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北京时间4月4日上午7时,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达1095917例;累计死亡达58787例;累计治愈225796例。尽管中国疫情防控已趋于稳定,但全球疫情的蔓延对中国经济冲击巨大。
3月3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3月以来,尽管在我国疫情逐步得到遏制,但海外疫情却意外呈现大流行态势。国际疫情蔓延扩展,势必对我产业链、供应链以及外贸出口造成较大的冲击影响,对此不容小觑。
作为全球供应链的最大收益者之一,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趋势下蓬勃发展,但祸兮福所依,难以“独善其身”的中国经济在海外疫情的打击下遭受重创,而外贸出口等行业首当其冲,成为受影响最为直接的行业之一。
被取消的订单:难以入眠的1.8亿外贸人
据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发布会上介绍,我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化格局,特别是与一些重点疫区相互依存度较高。国际疫情蔓延扩展,势必对我产业链、供应链以及外贸出口造成较大的冲击影响,对此不容小觑。据海关统计,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下降9.6%,其中出口下降15.9%。随着国际疫情进一步扩散,我国外贸进出口形势可能还会进一步恶化,对此我们要密切跟踪形势的发展变化,并及早做好应对准备。
3月底最后一周,不少国家的零售门店因新冠肺炎疫情大面积歇业,国外零售业步上中国企业的后尘,歇业、停产接连不断,外贸退单、砍单比比皆是。中国的前三大贸易合作伙伴依次是欧洲、美国和日韩。三大地区加起来的每年总贸易额约占据中国总贸易额的一半。随着疫情漫延至这些地区,中国的外贸产业链受到影响,诸多工厂、工人、贸易商面临窘境。
刚刚从国内复工难中挣扎出的外贸企业和外贸人再度陷入出口难,焦虑“阴魂不散”。
万联网记者从海关总署获悉,2020年1~2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1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6%。其中,出口2.04万亿元,下降15.9%;进口2.08万亿元,下降2.4%;贸易逆差425.9亿元,去年同期为顺差2934.8亿元。
进出口数据双降局面实为罕见。海关总署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外贸进出口下降,主要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和春节假期延长等因素影响。同时他认为,这段时间,企业积极与外方谈判适当延长订单交付期、加班加点完成订单任务,疫情对进出口的影响是暂时和阶段性的,外贸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
然而,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未来一段时间内,出口下降的趋势仍将延续,外需或将进一步受到拖累。2019年9月,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的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部长钟山指出,中国1950年进出口总额只有11.3亿美元,规模非常小,到2018年达到了4.6万亿美元,成为了全球第一贸易大国。外贸在促进增长、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1.8亿人以上——这意味着,国内将有1.8亿的人的工作和生活会受到影响。
广东一家小型外贸服装厂老板告诉万联网记者,从2月开始,该厂的订单已经在逐渐减少,到3月下旬,很多海外订单被直接取消,再加上成衣、原料积压等因素,直接损失折合人民币约400万——这对庞大的外贸行业来说似乎是九牛一毛,但对一家小型外贸服装厂而言无异于“灭顶之灾”。目前,该厂长已暂时关停服装厂,和妻子回到老家等待疫情缓解和订单恢复,“已经有段时间没睡过好觉了。希望到5、6月时形势好转一些吧”。
和这家小型外贸服装厂相比,很多被取消订单导致上千万美元损失的大型外贸企业遭受的打击更甚,部分企业已采取裁员这类“壮士断腕”的手段进行自救——数以万计的劳动者无疑也成为了这一“断链”风波中的承受者。
除海外供应链“断链”外,从外贸行业的内部供应链来看,上游的面料供应商日子也不好过。
据界面新闻报道,在距离绍兴一千多公里外、以纺织服装为支柱产业之一的陕西,由于大型纺织企业较多,外贸订单减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更为深远。当地的一家纺织集团表示,随着国内疫情好转,前两个月的员工短缺、贷款到期、出口货物内陆运输中断等问题均得到缓解。本以为能如常迎接往年的外贸订单旺季,却没成想,等来的是一个个取消、延迟订单的消息。该集团70%的外贸订单都来自欧洲,但现在,长期订单基本都被取消,一部分客户要求先将订单延迟至5月底、6月初,届时再根据疫情情况商量。
订单不确定,一切都会变得不确定。
首当其冲的就是流动资金短缺,面对已经全部复工的数千位工人、生产园区的日常运营,手里缺钱的企业犯了难。而对于大型企业来说,需要源源不断投资的产业升级、技术改造、结构调整等长期项目也会变得乏力;在产品开发方面,外贸订单流失也会导致纺织品出口企业难以准确掌握国际市场流行趋势。如果拿不出有竞争力的产品,未来的订单更难抢。“不光同业竞争加剧、部分产品出口转内销又使内销市场竞争加剧。”该纺织集团表示。现在该集团预计,1-3月份的出口金额只能达到去年同期的一半。
“蜀道难”的外贸行业何去何从
尽管形势恶劣,但除了部分小型外贸企业暂时停产外,大部分企业是无法承担一段时间的停工停产带来的损失的,唯一可走的道路就是积极自救互救。
当然,这条路也荆棘丛生。
外贸转内销是不少企业积极探寻的道路之一,但一方面,虽然随着中国疫情转好,国内零售业刚解除冰冻状态,但整体消费复苏仍需时间;另一方面,中国供应商此前为海外客户做的货不一定适合中国人,尺码不符、款式不对味口的情况也会大量存在。
此外,转型线上化、通过网络平台拓展客户也是方法之一。据营销平台Emarsys和分析平台GoodData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30日,美国和加拿大的纯电子商务零售商的电子商务订单数量同比增长52%,销售额同比增长34%。依靠电商渠道,积极转型线上化,部分外贸企业已经开始朝着新方向进发。
从宏观角度看,创新物流、供应链金融方式也逐渐成为纾困利器。
尽管2020年前2个月,我国总体外贸进出口数据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深圳前海湾保税港区外贸进出口却能逆势强劲增长88.5%,达251.1亿元,延续了近两年来的高速增长态势——而这正是依托于“MCC前海+”新模式疏通物流堵点打造“海陆空铁”立体物流,优化服务稳招商聚集产业,“云办公”等信息技术加速复工复产。据悉,深圳海关全力优化疏导港区的运输体系,在进出口物流的关键“堵点”上持续发力,通过整合香港机场、中欧班列和盐田深水港的运输优势,在前海蛇口自贸区实现“海、陆、空、铁”物流全路径立体式发展,为稳住外贸发展长期向好趋势提供了新动力。
金融方面,针对外贸企业面临的困境,一些银行已推出创新供应链金融等产品。如浦发银行近期通过融资绿色通道、贷款展期、供应链融资、锁汇避险等多种方式,支持外贸企业复工复产,有效助力“稳外贸”:针对受疫情影响的外贸企业制定专属贷款业务标准,满足企业应急周转资金需求,提供随到随审、快速审批通道,落实专人审批、优先办理,同时提供利率优惠,为企业降低成本。
政策方面,3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释出信号,强调运用供应链金融缓解企业融资问题,提出鼓励发展订单、仓单、应收账款融资等供应链金融产品,同时增加面向中小银行的再贷款再贴现额度1万亿元,进一步实施对中小银行的定向降准,引导中小银行将获得的全部资金,以优惠利率向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支持扩大对涉农、外贸和受疫情影响较重产业的信贷投放。
在银保监会3月26日印发的《关于加强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金融服务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20]28号)中,也强调要强化银行业金融机构金融支持“稳外贸”作用,增加外贸信贷投放,落实好中小微企业贷款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鼓励保险机构进一步拓宽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
无数中国企业刚熬过国内疫情,又在国外疫情蔓延下遭受重创。蜀道虽难,但好在整体上下一心,难关终将过去。正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在其发文中所言,从全球来看,能够接纳这部分资金并满足回报需要的市场并不多,中国市场目前疫情控制的最好,也是投资风险最小的地方,所以全球流动性涌向中国市场也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大概率事件。中国要抓住欧美部分产业停摆、经济衰退的机会,加快“引资补链”,在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地区重点打造一批空间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规模达几千亿到上万亿的战略新兴产业链集群。
INFO.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万联网综合报道
曹雪艳
作者
More News »
国内领先的供应链金融智慧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