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近来异动频繁。7月9日,承兴国际控股的实际控制人罗静被抓牵扯出美股上市公司诺亚财富,致其股价下跌,至今被牵扯进的还有“被虚假合同”事件尚在调查中的京东;7月11日,中原证券2.4亿资管产品“踩雷”福建闽兴医药应收账款事件被曝出。供应链金融风起的同时,风险也随之而至,其业务中隐藏着项目风险,在业务实践中又存在不少欺诈现象,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制度及供应链金融风控体系的建设是眼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供应链金融、传统保理行业出现的事件和问题,万联网对资深金融人、简单汇副总裁向晓丹进行了专访,就行业现状、简单汇在供应链金融上的创新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
(简单汇副总裁向晓丹)
一、供应链金融爆雷并非偶发,欺诈风险尤为突出
针对近期出现较为频繁的供应链金融爆雷事件,基于多年在金融行业的实战经验,向晓丹表示,这类事件其实并非偶发。银行在应收账款融资业务上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了,相关的欺诈事件发生的频次并不算低,承兴国际、中原证券等案例之所以成为热点,一是因为这两年供应链金融受关注度很高,不少企业跨界加入,很多从业人员没有经历过这类事件;二是因为这些案例本身涉及的金额较大,牵涉其中的公司多是有市场影响力的知名企业,所以媒体的关注度也很高。如何把控和规避风险,是眼下金融机构和企业都面临的严峻问题。
保理行业在国内发展多年,近年来,随着企业融资需求的增长,保理行业迎来了更广阔的的前景。截至2018年底,全国已注册商业保理法人企业及分公司已达11541家,但与此同时,各类问题也随之出现。对于这股行业热潮,向晓丹认为,一方面,保理企业的增长是对银行体系的补充,很多保理公司拥有产业背景,对企业的理解程度比部分金融机构更深,它们在服务中小微企业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大量保理公司的涌现需要更多的行业人才来支撑,但人才的培育需要周期,高质量的人才短缺导致很多保理公司的部分能力不足,这点在风控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近几年大量保理公司踩雷、遭遇经营风险,很多时候是因为风控人员在风险把控和应对上经验不足。
“稍感欣慰的是,这些负面情况也在倒逼行业进行调整:一是监管方面,比如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今年7月开始集中清理“空壳”、“失联”、“僵尸”企业和整治违法违规经营为重点的商业保理行业清理排查工作,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政府在监管力度上的加强;二是在行业人才培养和自律意识方面,市场也涌现出专业保理业务培训机构和组织,致力于提升行业整体从业人员素质。在P2P野蛮生长和断崖式发展的经验教训下,相信无论是监管还是市场,对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新业态都会更加谨慎乐观地看待。”对于供应链金融的前景,向晓丹依然满怀信心。
金融的风险从来不是按理出牌的,黑天鹅事件在某个瞬间突发而至,并带来不可预估的连锁反应。对于供应链金融、保理行业的风险类型,向晓丹有清晰独到的见解,她表示,从历来的诉讼案件来看,风险主要集中在欺诈风险上,也就是虚构贸易背景骗取金融机构或投资人的资金;其次是信用风险,即贸易是真的、但企业出现了经营风险或经营纠纷,导致应收债权无法被偿付;此外还有操作性风险,如资金的闭环管理、确权手续是否有瑕疵等等。
正是因为风险的多样性、突发性,风控成为供应链金融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在很多爆雷的金融案件中可以发现,很多风险点是可以提前规避的。向晓丹分享了她与业内人士在谈到承兴国际爆雷事件时所遭遇的陷阱:此前有保理公司拿着承兴国际与京东的贸易合同来做保理融资,该业内人士所在企业的风控经理敏锐地发现,贸易合同里采购的某项产品的价格跟市场价格相差近5倍,因此怀疑合同的真伪,从而避开了这个送上门的陷阱。向晓丹认为,不少诈骗手段其实并不难识破,比如假借大型企业的办公场地、利用萝卜章来伪造合同的伎俩在很多风险大案中都能看到,这需要企业在严谨的风控流程设计、拥有专业敏锐度的风控人员、对风控流程的严格执行等方面苦下功夫。
二、坚持服务小微企业的初衷不变,这也是简单汇的“简单”之一
作为TCL集团旗下专注于供应链金融服务的科技公司,简单汇自诞生起就自带光芒——实力雄厚的股东背景,金融背景强大的核心团队,丰富的资源和经验……在这背后,简单汇的低调、务实、稳健为这份光芒的持续耀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针对供应链金融行业面临的现状和问题,简单汇带着普惠小微供应商的初衷而成立,为解决传统保理行业存在的真实性问题而诞生。向晓丹说道,“为大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已经有大量金融机构、财务顾问公司、科技公司,简单汇如果加入,只能算是“锦上添花”,但是服务容易被市场忽略的小微企业则可以做到“雪中送炭”,我认为这片蓝海是我们将产业智慧结合金融风控和科技手段,能大有可为的地方”。向晓丹坦言,做普惠金融会遇到创新产品与企业客户组织惯性仍需磨合、数字化风控手段要得到资金方的认可仍需时间等挑战,这个市场有着开拓周期长、先期投入多的特点,是个需要耐力来经营的事业。
针对传统保理行业的业务真实性问题,简单汇从贸易背景的核验、客户真实性校验等多方面入手,运用技术手段的组合拳直击痛点。向晓丹介绍道,贸易背景数据的真实性可以拆解成几个环节:1、数据源是否真实,包括交易双方的真实性、交易数据的真实性。在验证企业和企业意愿真实性方面,简单汇运用了人脸识别、工商数据与居民信息在线校验,同时采用OCR识别、税局数据在线校验等替代部分纸质贸易背景资料;2、交易数据是否真实。在实名认证的基础上,简单汇采用电子签名替代纸质合同;3、数据传输过程中是否被篡改。针对这一点,简单汇是最早一批使用区块链技术来防范该风险的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正因如此,简单汇平台得到了众多银行的认可,现已与多家银行完成了系统的直接对接,获得了稳定的资金来源。
三、0资金损失、0风险合规事件、0系统重大事故,简单汇从未松懈
供应链金融风口一起,众多机构、平台蜂拥而至,尽管全国已注册商业保理法人企业已达上万家,但真正活跃的保理企业并不多,究其原因是因为,保理行业要想做好,需要的并不仅仅是资产和资金。对比简单汇与同类型企业,向晓丹认为简单汇的突出优势集中在以下几点:
1、产业与金融资源的整合能力。供应链金融涉及的参与方众多,如何协同各方来创新,是需要资源整合能力,没有较强的股东背景很难完成这种能力的储备。简单汇从TCL千亿产业集团孵化而来,具备丰富的产业和金融合作资源;
2、产品创新能力。以金单为代表的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业务,是基于反向保理的创新产品。自2015年6月开具第一笔金单以来,简单汇已不断引领市场创新潮流,目前金单模式已经在业内、包括银行和科技公司得到快速复制和投用;
3、金融合规建设能力。简单汇团队拥有监管机构背景和银行背景,对合规非常重视。在做创新业务设计同时,与监管机构保持透明沟通,同时积极参与创新业务标准制定,目前简单汇也在参与应收账款债权电子凭证的行业标准制定工作。
在合规建设上,向晓丹补充道,金单出现后,尽管市面上冒出了类似名称的产品,业务逻辑听上去也差不多,但在其背后隐藏的法律条款、操作流程和风险控制点差得很远。简单汇希望通过产品标准的建立引导市场健康发展,让外界对行业形成更客观的认识。
合规意识已深深融入了简单汇团队的血液中,针对供应链金融产品设计中的常规性节点和创新性节点,向晓丹分别进行了详细介绍:1、常规性设计方面,如何防范“信用超发”问题,平台对核心企业的确权设置了限额管理,并引入银行等金融机构给予限额,每一笔确权平台均要求对应具体贸易背景(查验合同、发票等单据);2、创新性设计方面,如应收账款债权确权凭证,是依据合同法做的具体产品创新设计。一方面,简单汇积极与监管和专业机构沟通,如人民银行、金融局和银保监局等,同时,多次接受人行、金融局的现场调研,在监管的指导下合规经营。另一方面,主动在产品设计上做相应限制,比如金单不能分拆流转超过200家企业,金单流转不能跨链等等。
自2015年成立起,简单汇在四年多稳步、扎实的业务运营中沉淀了很好的口碑,形成了创新、可靠、专业的品牌形象。这一品牌形象的背后,是简单汇用0资金损失、0风险合规事件、0系统重大事故和98.79%的客户满意度换来的——这些简单的数字背后蕴藏的汗水、努力和坚持,让人为之惊叹和动容。
“我们不希望走得多快,只希望走得更远”,向晓丹如是说——而简单汇确实做到了。
供应链金融的道路漫且长,与简单汇同行,未来仍可期。
曹雪艳
作者
More News »
国内领先的供应链金融智慧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