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 , 陈媛媛 , 2024-09-10 , 浏览:760

8月1日正式实施《公平竞争审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持续热议。《条例》第十条规定,起草单位起草的政策措施,没有法律、行政法规依据或者未经国务院批准,不得含有给予特定经营者税收优惠,给予特定经营者选择性、差异化的财政奖励或者补贴等影响生产经营成本的内容。

从对行业的影响来看,《条例》对财税奖补高敏感行业的冲击尤其明显,废钢加工利用行业就是其中之一。如何应对因政策变动引发的行业波动?近日,山西科城能源环境创新研究院给出了专业建议。

“花式奖补”一旦废止,对财政奖补高度敏感的废钢行业将面临冲击

废钢铁回收来源广泛,前端自然人常常采用“无票价”的方式出售废钢铁,“第一张票”缺失,企业增值税抵扣链条断裂,税负成本较高。这也间接导致废钢铁加工企业对优惠政策的依赖程度很高,不少企业表示,“没有了地方税收返还或财政奖补政策,企业将处于亏损状态”。

“为了抵扣进项税,一些不正规的企业到处开票,正规企业花大力气投资、纳税,反而不赚钱,效益可能还不如一个开票公司。”一位废钢从业者道出了这个行业“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为解决这一难题,国家推出“反向开票”政策,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反向开票”存在凭证保存难度大、税费代办繁琐等问题,其实施效果还有待时间考证。

此外,各地政府针对废钢铁加工企业出台实施的“花式奖补”催生了一批依靠地方补贴度日、逐利而居的“候鸟型”企业,恶意的低价竞争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还加剧了区域间的不公平竞争。

之前部分地区出台的招商优惠政策与再生资源产业扶持政策

(图源:科城研究院)

近年来,废钢铁对钢铁行业的资源保障作用和节能降碳作用日益凸显。2023年我国废钢铁回收量约2.38亿吨,废钢利用量2.6亿吨,不仅保障了我国20%以上的粗钢生产需要,还减少了约4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随着废钢铁加工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废钢加工利用行业的区域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从废钢铁加工准入企业分布来看,全国约53%的废钢铁加工准入企业聚集在江苏省、山东省、湖北省、河南省、江西省、河北省、辽宁省等钢铁产业基础雄厚或再生资源产业发达的地区。

我国废钢铁加工准入企业分布(图源:科城研究院)

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按下加速键,地方“花式奖补”如若叫停,废钢行业的发展格局和市场供需都有可能出现重大转折。长期以奖补为盈利来源的废钢企业市场淘汰风险增加,规模较大或已经具有市场影响力的企业将加速市场整合,逐步扩大市场份额,市场格局进一步分化。

此外,随着各地奖补政策的废止,废钢市场投资积极性将可能出现低迷期,废钢供应市场也将出现波动。

大浪淘沙,废钢企业如何重塑市场竞争优势?

山西科城能源环境创新研究院认为,在可能失去返还政策托底的情况下,行业发展犹如大浪淘沙,从事废钢加工利用的企业唯有重塑市场竞争优势才能在变革浪潮中经得起考验。

一是布局废钢铁回收网络,稳定前端供应。为保障废钢铁资源的稳定供应,废钢加工企业可以选择向前延伸,主动布局回收网络。现实中,大到工业企业的机械设备,小到家家户户的保温杯、锅具等,都是废钢铁的产生来源。由加工企业牵头布局的回收网络能够在保障废钢供应稳定的同时更快地获取下游市场信息反馈,对废钢铁的回收及分拣市场做出适应调整。广西物产城矿发展有限公司以泛大湾区人口和制造业为基础,整合各地废钢资源,积极构建废钢铁回收网络,打造出集加工基地、回收网络、购销渠道于一体的完整再生金属产业链条,稳定废钢铁来源的同时扩大了加工规模。

二是搭建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链接市场供需。为解决废钢铁行业价格、供需等交易信息“黑箱”的问题,企业可积极运用数字技术,搭建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加强市场供需信息透明与有限衔接。欧冶炼金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以其“基地+平台”的商业模式,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开发出集资讯、交易、存证于一体的在线平台,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成功链接了全球资源端和客户端。

三是提升精细化加工水平,实现产品提质。废钢铁加工利用应遵循分质原则,通过提高精细化加工水平,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能够帮助企业走得更远,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对于废钢铁加工产品而言亦是如此。钢铁企业不同的工序、工艺和制钢需求导致了企业在采购废钢铁时,会从废钢铁成分、夹杂物含量、尺寸等维度评判废钢铁质量,企业如果能够做到更加精细化的分类与加工处理,在采购市场中会更具优势。

四是紧抓供应链重构机遇,构建产业生态。废钢加工行业与钢铁行业、用钢制造业的发展息息相关。钢铁行业碳市场开放日渐迫近、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实行,下游钢材客户对低碳钢的需求也将出现可预见的增长。宝马、奔驰、沃尔沃等汽车厂商和家电厂商率先提出了低碳钢需求,其中,宝马集团计划到2030年将单车平均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较2019年降低40%,其中供应链端降低20%,而钢铁正是车企的主要供应产品。

由此看来,种种形势都将倒逼钢铁生产企业加快实现清洁生产,上游废钢增量空间可观。借此东风,废钢回收加工企业可积极与钢铁企业、汽车家电等制造企业开展多方合作,与其他产业链主体共同探寻绿钢溢价分摊模式、废钢循环利用模式等,促进全产业链的协作共赢。

7月,沃尔沃汽车与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弋云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宣布围绕钢闭环循环回收体系展开三方合作,倡导并推动汽车钢材生产、使用和回收的全链条优化,废钢加工企业将成为此次合作获益方之一。

起点归一,政府管理者还应抓住哪些发力点?

山西科城能源环境创新研究院分析后认为,“从国家层面来看,加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废钢行业监管与扶持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强化行业监管,维护公平竞争。国家层面应加强对废钢铁加工利用行业和地方违规扶持政策的监管。加强废钢铁市场监管与税务监管,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与投机行为,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保证合规企业的发展空间。同时,严格审查地方违规奖补政策,维护公平竞争的区域市场秩序。

健全废钢利用碳减排激励机制。在政策设计中强调废钢铁的降碳效益,引导资源流向废钢降碳的受益主体对于提升利废积极性至关重要。作为唯一可以大量代替铁矿石的优质炼钢炉料,废钢铁蕴藏着巨大的碳减排潜力。仅对比生产环节,与利用天然铁矿石相比,每利用1吨废钢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6吨。未来,随着碳交易市场逐步向钢铁企业开放,碳排放进一步成本显化,冶炼废钢比和短流程炼钢占比上升,废钢消耗量也将呈现上涨态势。

强化需求拉动,完善需求侧政策激励措施。探索推动长流程工艺用废钢碳减排效益的经济价值转化可行方案以及短流程冶炼工艺的市场激励机制,加大再生钢铁产品或低碳钢产品的采购支持力度,通过应用需求端政策工具,拉动上游废钢铁的回收与加工规模扩大。

积极引入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激发市场活力。在供应链金融支持下,金融机构以链上核心企业为依托,整合资金流、产销消息流等信息,定制化提供金融供给服务。这意味着废钢加工企业可以使用应收账款融资、订单融资等方式向金融机构获取流动资金支持,提高库存周转率,进而有效激发行业发展活力。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审查并清理违规奖补并不意味着失去发挥空间,相反,倘若行业发展能够来到一个相对统一的新起点,发力点反倒更加清晰。”山西科城能源环境创新研究院院长何泓说。

首先,建设废钢铁循环利用体系是地方政府的发力点之一。贯穿“回收—分拣—加工—仓储—配送”各环节的废钢铁循环利用体系能够在保障废钢铁加工产品稳定供应的同时,发挥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带动废钢产业链上下游高质量发展。对此,政府应规范并完善废钢铁回收站点、回收企业、分拣中心等回收网络建设,同时,将目光转向本地企业,完善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园区载体,立足本地产业基础推动废钢行业发展壮大。

提升改善废钢加工行业的营商环境是地方政府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另一项关键举措。“最好的产业政策是改善营商环境”,正如清华大学白重恩教授所言,助力产业发展,政府要做的是改善营商环境,而不是给企业直接提供资源。地方违规奖补叫停后,企业看的就是营商环境。

目前,废钢加工利用企业在工业用地获批、融资支持、交易诚信等方面都具有较为紧迫的需求。地方政府可通过保障废钢铁加工企业用地需求、加大金融机构对废钢加工利用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强废钢交易市场监管、构建废钢行业信用体系等方式为企业创造优质的营商环境。

“总体而言,此次《条例》出台,对于废钢加工利用行业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当地方产业政策和招商模式重归理性,市场参与主体与管理者脚踏实地提升核心竞争力才是长久之策。”何泓说。

来源:中国环境

WWW.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中国环境

相关新闻

返回
顶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