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联网 , 曹雪艳 , 2020-05-08 , 浏览:3113

近日,“财务造假”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5月4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第二十八次会议,万联网记者通过中国政府网及央视财经获悉,“打击财务造假”是本次会议的重要主题之一,这在过往的金融委的相关会议中并不多见。会议强调,必须坚决维护投资者利益,严肃市场纪律,对资本市场造假行为“零容忍”;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坚决打击财务造假、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对造假的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和个人坚决彻查,严肃处理。


无论是国内的康美、康得新事件,还是最近影响恶劣的瑞幸咖啡事件,财务造假变成流水线式、系统化、专业化的操作;小至中小微企业,大至A股等上市大企业,从中国到海外,都爆出过不少财务造假事件,我们不禁思考,企业多次触碰市场底线的原因是什么?为何财务造假屡禁不止?相继爆出的核心企业造假又会给供应链金融带来怎样的风险?


为此,万联网对深圳市蕙臣信用创始人兼CE0张遂泉进行了相关采访。



1


     财务造假事件频出 原因几何?



2019年,A股康美药业、康得新等公司财务造假被曝光,康美药业经初步查明其财务报告存在重大虚假,包括使用虚假银行存单,部分资金转入关联账户买卖股票等。康得新则是主要银行账号被冻结,公司股票触发其他风险警示情形,随后公司被“ST”。


相较之下,美股造假的代表性事件——安然造假事件引发了更大风波:名列财富500强第7名的安然公司利用复杂的财务结构虚构利润,向投资者展现了一个商业创新和高速增长的故事,企业通过借入高额的债务来维持这一假象,在财务造假的信息被披露后,安然公司的股票暴跌,一天之内股价下跌75%,两天后又进一步缩水到不足鼎盛时期的0.3%,投资者蒙受了巨大的财产损失,整个美股市场信心受挫,美股跌至新低——安然等相关企业和个人承担的后果也非常严重,安然公司被美国证监会罚款5亿美元,公司股票停止交易,公司破产;包括公司CEO在内的几十人被提起刑事诉讼,安然公司创始人肯尼斯·雷被判有罪,面临几十年的刑期,但在坐牢前突发病症抢救无效去世;而安然公司的投资者通过诉讼获得了71.4亿美元的赔偿金;帮助安然公司进行财务造假的会计师事务所则被判处妨碍司法公正,直接宣告破产;包括美洲银行、摩根大通、花旗集团等三大投行被判向安然事件的受害者赔偿共计约50亿美元之多。


最重要的是,安然公司的造假直接导致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产生,法案对公司的管理以及会计职业的监管、证券市场的监管等内容作出了很多新的规定,强化了公司高管对财务报告的责任,公司的高管需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负责。


那么,国内对财务造假企业的惩罚机制如何?财务造假事件层出不穷的原因是否也有惩罚力度等因素的影响?


张遂泉表示,根据新《证券法》,发现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除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外,另处罚款100-1000万元;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警告,并罚款50-500万元。比起原来60万元的顶格罚款加重了很多。但是,仍需注意的是,相较上市公司和个人造假所获取的利益而言,这种惩罚力度并不算非常严厉。


同时,张遂泉坦言,客观地说,企业的财务造假是很难避免的一件事——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大难题。在上市、逃税、投融资、发债、政府补贴、信用评级、中标项目等巨大利益的驱动下,一部分造假企业的成功就必然带动一大批企业“前赴后继”;此外,借贷记账法本身固有的漏洞,也给专业财会人员留下了造假空间和机会,而上市公司的财务审计由上市公司支付费用,也使得一些会计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受利益驱使,指导或配合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造假。


针对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张遂泉进行了精炼分析。他认为,经过多年演变,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技术可谓越来越“艺术”、越来越“专业”了!据他了解,当前企业财务造假的主要形式大致有如下几种:


(1)利用关联企业或关系企业组成多角业务关系,进行自买自卖或空买空卖,虚增业务收入。为了逃避监管,这类关联企业在股权架构上已看不出来了,这类关系企业可能就是上市公司的供应商或客户,甚至是专门配合上市公司干这个的企业,它们有的一方面利用上市公司应收账款获取保理融资,另一方面不断为上市公司虚增业务收入。这个造假查起来难度很大,特别对一些大型集团性企业,尤其如此。


(2)利用资产减值计提,比如企业在并购中人为做大商誉,通过商誉减值计提,操控企业利润,同时少交或不交企业所得税;


(3)提前或延后确认企业收入,操控企业收入和利润业绩;


(4)利用在建工程或技术项目的特殊性,制造虚假条件,实现费用资本化,享受政府税收优惠,虚增企业利润;


(5)利用电子商务业务的高频小额等特点,通过刷单、虚构流量等方式,做大营业收入,欺骗投资人;


……



2


企业如何防范核心企业的财务造假?



财务造假所造成的影响除对市场秩序造成直接破坏外,其对供应链造成的损害也不容小觑。相比中小企业的财务造假,核心企业财务造假事件也越来越频现,这给供应链、供应链金融等带来了更严重的风险。聚焦供应链金融,企业应如何防范核心企业的财务造假?又该采取什么手段来降低因核心企业造假带来的风险和损失?


张遂泉认为,当前,我国疫情接近尾声,供应链金融业务将面临全面重启,一些有问题的核心企业难免浮上水面,风控人员应多加留意。除加强对核心企业动态授信管理外,供应链金融业务一定要紧紧依附在供应链业务上,对“四流”要有一定的风控能力,最好有系统管理数据支持。


与此同时,还应大胆去掉或弱化一些形式性风控数据指标,任何企业的“气”和“势”分别会在“业务”和“资金”两个层面体现出来,风控重点可放在核心企业的可持续经营相关指标上(如现金流指标、业务稳定性指标、利润指标、负债率指标等)。对于风控能力偏弱的供应链金融企业建议引入专业风控顾问服务,以提升自已的风控管理水平。


央视财经《正点财经》栏目时评认为,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的处理,以前是中国证监会,包括中注协等相关单位的份内之事,今年以来,上升到国务院层面,由副总理级别的官员亲自问责,这在资本市场历史上还是首次,相信能给市场带来更强的威慑力,也让市场参与者真正能够明白:利剑已经高悬,伸手一定被捉。


正本清源,还资本市场一片财务净土,维系好资本市场生态,当是每一个市场参与者、每一个企业共同的心愿和方向。


专家简介:张遂泉,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智库专家,拥有近30年金融类管理经验,擅长供应链金融风控模型设计、企业资信评级、系统风控架构设计,同时著有《风控分享集》和《金融全能风控教程》等多部风控专著,现任深圳市蕙臣信用创始人兼CE0。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相关新闻

返回
顶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