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联网 , 叶秋香 , 2019-08-26 , 浏览:2877

(活动第十六站——伊斯特威尔)

 

2018年对化工行业来说是个变化之年,随着环保、安全监管方面政策法规落地实施,各地化企都面临退市入园,甚至关停限产。同时,相关化工物流企业也面临整合,清理和整顿,包括装备制造企业也开始转型升级,对于整个化工物流供应链体系来说,必须作出新的结构调整和链条建设,在新的市场大环境下建立和培育更加协调有效的合作,建立和谐共赢的化工物流供应链体系,化工供应链整合发展是大势所趋。

 

供应链具有创新、协同、共赢、开放、绿色等特征。化工供应链拥有20万亿人民币规模,是生产资料领域最大和首重的亟待发展的蓝海市场。推进化工产业供应链创新发展,有利于加速化工产业融合、深化社会分工、提高集成创新能力,建立化工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共赢的协同发展机制。

 

自201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来,万联网开启了“走访供应链创新企业中国行”的系列活动,寻找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最佳实践”;《意见》中,重点任务部分“积极倡导绿色供应链”,要求推动“绿色流通”,鼓励强化供应链的绿色监管,探索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鼓励采购绿色产品和服务,积极扶植绿色产业,推动形成绿色制造供应链体系。这在在环保安全问题更为突出的化工产业里,化工供应链创新管理更有利于建立建立覆盖设计、生产、流通、消费、回收等各环节的绿色产业体系。

 

为寻找化工产业精细管理供应链领域的创新实践,2019年8月22日,活动的第十六站,万联网创始人兼执行总裁蔡宇江携万联网团队一行走进深耕于化工产业,打造细分垂直供应链管理平台——江苏伊斯特威尔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伊斯特威尔”或“EW”),与伊斯特威尔创始合伙人黄华就化工产业商品流通市场的发展现状和EW如何打造化工智慧供应链、推动全产业链升级进行了深入探讨。

 

(万联网创始人兼执行总裁蔡宇江与伊斯特威尔创始合伙人黄华合影)

 

不破不立,伊斯特威尔成为从外贸服务企业向供应链一体化服务商成功转型的典范

 

伊斯特威尔成立于2015年,总部设立于南京,注册资本1亿人民币,是深投控旗下怡亚通股份的控股子公司;专注化工领域的供应链服务,始终坚持以供应链服务为核心,为上下游终端工厂提供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商流四流合一的综合解决方案,为核心企业提供非核心业务外包服务。

 

而在成立专业供应管理公司之前,伊斯特威尔还是一家从事外贸行业已有12年时间的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其前身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集合国际贸易、物流、生产、研发、投资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

 

谈及从外贸转型为供应链服务的原因,黄华表示转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互联网时代使得信息透明化,工厂自营外贸能力大幅提升,第三方贸易服务的生存空间被极大挤压。却还是有很多的企业为了冲击业务规模进入化工贸易领域,博弈市场,结果上演剧烈的生死更迭,EW认为传统民营贸易商生存风险巨大。基于此,EW开始考虑先破后立,进行转型。

 

黄华介绍,在转型方向上,EW有着“电商”和“供应链管理”两个不同选择。之所以选择“供应链管理”,是出于EW内在发展需求的要求。“化工行业规模大、圈子小、旧产能过剩、结构老化、技术更新快、物流成本畸高,整个化工行业还有巨大的精细化管理提升空间。”黄华提到,“基于这样一个行业背景,EW希望能探索出一条能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实现自我价值、提升行业地位的道路,而供应链管理正是这样的一个方向。”

 

在经过十余年的行业沉淀和专业钻研,伊斯特威尔如今已经成为化工行业的供应链专业服务商。通过供应链平台,EW能为客户提供专业服务和增值服务,从而助力化工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目前,平台已聚集近20个细分垂直链合伙团队,年交易额上百亿。

 

立足行业,EW深耕化工产业链

 

作为一家专业供应链管理服务商,伊斯特威尔正在以不懈的努力解决化工产业痛点。公司一手打造细分链合伙人众创空间,一手打造服务实体的供应链管理平台。通过纵向产业链整体开发和扩大实体产品的商务优势,以横向沿产业园挖掘核心客户的外包需求和战略绑定不同区位的特定储运资源,并以上下游内外部重要合伙人信用管理增强客户黏性和风险结构化分解,已在数条产业链形成名列行业前茅的服务体量,多个化工园区建立外包综服基地,平台内部亦形成渠道、利益共享生态。伊斯特威尔始终坚守供应链服务的本质属性,以上下游终端工厂为服务对象,依靠公司自身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商流等资源为客户提供全套解决方案。目前,针对供应链“四流”,伊斯特威尔能为客户提供供应链商务服务(包括区域代理、产销代理、库存管理、OEM定制等)、供应链物流服务(包括运输、物联网可信仓储、标准仓单等)、供应链信息和技术服务(包括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代理、能源和环保合同式管理等)、供应链金融服务(区块链融资、产融平台),帮助核心制造企业降本增效,助力产业链生态构建。

 

针对我国化工产业供应链管理现状,黄华认为目前还存在着一些痛点。“化工产业细分领域大,一个供应链服务企业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全,通吃所有行业。而在中国目前很多供应链服务企业都想着做‘大而全’,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与日德美等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有很大差距,技术上弯道超车易,管理理念和普遍共识上难。”黄华介绍称,作为立足于南京的一家供应链服务企业,EW拥有一支年轻的精英团队,专业化强,且长期在化工一线,对化工行业的特点可谓了如指掌。士既要弘毅,更需术业专攻。这个市场不可能有跨界者。“经过我们十多年在化工行业的沉淀,在专业人士和专业模式的加持下,EW已经能‘精且专’的赋能于化工产业。”黄华表示,“我对化工产业供应链管理的未来有着极大的信心,EW立志要成为行业领先的化工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

 

同时,黄华表示,在深耕化工产业链后,EW也意识到了只有打通产业链才能防范风险。产业链条越长,控风险能力也就越强。基于这个认识,伊斯特威尔拥抱互联网科技,利用多种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化工产业的跨越升级,将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科技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在科技的加持下,不断扩展服务范围、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打造从原料到产成品最后到销售的一揽子化工供应链管理服务体系;同时加力化工产业园区的物流智能化管控;在提升从业人员素质、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助推产业变革,积极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

 

供应链金融供应链管理是配套关系,看好化工产业供应链金融发展

 

近年来,化工行业在产值总体增长的大背景下,产能过剩、成本上升、机制不对称、创新能力不足、融资难等问题也日益凸显。但得益于政策和技术的发展,化工产业和供应链金融得以深度融合,传统化工产业也迎来了破局之年。

 

黄华表示,作为一个整合四流提供综合供应链管理服务的平台,伊斯特威尔对化工产业供应链金融服务也十分重视。黄华指出,供应链金融供应链管理的配套服务,是四流中最重要的一流,是敲门砖和奠基石。没有金融服务的供应链管理是不存在的。但是供应链管理公司提供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一定是一种成本平移式服务,并必将借助金融科技由主融高负债向助融低负债转变服务方式。同时,化工产业的大体量背后是无数的中小微化工企业,化工产业中的小微企业也同样面临着融资难题,甚至因为行业原因这个难题比一般的中小企业更加的艰巨。“单笔金额高,无法享受小微金融和普惠金融;因为环保和安全问题,使得化工企业更加受到金融机构风控的压制;垄断性企业的(账期)压力以及缺少协同的大而全思想这些原因都影响中小化工企业的发展。”黄华提到,“因此,化工产业链条中的金融服务必不可少,而供应链金融则成为首选。主体选择、流程控制、不良处置的风控能力将是供应链管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供应链的深耕到产业链的融合,伊斯特威尔一直在寻求和摸索着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为推动中国化工领域供应链+金融+科技的创新与实践,伊斯特威尔打造了全国第一个“化工联盟链”,在2018年10月30日中国首个基于区块链+物联网增信的化工供应链金融创新项目正式落地,这是一种全新的供应链金融创新实践应用。目前,伊斯特威尔已与南京银行、深圳前海益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CIC中国检验溯源正式签订了四方合作协议共同打造联盟链系统。

 

同时,伊斯特威尔也致力打造审慎的供应链金融,做到“无人脉圈不做、无地域网不做、无产业链不做”三不做,实现化工产业供应链金融生态良好发展。

 

伊斯特威尔期待能以供应链管理反哺化工行业

 

中国化工供应链的发展经历从强到弱,从粗放到精细,经历了各种环境影响。黄华认为,化工产业供应链管理中如今是机遇与阻碍并存。 只有积极运用现代化科技,先进管理理念,才能实现化工产业创新发展,推动行业迈向新高度。

 

目前,中国经济进入了转型升级阶段,在市场需求大环境下,供应链管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黄华认为,供应链管理并未成为全社会共识,供应链管理要发展,需要进一步的政策扶持和大众参与。

 

供应链管理是一项很有前景的行业,因为它可以真正的做到四流合一,一旦形成良好的生态圈,就能够反哺行业。”黄华表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对产业链的助推作用上,供应链可以说第二生产力。”黄华表示,供应链管理整合产业链到一定程度就能优化产业链。”

 

以日本大企业三井集团为例,三井产业集团(前三井大财团)拥有数百家公司,覆盖了各种业务,包括钢铁制造、造船、金融、保险、造纸业、电子、石油、化学农药、仓库、旅游业和核能。其中,在日本经济中扮演产业“组织者”角色的三井物产在三井集团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三井物产的发展史,就是围绕地区多样化、产品多样化尤其是功能多样化逐步展开,最终扎根行业成为产业链条中不可或缺的存在。黄华指出,三井物产这样一个综合性产业集团,一开始也是和伊斯特威尔一样都是从贸易公司起步。最终,在经过长时间的行业钻研与产业深耕后,三井集团能够以供应链管理整合产业链最终优化产业链,转型成长为大产业生态集团。

 

黄华指出,供应链整合产业链最终优化产业链的不止三井集团这样一个特例。事实上,目前很多的日本株式会社都是通过供应链管理,把非核心业务外包,积累了十分庞大的数据库和深厚的产业经验,最终由行业贸易公司转型为综合性的产业集团,成为产业链条上举重若轻的存在。

 

从这一认知出发,伊斯特威尔期待能以化工行业供应链专业服务商的身份去反哺化工行业,助推我国化工行业健康发展。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相关新闻

返回
顶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