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联网 , 董峰 , 2023-05-14 , 浏览:5584

2023年是中国经济复苏回稳的关键一年,增速达到正常水平至关重要。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部署,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中国经济长期依靠投资、出口和消费“三驾马车”驱动,然而,过去的发展方式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债务增加对投资增长构成了硬性约束,出口直接受到全球贸易环境变化的影响,人口拐点让传统的消费和房地产等受到冲击。中国经济迫切需要转变增长方式,寻找到内生动能,实现更加稳健和可持续的发展。

转变发展方式需要坚持问题导向,找到释放动能的关键点。中国实体经济体量巨大,具有独特的纵深梯度和发展潜力,但目前发展质量仍然存在许多提升的空间:一是实体产业上中下游的传导和循环不够畅通,流通效率不高,导致大量中间环节损耗,企业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直接影响产业竞争力;二是大量实体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银行和金融机构流动性充裕,却较难找到优质安全的资金投放标的;三是产业的数字化程度不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基本依靠政府驱动和企业自发,没有形成持续的商业逻辑驱动。

在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随着科技发展和市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产业端由科技驱动的商业模式创新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解决上述问题的条件开始成熟。依托科技应用场景的增加和商业模式的成本优势,实体产业落地和迭代新的商业模式变得更加容易,通过提升产业流通和循环效率,导通金融与实体,并有效驱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时间点已经到来。

当然也要看到,上述三个问题是全局性的问题,涉及方方面面,经济循环畅通需要各产业有序链接、高效畅通,最好的路径是先试点落地,再形成模式复制推广,四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也正在于此。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发扬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从一张白纸起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经济到了新的起点。前海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在深圳的改革征程中始终走在最前沿,近年来依托商品现货交易平台,经过不断地创新实践,探索形成了以“平台交易+供应链金融+产业数字化”为特征的前海新模式,从以个人和企业为核心转变为以交易为核心,重构产业数字化流通和循环。前海新模式是新的历史阶段产生于深圳的重要创新模式,并且能够通过区域战略协同,在各地复制推广,共同构建新型市场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模式,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内生动能。

一、建设规范安全高效的现货平台基础设施,推动传统实体贸易线上化

我国的实体产业基础决定了从原材料、中间品到制成品,从工业品到农产品,每年有上百万亿级的底层真实现货贸易在实际流转。不论是内贸还是外贸,我国都是最大的统一市场。传统贸易多以线下点对点的方式交易流转,普遍容易面临对手信用风险,交易对手范围受到严格限制,无法在全市场形成高效的价格机制。同时,贸易环节中还面临着很多操作风险,存在大量的灰色环节,贸易背景真实性和货物确权也一直得不到保障,市场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为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国内出现了众多产业电商平台,但这些平台更多只是简单的信息撮合平台,实际交易执行都是线下进行,买卖双方实质上还是要互相完全承担对手方风险,特别是在大宗商品贸易领域一直没有形成有效的规模化交易模式。这类平台背后往往拥有产业背景,涉及行业利益,客观存在“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可能,其公平公正性容易受到质疑。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科技手段,一般的产业电商平台也无法将非标形态的商品现货转变为标准资产,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融资难题。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经过这些年的摸索,通过商品现货交易平台,将这些线下分散的点对点交易搬到线上,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现货平台具备两个重要特征:一是平台所有的交易参与主体必须为法人客户,即产业链企业、实体贸易商和专业机构,不接受自然人客户入场交易,这与期货交易所绝大多数客户为个人投资者有本质区别;二是平台所有商品均面向实物交收,基于真实的贸易背景。作为面向全市场开放的中立的基础设施,现货交易平台可以对询价、定价、到交收、结算、融资服务等全套交易执行流程均实行有效管理,相对于传统交易,可实现明显的价值提升。

首先,依托现货交易平台从线下到线上的交易模式切换,可以扩大买卖双方的交易对手方范围,缓释贸易过程中的信用风险。传统的商品现货贸易很多都是熟人圈交易,大多数国企、央企甚至不少民企和外企,在选择采购和销售的贸易对手时,都有严格的白名单管理。而现货交易平台作为具有公信力的中立的第三方,通过建立严格的客户准入机制,能帮助产业客户筛选对手方,从而扩大交易对手方范围。此外,现货交易平台的保证金制度,以及各种履约保障机制,能够很好地缓释过去在线下点对点的贸易环节信用风险,帮助企业提升经营效率。企业通过在全市场范围选择交易对手和询价,还可以寻找到更优的价格,这样的市场相比于传统的市场更加有效。

其次,现货交易平台坚持交易、交收、结算三流合一的原则,为贸易中的货物确权提供重要依据。平台的规则设计和体系建设均面向实物交收,不允许非交易过户。同时,借助交易平台的登记、认证、确权、结算等功能,通过CA认证、线上签约、线上结算、线上交收等方式,能够有效实现交易、结算、交收三流合一,杜绝线下“非交易过户”行为造成的货权瑕疵。此外,现货平台的流转凭证作为第三方的他证信息,可为工商、税务等部门及银行金融机构提供独立的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核依据,改变过去由买卖双方直接提供贸易合和纳税凭证自行举证的困境。

对任何一个行业而言,商品的终端竞争力不仅取决于生产环节,也与流通环节密切相关。根据不同的统计口径,我国的物流成本占GDP比重与西方发达经济体相比一直偏高,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底层货物的流通和循环效率较低,从供应源头到终端消费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损耗,导致成本提升。将传统的线下贸易基于平台基础设施提供的公共服务和有效的商业逻辑搬到线上,能够最大化畅通贸易流转,企业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获得一站式线上交易、结算、交收的服务,并整合仓储、物流、质检、金融等第四方服务机构资源,大幅减少传统贸易过程中的操作风险,有效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提升交易的效率。

平台交易模式的创新,不仅能畅通整个实体经济的流通循环,同时也为供应链金融和产业数字化提供了初始条件。作为宏观经济的毛细血管和最有活力的市场微观主体,企业活则经济活,交易模式的变化会促使企业不断改进和优化主体经营方式和商业模式,成为企业创新的源头动力。依托规范安全高效的现货平台基础设施推动传统实体贸易线上化,还能充分发挥要素平台的作用,有效带动上中下游优质产业资源集聚,并衍生出配套的服务需求,从而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市场效应,吸引社会资本,拉动内外部贸易,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这才是经济体内生动能的根本来源。

 

二、依托数字仓单打造标准化现货资产体系,为供应链金融持续规模开展创造条件

中国市场的最大优势是实体产业基础带来的现货贸易和消费体量,但这些资产在银行和金融机构看来都属于场外非标品,不能作为标准化资产和合格抵押物进行融通,导致商品融资、贸易融资、动产融资等活动无法真正开展起来。长期以来,我国大量的实体企业实际承担较高的年化融资成本,而金融体系却有充裕甚至是过剩的流动性,中间存在结构性利差,背后反映的是金融和实体的脱节,造成正常的制造业企业资金和利润流向金融,而非产品、技术的创新发展,阻碍了头部企业的形成,成为影响实体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原因。问题也意味着机遇,如能通过搭建相关的市场基础设施,有效地导通金融和实体,使得货物真实性、安全性、货权清晰性等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那么中国经济基于实体产业基础的几十万亿级存量底层资产背后的结构性利差所形成的巨大势能将能够充分释放出来。

通过现货平台交易,将企业的贸易从线下搬至线上,为银行和金融机构持续规模化地开展供应链金融创造了条件。依托中立第三方的开放市场基础设施,借助数字化科技手段,能使大量现货商品资产转变为银行金融机构和公开市场能够接受的合格抵押物,从根本上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依托科技应用和交易平台提供的登记、认证、确权服务,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现货交易所仓单体系,能够规范商品现货数字物权标准,为供应链金融提供核心风控基础设施。利用底层物联网和区块链等创新技术,对底层货物安全与仓单的真实映射关系进行管理,可最大程度缓释仓单的货权风险,并利用“保险”和“保购”,解决仓单安全性的尾端风险和金融机构对仓单处置的风控需求,第一次真正具备条件将传统的商品流通现货转化为优质安全、可直接穿透至底层并且具备良好流动性的金融级资产。

根本上解决融资难题,首要的是借助科技打造标准化资产体系。通过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等数字化手段,可基于现货交易所完整的交易交割和结算服务,形成“仓单3.0”的资产体系,一是能通过实时连续的数字化手段,直接穿透到底层对商品实物及商品货权进行实质管理;二是仓单体系由市场各方共同创设和维护,不再只由仓库方出具;三是通过区块链技术,对从工厂、仓库、物流到海运提单的全周期生产和流通全过程信息都进行不可篡改的记录;四是仓单不仅表征货物的物理状态,还增加了时间维度,包括了货权转移的信息,此时的仓单不再只是提货凭证,而是完全可以成为表征货物权益的凭证。

现货交易所形成的标准化资产可借助金融级风控直接与银行金融机构和公开市场对接。通过线上交易、结算、交收“三流合一”和区块链的应用,借助交易所的登记、认证和确权功能,能协助产业客户向工商、税务等主管部门及银行金融机构提供贸易背景真实性的审核依据。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货权清晰性的问题,确保交易链条的安全性并提高处置变现的流动性。此外,平台交易在市场上的优势还在于可以形成透明的基于实际成交的商品现货价格基准,便于银行和金融机构在开展贸易融资和供应链金融业务时开展有效评估资产价值。融资全过程均直接在线上完成,风险控制上也能够真正实现系统强控。

开展供应链金融,最终应形成闭环商业模式,实现多方共赢。通过现货交易平台打造的基础设施,企业降低了融资成本,获取了生产和产品创新迭代的源动力;银行金融机构和公开市场能够批量获取优质安全的资金投放标的;科技公司技术改造的投入可以通过技术服务费等形式变现;商业保险又能解决仓单安全性的尾端风险和金融机构对仓单处置的风控需求。这样就形成了完整的商业闭环和持续的内生性商业驱动,真正实现多方共赢,促进金融脱虚向实。这对于赋能实体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

依托“仓单3.0”打造标准化现货资产体系,可彻底盘活中国几十万亿级的现货商品资产,使之转变成银行金融机构和公开市场能够接受的标准化资产,能极大地解决实体产业的融资难题,推动实体产业高质量发展。反之,企业普遍存在的融资痛点也使其有持续动力将传统线下贸易转向线上化,为平台交易提供真正的商业粘性。依托平台真实交易开展标准化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对于地方平台的转型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地方平台公司通过代理采购和供应链服务,能够参与到当地实体产业的商品流通环节,有效降低融资成本与资金获得的难度,同时还能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多满足风控要求的底层资产,促进资源要素顺畅流动。

三、以平台交易和供应链金融推动实体产业和贸易数字化转型升级

平台交易由于从贸易撮合、执行、交付、服务的全流程都在线上进行,相对于传统贸易模式,有一整套严格的交易制度规则的保障,更加安全并且高效,会倒逼企业应用技术赋能自身,形成更为规范的数字化贸易流程和规则衔接,加速培育数字化核心能力。供应链金融对底层资产数字化以及金融级别风控的要求,也将促使企业加快布局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以满足相应的技术标准和风控等需求。未来以智能合约为基础,企业将有动力进一步朝着贸易全流程的数字化转型,以增加贸易机会,降低贸易成本,提升贸易效率,获得便利高效的低成本融资。

从数字化转型的发起主体来看,当前国内很多行业从生产到流通的全流程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基本上是政府层面如工业4.0等的政策驱动,或者企业从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角度自发进行。此前,解决货权清晰和货物安全两大风险难题需要较高的成本,市场主体构建数字化商业闭环动力不足。随着近年来传感器、云存储、边缘计算、区块链等解决方案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基于结构性利差的释放,企业将有动力在技术改造方面持续投入,从而为产业和贸易数字化提供最底层的商业驱动。

从数字化转型的实施顺序来看,过去普遍谈论的数字化大多是单一环节分散和镶嵌式的数字化,如今借助科技手段的成熟与成本的降低,已经有条件形成从内到外穿透的体系化的数字化。通过商业驱动的模式,形成实体和贸易产业全流程数字化监管。

这些年现货交易平台在产业数字化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特别是牵头生产、加工、贸易和终端消费企业以及仓库、物流企业、保险公司和银行金融机构等共同构建数字科技应用体系,通过统一的管理标准及技术标准建设“仓单3.0”体系,打造完整的贸易数字化商业闭环,倒逼大量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在产业聚集地、集散地和消费地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案例。

推动产业和贸易数字化转型,需要充分尊重和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帮助企业打造完整的以“供销产存一体化”为特征的全新经营模式。即对典型实体经济活动的生产、经营、采购、销售、融资、交易全流程做数字化精确描述和计量跟踪,实现“交易画像”,建立银行风控体系直达的金融场景,形成不可篡改的交易数据链和信贷资金闭环管理,提升风险抵御能力。此外,大量传统制造业企业依托现货平台,可借鉴电子消费品产业以社会分工精细、效率高、品控严为特点的“委托加工”模式,从传统加工制造厂改变成为代工厂,通过交易所认证的厂边库实现以货换料,企业只代工收取加工费,可彻底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周期、产品库存、账期等解放出来,把资金更好地用于产品的迭代加工和技术研发,避免资金链断裂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不仅如此,产业和贸易数字化还将不断催生出新的商业业态,为实体经济提供新鲜血液,吸引一批评级、保险等资产服务机构,保购、再保险、CDS(信用违约掉期)等交易服务机构,以及做市商机构等供应链服务主体,带动产业链资源形成区域性中心;更能为科技公司带来大量面向企业端的应用场景,引入更多的产业物联网参与者。对地方经济发展来说,产业数字化可以真正发挥出统一大市场的优势,在产业政策的协调和支持下,帮助企业真正做大做强,从而催生出更多的头部企业,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并且随着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技术革命,为数字经济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类比过去20年中国消费互联网的发展,产业互联网将迎来全新的周期,完全释放出我国统一大市场的优势和实体产业的红利。可以预见,接下来20年产业互联网革命破局的关键在于把实体经济活动从生产经过流通贸易到终端的全流程进行数字化,最终的贸易形态将基于现货交易平台,以数字合约、智能合约的方式进行,打造完整的商业闭环,形成持续商业驱动,倒逼大量实体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持续提升中国实体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竞争力。

前海新模式的实质是以“平台交易+供应链金融+产业数字化”为核心组合逻辑,形成完整自洽的商业闭环,有效促进实体经济“产业-金融-科技”的循环畅通,切实服务新发展格局。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开局之年,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要取得新变化、新突破。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优势已经从以前的体量规模和纵深梯度转变为科技创新和商业创新驱动,要实现换道超车,产业和贸易数字化带来的低成本、快速迭代的商业模式创新是最大的优势,也是实体经济市场化高效运行的基础和参与国际产业体系竞争的重要护城河。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完善的商品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是其中的关键一环。依托现货交易平台衍生出的前海新模式,可以在产业互联网全新的发展周期里,完全释放出我国统一大市场的优势和实体产业的红利,为未来10-15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2035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生动能。

来源:经济观察网,原文标题:探索服务实体经济的前海新模式

文章作者:董峰,深圳前海联合交易中心总经理

 

www.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万联网

相关新闻

返回
顶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