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新京报 , 万联网综合整理 , 2020-08-11 , 浏览:9657

近日,紧张的中美关系、仍显严峻的海外疫情的交织让不少人对现状及未来表示担忧,万联网记者注意到,重庆市原市长、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近来参加了多场峰会,以一贯的高瞻远瞩和犀利视角,对中美形势、中国现状及发展方向等热点问题发表了重要观点。为方便业内人士了解,万联网对此作了简要整理。



要以高水平开放反制“逆全球化”,以改善营商环境反制“撤资论”,以超大规模市场的吸引力反制“脱钩论”



在8月7日由新京报贝壳财经主办的在线“中国经济新格局:乘风破浪”夏季峰会上,黄奇帆强调了中国保持开放、扩大开放的重要性,并建议应从降低关税水平、进一步开放投资领域、加快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自贸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谈判和制定5大方面着手打造高水平的开放格局。黄奇帆还表示,我们要以高水平开放反制“逆全球化”,以改善营商环境反制“撤资论”,以超大规模市场的吸引力反制“脱钩论”。


1、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加快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格局


黄奇帆认为,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加快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格局应当成为我们谋划中国经济下一程的重点内容。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和疫情冲击全球经济大背景下,形势越困难,就越是要保持开放、扩大开放,在变局中开新局。我们要以高水平开放助推国际经济大循环。


2、五大方面入手,打造高水平的开放格局


黄奇帆以5个要素对如何打造高水平的开放格局做了介绍,以下为演讲原文,略有删减:


首先,稳步降低关税水平,适度扩大进口,提升我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话语权。事实上,当今世界,出口大国未必是经济强国,因为出口可能大量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来料初加工产品。而进口大国一定是经济强国,进口所需的外汇可能来自于技术和服务等贸易顺差,货币纳入SDR成为世界货币也可与各国直接结算。建议在未来3-5年内,将关税总水平由现在的7.5%逐步降到5%左右,实现与发达经济体大致持平。主动降低关税水平,可以直接降低消费者进口成本,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增加群众消费福利;有利于增加进口,促进实现进出口平衡,为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创造条件;有利于在新一轮经贸谈判中占据主动,进口规模大了,我国在世界经济舞台的话语权自然也大了。


第二,进一步开放投资领域,持续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从全球来看,中国市场目前疫情控制得最好,也是投资风险最小的地方。我们进一步扩大开放,这些资金背后的产业资本必纷至沓来,不仅部分外资转移产业的计划将被打消,还将帮中国迅速完成“补链”“扩链”“强链”。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2020年版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其中全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由40条减至33条,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由37条减至30条。特别是金融领域取消了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寿险公司外资股比限制;制造业领域放开商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农业领域将小麦新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须由中方控股放宽为中方股比不低于34%。这些都为我们抓住机遇引资补链创造了条件。建议进一步扩大物流、研发设计、数字经济等服务业的开放,吸引更多全球产业链相关企业落户中国、加入区域产业链集群,进而打造战略新兴产业链集群。在国外需求依旧疲软的时候可以通过努力营造以当地需求、国内需求为拉动的产业小循环;当国外市场复苏的时候,扩大产业集群规模和发展质量,可带动全球产业链的大循环。


第三,按照国际化法制化便利化的要求,加快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近几年,根据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在营商环境改善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这与我们持续不断深化放管服和其他有关方面改革有关。在新形势下,更要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深化改革,将营商环境建设继续推向深入。例如,实现营商环境法制化,就是要将这些营商环境的具体要求上升为法律、转化为可问责的制度规则;实现营商环境便利化,最大限度为各类要素跨境自由流动提供便利,实现成本最小化。  


第四,以建设自贸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为依托,建设开放新高地。现在我国已形成了以18个自贸区和1个自由贸易港为高地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要围绕贸易自由、投资自由、资金流动自由、运输自由、人员停居留和就业自由、数据流动自由等方面进行先行先试。我们要以自贸区(港)为依托,培育与国际市场相通的产业实力和能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战略新兴产业基地等;要建成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大幅降低外资在金融、保险、物流、研发设计、教育卫生、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准入门槛,建立健全竞争性市场体制;还要将改革开放和产业升级的措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


第五,抓住机遇加快FTA谈判,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谈判和制定。近日,修订后的美加墨协定正式生效,其中的毒丸条款就是针对中国而来的,是其试图削弱中国在全球贸易和产业供应链地位的重要一步。接下来美国大概率会延续在推动协定时的主要操作手法,与欧盟、英国、日本等达成类似的FTA协议。这实际上对我形成了新的围追堵截。对此,我们应抓住机遇,加快中日韩、RECP、中欧BIT谈判、中英BIT谈判,适时启动加入CPTPP谈判。要通过参与这类经贸规则谈判,一方面努力打破美国在世界范围内对我“去中国化”的图谋,另一方面,要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科技、产业、资本和人才通过FTA规则吸引到中国来。因为疫情,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对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继续高举全球化大旗,更合理的发挥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更好地形成全球各地、各国各企业之间的分工配置,维护国际经济良性大循环。那种以邻为壑搞脱钩、推卸责任拼命甩锅、搞单边主义和逆全球化的做法是在开历史的倒车,注定不会成功。我们要以高水平开放反制逆全球化、以改善营商环境反制“撤资论”、以超大市场的吸引力反制“脱钩论”。


面对中美摩擦,要坚持4个原则、认清5大趋势


在8月8日由《中国银行保险报》主办的中国寿险百人峰会上,黄奇帆发表演讲称,目前,美国政府在贸易、投资合作、资本市场等各个方面欲与中国脱钩的迹象越来越明确,但由于美国企业在华营业额高达7000亿美元,利润达500亿美元,他认为80%到90%的美国企业不会遵循这些政客的指挥,推动与中国脱钩。


1、4个原则与5大趋势


黄奇帆强调,对付中美贸易摩擦或者“脱钩论”,应该始终坚持4个原则:第一,丢掉幻想,准备斗争。第二,保持定力,增强信心。第三,守住底线,灵活应对。第四,抓住关键,补齐短板,做好自己的事。


黄奇帆认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有几个大趋势不会改变,更不会因为短期内的政策行为或个人意志而出现颠覆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5个方面:

第一,是全球化的趋势。全球化是经济规律造成的,是人类几百年资源优化配置的产物,各国家市场之间的交换活动孕育了全球化的趋势。在这个意义上,全球化可能在一段时间被逆转,出现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总趋势不会变。“我认为,今后的10年至20年中,全球化的格局会出现变化。疫情也许会催生二、三十年后形成的权利切换,会出现多极化的全球化;美元可能不再独霸全球,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英镑等货币各占一席之地,催生多元化的全球化,这会是一个趋势。”黄奇帆说。


第二,世界经济东移的趋势不会变。过去四五十年间,世界经济出现了东移亚洲的趋势。1980年,亚洲各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的20%,如今已达到全球的37%左右;如果每10年增加4至5个点,再过30年就会达到50%,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其中,中国的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在亚洲经济总量占全球37%的情况下,中国经济总量已占了全球的17%。黄奇帆认为,再过三十年中国经济规模将继续增长。


第三,新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工业革命不断让人类从困境中跳出来,走上新的平台、新的道路。”黄奇帆称,“现在已经到了智慧化工业革命的时代。最近几年这个时代才刚刚开始,今后几十年,智慧化工业革命将真正能够把衰退中的全球经济从困境中带出来。”


第四,中国更深、更高层次的改革开放趋势不会变。今年3月份中央出台了五大要素市场改革,这实际上是一个更深层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措施。今年5月份,中央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意见,提出了新的改革目标和措施,所以这个趋势是不会变的。


第五,中国经济具有强大的增长潜力,但这种增长潜力必须在内循环为主体、双向循环互动的格局推动下,才能引领中国走向强国之路。


2、推动开放格局下的内循环建设


在推动我国开放格局下的内循环建设方面,黄奇帆表示,如今要做的是打破各级领导干部及企业家几十年间形成的外循环工作惯性,重新审视创新、投资、消费对国民经济的意义。


他强调,首先要看创新。做技术创新、商务模式创新,这种创新带来的生产力发展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将是生生不息的动力。所以内循环为主体,要更加鼓励各类企业、各类研究单位进行创新。


其次,要看企业法人的投资动能。“如果一个地方净资产原来有1万亿元,今年的利润有3000亿元,这些利润如果滚存到了投资当中,成为新一年的净资产,说明企业家对未来充满信心;相反,如果这个企业家3000亿元利润转移走了,没有滚入净资本,且1万亿元净资本还减少1000亿元,说明这个地方投资环境有问题,或者发展预期不到位,大家开始转移支持了。”黄奇帆举例说明。衡量内循环是否成功,一定要看一个社会总的净资产,而不是看总资产。


最后,看老百姓的消费能力。“怎么样才能让我们4亿中等收入人群增加收入,增加消费能力?怎么让我们农村的6亿低收入群体数量减半,从而增加内循环的需求和消费?总之,内循环的发展有方方面面不同的坐标,那么把这些工作都做好,就会逐渐变成巨大的发展动力。”黄奇帆说。


WWW.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21世纪经济报道、新京报

相关新闻

返回
顶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