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物联网、VR/AR、区块链、AIGC等新技术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茫茫然不知所措。
假如没有一双慧眼,没有一颗清醒的大脑,没有一个灵活的身体,即便投入再多的资金,开发或购买再先进的技术,也同样无济于事,对于建立真正的智慧供应链毫无价值可言。
只有当技术的应用围绕了三大原则展开,才能真正驱动协同供应链升级为智慧供应链。
这三大原则便是:Visibility可视化、Sensibility可感知、Adaptability可调节,笔者将其称之为智慧供应链的VSA原则。
可视化Visibility
“可视化”好比供应链上的“眼睛”。
供应链管理中有个概念叫做端到端(End to End),上端延伸到原材料的采购,一级、二级、三级、N级供应商,直至大地母亲,下端延伸到一级、二级、三级、N级分销商,直至最终用户。
对于这个长长链条上的企业,存在着所谓的“神龙效应”:犹如一条神龙穿梭在云中,要不就是神龙见头不见尾,要不就是见尾不见头,根本看不清全貌,即:可视化程度不高。
如果连供应链的全貌都看不清楚,智慧更是遥不可及。
因此,智慧供应链首先要做到可视。可视化不仅仅指的是实物流的可视,还要包括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可视,并且对三流的互动匹配关系要可视。
不要小看了这个可视化。毫不夸张地说,即便是当今世界500强顶尖企业,即便是Gartner全球供应链大师级企业,也无法做到100%的可视化。
这里面有人的问题、流程的问题以及IT系统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
人(People)、流程(Process)和系统(Tool),我们把他们称之为供应链管理的PPT。
在可视化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如何把PPT进行良好的结合,以便于后续问题的跟踪和改善。
可视化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供应链全面数字化和云化。
从供应链的要素到供应链的流程,从供应链的硬件到供应链知识,甚至到供应商的人和组织,借助数字化技术,借助物联网和互联网,一步步地对供应链进行数字化和云化升级,实现供应链的全面可视化不再是无法企及的梦想!
可感知Sensibility
“可感知”好比供应链的“大脑”,它指的是我们是否有能力根据供应链的各种可视化的数据进行快速决策。
首先是感知并发现问题,然后是计算和决策。
“可感知”不同于“可视化”,但却建立在“可视化”的基础之上。
“可视化”好比是我们在商场里安装的摄像头,它的覆盖面有多宽,清晰度有多高,表示了我们的可视化程度有多高。
但是仅仅有全面覆盖的摄像头,却不能保证商场不丢东西,还需要“可感知”。
“可感知”则好比在摄像头上增加了动态图像扑捉系统,能够对可疑事件进行分析,并及时对风险进行预警和报告。
在供应链架构中,“可感知”意味着一系列可以由事件激发的管理流程,即当A事件发生时,触发了B动作,以及后续一系列相应的动作。
例如,全球某处供应源产地发生了地震,触发了供应链的应急响应机制,供应链危机处理团队会迅速在企业内部发布供应链危机预警。
因此,可感知的前提是,我们需要有一套健全的考核和监控指标体系。
这就好比我们在供应链上构建了一套神经网络,让供应链具备了感知能力。
但仅有神经网络是不够的,神经网络的背后是一个可以快速做判断和决策的大脑。
数字化时代,AI算法引擎取代了人工计算,成为了可感知能力的核心。
可调节Adaptability
“可调节”好比供应链的“身体”。
智慧供应链不仅仅要做到通过双眼可视,通过神经和大脑可感知,还得要能通过四肢做出动作,这就是可调节能力。
简单而言,就是看见了(可视),也感受到了(可感知),但是假如没有办法做出及时的反应和调整(可调节),前面的可视、可感知就失去了意义。
可调节也被称之为供应链的柔性Flexibility。
好的供应链架构设计应遵循结构化或模块化的设计原则,体系内部逻辑清晰,具备可拓展性。
当客户的需求、市场条件等发生变化时,供应链体系能够快速进行响应和调整。
例如,前述地震发生被感知后,应急响应小组会通知相关部门组成专案组,小组成员将按照相关应急流程进行处理,例如启用备用供应商,或者使用备用原材料,甚至迅速组织团队在市场上购买并囤积现货原材料等。
缺乏可调节能力(柔性)的供应链在此时会面临巨大的危机,即便知道了危机所在,但却没有能力做任何调整,或者调整的难度巨大、成本太高,企业在危机面前只能被动挨打,无能为力。
数字化时代,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可视化(收集数据),也可以反过根据大脑(AI算法引擎)的决策,驱动供应链的软硬件进行动作,快速进行调节。
VSA三者的结合
我们常常说的供应链控制塔,事实上就是VSA三者结合体的最好的例子。
供应链控制塔首先能够实现供应链端到端的可视(眼睛),其实能够通过供应链的指标体系感知问题并通过AI算法引擎做决策(大脑),最后驱动我们的供应链执行系统进行调节(身体)。
当然,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控制塔,并非想象得那么简单。读者可以翻阅作者另一篇文章《》
VSA是智慧供应链建设的三大原则,但不是目标。
一个真正智慧化的供应链网络体系,是实现了端到端的、面向需求驱动的,但可进行全局或分布式动态调整的供应链体系。
在这个VUCA时代,传统的推式供应链已经无法适应多变的市场、不确定的事件、复杂的环境以及模糊的现实,它需要我们根据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来尽可能驱动整条供应链的上下游协同,做到全面可视Visibility、快速感知Sensibility、动态调节Adaptability。
更多精彩内容,请阅读作者畅销书《智慧供应链架构——从商业到技术》、《供应链架构师——从战略到运营》,也欢迎读者留言探讨。
作者简介:施云
高级经济师。畅销书《智慧供应链架构:从商业到技术》、《供应链架构师:从战略到运营》作者,现任Gartner全球供应链25强企业副总裁、供应链总经理。厦门大学、上海交大、上海大学等的商学院客座教授。曾在头部互联网公司担任数字供应链中台产品负责人、供应链运营总经理、数字供应链商业解决方案负责人等职务。拥有二十多年的供应链实战经验和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经验。以文会友,交流分享经验。
轻松GET构建智慧供应链的秘诀!
供应链业务做了这么久,为何你光“烧钱”不“赚钱”,利润空间越缩越小,别人家却依靠供应链的规模和效率优势不断拿到结果?那是你没搞懂供应链业务的底层架构逻辑!如何从0-1-100架构供应链业务?一起来听听江老师怎么说…
WWW.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供应链架构师
施云
作者
More News »
国内领先的供应链金融智慧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