逐步开放的资本市场正在给中国的金融市场注入创新与活力,但依然势单力薄、任重道远,更需要核心企业产融结合体系的引领与驱动!
产业互联网是供应链管理与生态赋能
目前,互联网发展正在从上半场的消费互联网进入到下半场的产业互联网,如果说消费互联网带动了消费升级,消费升级必定会带动产业升级。
产业互联网其实就是核心企业搭建生态圈去驱动整个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的一个过程。在沈亦文老师看来,产业互联网不是电商,是供应链管理与生态圈赋能;是帮助核心企业从简单的在线商品交易到全方位的产业链供应链赋能体系,搭建共生共赢的产业生态圈,推动产业链的整合升级发展,实现互联网平台化数字化转型!沈老师还称,供应链之于今天已不再只是一个物流工具,而更多的是一场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搏弈。没有供应链管理,不会有供应链金融!由此可见,产业互联网的本质是供应链管理。
接着,沈老师谈到了产业互联网十大赋能体系,包括商品供应赋能(以需定供)、商品营销赋能(以供定需)、仓储赋能、物流赋能、金融赋能、经营管理赋能、加工制造赋能、信息资讯赋能、客户服务赋能、科学技术赋能,它涵盖了企业发展产供销的各个环节。一个产业互联网平台是否有价值,在于它是否提供丰富的产业赋能价值,通过降本增效、促进资金融通来真正驱动整个产业生态圈的良性升级发展。在这十大赋能体系中,沈老师重点强调了金融赋能的重要性,因为金融赋能往往是核心企业凝聚生态圈,推动整个产业链整合升级发展最有力的切入点和武器。但核心企业的赋能价值并不能仅仅停留在金融赋能层面,而是要引入多元化的赋能体系去全面驱动带动更多的供应体系、营销体系、加工制造体系、经营管理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产业带动金融、金融赋能产业的良性发展。
讲解完赋能体系后,沈老师将供应链管理的三大要素与东西方市场的差异性进行了对比。供应链管理的三大要素:资金、效率、成本。但和西方不同的是,在我国,资金体系一直处于国有银行垄断、封闭的金融体系中,所以资金的效率并不高;而西方在供应链的整合方面都是通过效率和成本,所以中国与西方在供应链整合上是不同的。
另外,沈老师概括了对产业互联网的六大错误认知:1.产业互联网不是电商,而是供应链管理与生态圈赋能。2.产业互联网系统不是办公自动化系统,也不是ERP,而是对外赋能系统;产业互联网公司也不是软件公司,而是供应链运营管理公司与生态圈赋能公司。3.不要神话互联网系统,千万不要认为有一套高深的互联网系统就会有业务上线,坐在电脑前打字是打不出业务的。4.切记要摒弃消费互联网的烧钱引流模式,产业价值源于赋能价值,有赋能价值就有盈利能力,烧钱是烧不出产业价值的。5.不懂产业的人最好别去做产业互联网,因为你可能都不能真正理解产业的痛点与正确的赋能模式,被伪需求迷住眼的互联网公司比比皆是。而很多人不停纠结到底是要做自营还是平台、是否要商品跨品类扩充,其背后都是不懂产业需求、商业模型模糊不清。6.传统企业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挑战不在于科技,而在于DNA的变革。很多CEO还停留在最原始的错误认知层面,以为互联网数字化转型就是在淘宝京东上开个网店,或是建个ERP系统。而体制机制不变革,内部更会阻力重重。沈老师强调,这六个错误认知要引起大家的重视,产业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下半场,代表了巨大的蓝海市场,无论是龙头企业还是新进入行业的跨界者,都希望通过互联网平台化、数字化的发展,形成新的整合能力,所以要用正确的方式推动产业互联网的发展。
核心企业是引领与驱动产业链整合升级的主要力量,核心企业的产业互联网多元化赋能体系是推动实现产业链整合升级发展的最佳途径。沈亦文认为,产业供应链金融不只是丰厚的金融收益,更是整合产业链最有力的武器。中国大企业或者核心企业有着资源禀赋的优势,但缺乏具有产融结合的供应链管理团队,更缺的是具有合作共赢的生态圈理念。紧接着,通过双胞胎集团和利丰集团的供应链金融产融结合解决方案进行对比分析,阐述了核心企业产融结合的双生态圈理念的重要性。
数字化转型:挑战在于变革
在全球资本与互联网金融推动下,一场全新的竞争正轰轰烈烈展开,那就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3流合1的全方位竞争。沈亦文表示,真正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生态圈与生态圈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3流合1,能将企业的信息流(CIO)、物流(COO)、资金流(CFO)资源整合在一起,搭建共生共赢的产业生态圈、实现互联网平台化数字化转型。
沈亦文指出,传统企业的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不是在淘宝京东上开个网店、或是建个ERP/办公自动化系统。数字化转型不是一个科技项目,而是一个战略转型项目,DNA不变革,无论互联网系统如何高深,都依然是一个传统企业。产业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在数字化企业转型之路上,受到传统电商与流量思维、传统制造业思维、以及传统财务与信贷思维这三大传统思维的影响。对此,沈亦文为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提供以下四个方面:顶层设计,团队升级,资源整合,科技驱动。
此外,沈亦文还认为,产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价值在于核心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与产业链赋能价值。目前,市场面临的一大困境是大型企业有很好的平台,但缺乏产业经验、管理能力,同时,民营企业有很好的产业经验、管理能力,但没有好的平台作支撑,金融等重要资源大多向大型企业倾斜——资源错配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是很多民营企业的发展之痛。因此,企业必须痛定思痛,寻找更适合市场的商业模式来推动长远发展,借助产业互联网的转型实现倍增式发展就是其中的路径之一。
那么,企业应该如何迎接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沈老师总结了四个全新思维:1、合作共赢思维;2、用户价值思维;3、生态圈思维;4、国际化思维。企业需要用这些全新思维改变思考方式,从而改良发展方向和方法,并通过新发地、中外运、物易云通、新希望乳业等多行业、多维度的丰富案例,沈老师分别对其产业互联网的转型、供应链运营体系和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进行了详细解读,同时,结合学员们所在行业、企业的情况加以分析,并抛出相应问题引发学员思考讨论,再做独到点评,让学员们对案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通过传统企业数字化的转型之路案例分析讲解,沈老师认为,产业互联网走向三流合一,搭建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平台和生态圈,必将是未来产业链整合发展的方向。
另外,随着整个市场环境数字化程度的不断提升,针对传统的金融机构供应链上下游小微主体的提供的融资服务已经跟不上行业发展的脚步,因此银行的产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也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从供应链金融的业务场景出发,沈亦文对产业互联网时代传统金融机构的局限性和突围之道进行了分享。沈老师表示,目前银行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商业银行不商业”的问题,还保留着脱离场景的网银思维、抵押担保式的信贷思维、部门分行各自为政的管理思维这三个传统思维,同时金融机构现有的融资系统存在脱离场景、不能涵盖供应链金融的各个业务角色与业务场景、无法体现核心企业的信用价值转移体系、不具有产业专业性的解决方案与风控能力以及不是开放的生态圈系统等局限。因此,沈老师认为,银行转型价值主张金融科技+产业特色+开放平台,并以网商银行的大雁系统、渤海银行的电子虚拟账户体系勃云通为案例进行了阐述分析如何实现产业生态圈与供应链金融生态圈的大融合。
除以上的课堂内容,沈亦文还通过富士康、三一重工、新希望六和等公司的相关案例,阐述了全球产业链布局与供应链金融内外联动模式和产融结合+境内外联动的双总部模型。同时,现场学员们也积极提问,沈老师对所问也进行了针对性的解答。
在课程的尾声部分,沈亦文在着重讲述了产业互联网生态圈金融的四大发展趋势:1.核心企业主导的产融结合趋势;2.科技驱动、互联开放的生态圈趋势;3.资本市场直融与传统银行信贷平衡发展的多元化募资体系趋势;4.全球产业链布局与境内外资金联动的内外联动趋势。同时,沈老师亦指明了未来产业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方向,核心企业供应链管理体系+互联网金融科技+多元化资本市场募资体系,三者相结合就是未来互联网时代产业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趋势。
企业只有积极拥抱互联网科技和金融资本的时代,才能迎来新的契机。最后,总结分享一些本期授课导师沈亦文老师在产业互联网和供应链金融领域里输出的精彩观点如下:
重新定义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是核心企业驱动的生态圈融资,核心企业的信用价值转移体系才是供应链金融真正的价值所在。”
“供应链金融三个关键词:核心企业、生态圈和信用价值体系。”
“没有供应链管理,就不会有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是服务实体经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得最佳途径!”
“供应链金融面临两大问题:“核心企业不核心,商业银行不商业”。
供应链金融三大风险点与风控原则
“供应链金融的三大风险点在于信用、欺诈与履约。” “基于核心企业管理能力的信用价值转移体系才是最好的风控手段!” “供应链金融风控原则:欺诈履约的审核体现贸易的真实性,贸易周期的匹配体现贸易的自偿性,信用主体的替代体现供应链金融的本质。”
核心企业的信用价值转移体系
什么是产业互联网?
对产业互联网的六大错误认知:
产业互联网十大赋能体系:
(1)商品供应赋能(2)商品营销赋能(3)仓储赋能(4)物流赋能(5)金融赋能(6)经营管理赋能(7)加工制造赋能(8)信息咨询赋能(9)客户服务赋能(10)科学技术赋能
产业互联网生态圈金融:
“供应链金融3.0时代,供应链金融要和产业互联网交易场景深度融合,形成产业互联网生态圈金融。”
“产业供应链金融不只是丰厚的金融收益,更是整合产业链最有力的武器!”
“产业互联网生态圈金融五大特征:场景内嵌、智能响应、生态开放、产业特色、科技驱动。”
产业互联网生态圈金融发展四大趋势:
一、核心企业主导的产融结合
二、科技驱动与互联开放的生态圈
三、资本市场直融与传统银行信贷平衡发展的多元化募资体系
四、全球产业链布局与境内外资金联动的内外联动
产业互联网生态圈金融的发展方向:
“核心企业供应链管理体系+互联网金融科技+多元化资本市场募资体系=产业互联网生态圈金融的发展方向!”
研修班学员合影
来源:万联网 文/毛莉
毛莉
作者
More News »
国内领先的供应链金融智慧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