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19日万联网举办的第六届中国供应链金融高峰论坛上,各行业大咖在峰会上都做了精彩的分享,并与现场嘉宾做了深度的交流。这不,在本届峰会的圆桌论坛三上,现场与会嘉宾积极踊跃提问,其中针对跨境供应链金融的话题探讨甚是精彩,特此整理摘录来分享大家。
现场提问:中国是个贸易大国,在做跨境贸易融资服务平台上,赖总和尹总有什么建议?
赖金昌(嘉宾):跨境供应链金融客观上是很难做的,但也有一些基于香港和新加坡的环境在做,但他们做的只是很小范围内的跨境供应链金融,主要针对的是海外买家。
比如越南是一个贸易大国,越南的贸易占GDP的比例是200%,所以出口很多,买家都在国外。因此香港和新加坡的供应链金融企业就针对买家在国外的情况来做跨境供应链金融,这个是可以的。但实际隐含的形式还有很多,供应链金融并不一定是由金融机构来做,供应链上的各个参与方都可以做,做的方式也很多。
其中一个方式是这样的,柬埔寨的纺织行业雇佣了70万人,产品出口到欧美。但是这些纺织企业在当地拿不到融资,因为柬埔寨银行不明白这件事情。
所以如果要从上海、深圳买原材料,当场付钱并组织生产,中间的现金周期要4个月,企业是承受不了的。所以这些纺织企业就跟中国的企业商量,让中国企业给他融资。中国企业把原材料卖给柬埔寨的企业后,等4-5个月或出口完收完汇之后再把钱给中国企业。
还有一个方式,就是深圳一个企业给越南的企业1亿美元的原材料,让越南企业加工,加工完出口到美国,收汇1.2亿美元。所以深圳的企业收款1.2亿美元,产品从越南出口不能从中国出口。然后他给越南企业两千万,自己留1个亿作为原材料的款,这1个亿里实际是包含了融资的相关费用的。所以可以有N多种形式来做跨境供应链金融。
尹玲(嘉宾):对于跨境供应链金融,我也谈一下个人的看法。虽然目前整个供应链的金融生态尚需进一步完善,但是也要客观地看到在过去几年中,整个中国的供应链生态以及发展的活力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举两个例子。首先,反向保理最初是外资银行才有的概念,后来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中资开始做,所以形成整个行业蓬勃发展的局面。同时在体制以及各种制度方面,跨境供应链的发展实际上跟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趋势是完全相生相随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就有了跨境供应链金融的需求。
虽然我们做供应链金融都是通过电子平台,使用大数据和无纸化操作,但是每一笔从中国划出去的款都需要背后有支持性的文件,因为中间涉及到跨境的支付。这是我们早期遇到的问题。
第二个困难是在外管这个层面。做跨境供应链的时候,核心企业在国内,所做的属于跨境的应收帐款。国外的银行能不能购买跨境的应收帐款也是最近这几年才得到澄清。大家都知道境内的应收帐款可以购买,但是海外的银行是否可以购买跨境的应收帐款在之前一直是个很模糊的概念,最近也得到了确认。
其中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因为涉及到跨境供应链融资,如果境外银行做了贴现或反向保理,银行基于风控的考虑,一定会要求核心企业到期付给银行而不是原先的供应商。
中国的跨境供应链金融公司在过去这几年得到长足的发展,政策上也有利跨境供应商的发展。同时中国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很多中国企业在国际产业链中就算不是核心企业,也一定是产业链中的一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等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产业链发展起来后,跨境供应链蓝海的空间就一定比以前更大了。
现场提问:赖总举的例子非常好,付款的路径和原产地不一样,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和监管有没有受限制?
尹玲(嘉宾):从商业银行角度来讲,我们有严格的跨境应收和跨境应付的监管原则,通常每一笔都是相符的。比说跨境供应链融资这一块,正常情况下中国的进口商采购国外的材料,到期后应该付款给供应商。如果企业不想付给原来的供应商,而是要付给境外的第三方,而且这个第三方是保理公司或银行的话,在前一段时间是需要出示转让协议的,一定要有支持性的文件来证明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
当然,赖总讲的这个付款路径和原产地不一致的情况在市场上是很普遍的。举个例子,香港很多贸易公司的发票是由香港开的,贸易合同也是由香港公司做的,可是工厂在越南。货物真实的进出境路径是从越南到美国或者是从越南到欧洲。可是这笔生意是香港贸易公司谈的,发票是香港贸易公司开的,应收帐款也是由香港贸易公司拥有。
所以这种付款路径和原产地不一样的情况在香港的环境中是不受影响的。因为这里有框架在后面。所以假设中国一个企业的工厂设在越南,最后这个款能不能给回到中国这个企业这里?这里主要看合同跟谁签、订单是由谁拿回来的,发票是由谁开出来,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 整理 | 万联供应链金融学院
■ 来源 | 2019第六届中国供应链金融高峰论坛
info.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万联网
万联网
作者
More News »
国内领先的供应链金融智慧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