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最高检官网发布消息,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行长田惠宇涉嫌受贿、滥用职权、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一案,由国家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日前,最高检依法对田惠宇作出逮捕决定;该案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权力与资本的游戏:靠金融吃金融
相信大家都能从今天的新闻中看到:田惠宇毫无纪法底线,长期以“市场化”运作为幌子,以“投资”“理财”为名,“以钱生钱”,大搞权力与资本勾连,靠金融吃金融,以权谋私、损公肥私,滥权敛财、贪婪无度。
此前,中央第八轮巡视反馈时,多家金融单位被指“靠金融吃金融”,田惠宇就是被官方通报为“靠金融吃金融”的一员。
市场化改革一直是金融机构们屡次转型的风向标。银行的经营,若是循规蹈矩,很难有超越行业的发展,而管理效率的提升又很难;因此,为了做出业绩,有相当多的管理者会用提升“风险偏好”、“金融创新”这些招。
田惠宇自从2013年5月接任招行第三任行长以来,一直以改革骁将的姿态,立起改革转型的大旗,上任之初便提出招行要深化二次转型,为其确定了“轻型银行”的战略方向。田惠宇的新政包括“一体两翼”战略(即以零售金融为主体,以公司金融和同业金融为翼)和轻型银行。在其看来,“轻型银行” 以有限的资产负债表撬动更大体量的业务,为社会解决更多需求、创造更多价值。
不可否认,在田惠宇在任期间,招行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2013年,是公认的“互联网金融元年”,余额宝横空出世,马云的名言“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正在悄然实现。作为以零售取胜的股份行,招商银行的内外压力不言而喻,也是这一年,田惠宇执掌招行后的资产规模首度突破4万亿元;从2014年开始,招行已开始按“投商行一体化”的策略进行布局,成立招联消费金融公司、招银前海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等新主体,重组招银国际。2015年是招行的一个重要节点,这一年其营收首次超过交行,并成为国内首家零售利润超过“半壁江山”的商业银行。2016年,招行推出“摩羯智投”,成为首家推出智能投顾业务的银行。
供应链金融方面,以招行“智慧供应链金融”为代表的新型供应链金融发展模式也是在田惠宇的任期走入了人们的视野。2014年,招商银行就推出智慧供应链金融品牌,并在平台上实现了对八大行业供应链金融综合化服务方案,称为“智慧供应链金融1.0;2015年,招商银行合并现金管理部和贸易金融部组建了中国商业银行第一家交易银行,推出结算融资一体化的“智慧供应链金融2.0”版;2016年,伴随互联网、物联网的浪潮,招商银行推出了"智慧供应链金融3.0”版;2017年,招商银行则把供应链金融升级为4.0版,即投商行一体化下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实现对外聚焦产业互联网和产融结合,对内践行投商行一休化开放共高的供应链金商生态圈。
2018年9月,招商银行启动“零售金融3.0”战略,宣布全面进入轻型银行转型下半场;这一年,招商银行成为第一家迈入私行两万亿俱乐部的商业银行。2021年,招行进一步提出打造“大财富管理的业务模式+数字化的运营模式+开放融合的组织模式”的3.0模式,要搞所谓的“大财富管理价值循环链”。同样是2021年,招行总资产已逾9万亿元,营收首次突破3000亿元,增幅创六年来的新高,其中来自大财富管理的收入达521.3亿元,带动非息收入占比进一步升至38.4%。此外,招行的净利润增速自2013年首次突破20%以来,一直保持高位增长,到2021年归母净利润首次突破千亿元。
田惠宇担任行长的9年内,在策马疾走飞速发展之时,招行的风险亦同步不断暴露出来,身陷多桩风险事件。2015年,招行与钱端公司合作运营钱端APP。四年后,钱端APP称项目无法按期履约,后续逾期待兑付的金额约为14亿元,而招行亦陷入与钱端的“罗生门”式的扯皮战之中;2016年,光大证券旗下的光大资本联合暴风集团设立并购基金浸鑫基金,收购欧洲体育版权代理公司MP & Silva Holdings S.A.(MPS)65%的股权。其中,招商银行控股的招商财富以优先级合伙人出资28亿元,为该基金第一大出资人;2018年10月,MPS突然宣布公司经营不善破产,包括招行出资的28亿元在内的52.03亿元浸鑫基金出资款血本无归,成为光大资本和招行踩到的大坑;2018年11月,泰禾集团与招行福建分行、光大信托结成战略合作关系。彼时招行宣称,将在融资、跨境金融服务以及其他金融服务等方面为泰禾集团提供支持。牵手仅一年多,泰禾集团便出现了债券违约。
2021年,随着华夏幸福、中国恒大等房企违约,招行代销的一些房企系理财产品亦踩雷。比如,违约的大业信托以及中融的信托计划,是为华夏幸福提供流动性资金;其代销的外贸信托的一款逾期信托计划,则涉及恒大成都天府半岛项目。与此同时,招行亦屡收监管罚单,其中2021年7月的一份罚单罚款高达7179万元,涉及理财内容多达18项。除此之外,亦有罚单涉及营销宣传存在夸大、误导等问题,或流动资金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招行的理财类业务投诉量有三个季度位列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一,一个季度位列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二。
银行系统有哪些违法违纪乱象?
根据此前相关披露,田惠宇的问题在于以“市场化”运作为幌子,“投资”、“理财”为名,“大搞权力与资本勾连”,“靠金融吃金融”。在田惠宇“落马”后,坊间曾传言,田惠宇在境内外通过离岸公司、基金、股票、信托、房地产、虚拟货币等方式持有的资产高达11亿美元(该说法有待有关部门最终确认)。
金融腐败是金融监管最大的敌人,金融腐败的一大表现便是权力与资本相勾结谋取私利。由于现代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相互关联,由此决定了金融腐败具有跨行业、跨领域的传染性。
纵观近年来,落马的金融高管和监管干部,被资本围猎、大搞权钱勾兑者众,被查也非常的高频。
“权力就像墙上的阴影,再渺小的人也能投射出巨大的影子。”这是《权力的游戏》里的一句台词。对于身居高位的银行高管来说,手握资金收放大权,足以为企业定生死。也正因此,他们也成为企业追逐和围猎的目标。
田惠宇涉案的具体细节,可能要到其站上被告席时才有详情披露。当下对于市场来说,可能更关心在银行系统里面有哪些是违法违纪行为?对此,万联网整理分析认为主要涉及以下几点:
第一、违规放贷。有一些银行高管对一些不符合授信的企业进行包装后进行违规放贷,从中拿回扣。这些企业本来风险承受能力就弱,一旦企业遇到了系统性风险,出现了财务危机倒闭,到后面损失的都是储户的存款。
第二、利益输送。一些银行往往从股东那里取得业务,赚取收入;同时,利用国家资源,给自己和相关人员谋取利益;此外还会将授信额度用完的企业推给信托、券商等金融机构进行融资,最后导致企业造成高负债,但因为银行充当中间人,往往也存在着利益的输送。
第三、永续放贷。一些银行会给企业永续放贷,只要企业能按时缴纳贷款利息,银行就不会收回本金,这是一种变相的掠夺社会财富的现象。
第四、混业经营。银行的高管明知一些行为会造成违规,但是由于处罚力度不够,仍然铤而走险地进行混业经营,没有独立审查。
此前,中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021年11月2日曾刊发文章《信贷腐败缘何多发》指出:目前,我国的融资结构以间接融资为主,大部分企业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银行信贷作为资金提供的主要渠道,是典型的资源富集、权力集中领域,干部容易受到“围猎”。从商业银行各业务条线和管理事项的授权安排看,分行“一把手”是人权、事权、财权的最终责任人,尽管内部有集体审议机制,但是在“一把手”可以直接决定或影响员工岗位、薪酬、职务等情况下,有的集体决策机制流于形式,个人或少数人决定“三重一大”事项,形成“一言堂”。
如何以案促改、以案促治?上述中纪委刊发文章中就指出,要推动完善“分级、分权、规避、制衡”的授信审批机制,对关键岗位履职用权形成有效制衡。此外,要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紧盯“一把手”和班子成员等“关键少数”,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持续创新政治监督的有效形式和办法。
来源:万联网
供应链金融智库
作者
More News »
国内领先的供应链金融智慧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