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联网 , 申策 , 2021-01-19 , 浏览:4435

供应链金融作为金融创新的业务模式在我国迅速发展,已经成为银行和企业拓展发展空间、增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成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有效方式。


几年前经常被问到的问题是“供应链金融是什么”,最近的一年,经常会被问到“怎么学习供应链金融呢”,或者“感觉到自己的瓶颈,如何深度思考供应链金融”。近期,就供应链金融学习与探究的常用方法进行了思考和整理,总结如下。

1

概念分析法


概念分析法也称术语分析法,它是指研究确定术语所表示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研究方法。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其内涵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的属性,其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一切事物。


首先,供应链金融是基于供应链的金融业务展开模式的统称,其核心是业务模式的设计、搭建,进而进行营销和拓展,如果只做简单的产品线的定义和思考,是会造成困扰的。概念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对立统一,是抽象与具体的对立统一,是确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其次,要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分析和思考。产业、供应链与金融的关系是一个具深度耦合的关系,在业务、应用与结构,组织、流程与数据,产品、服务与系统之间相互连结、持续影响。未来,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界定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边界和内涵,这也是一个值得持续思考的问题。


再次,我们要用全面、发展的观点来看待概念,从历史、发展的维度来分析概念的变化,准确把握其内容实质。在短短的十几年间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国内供应链金融得到快速发展,并针对本土企业进行了诸多创新。从线下“1+N”的1.0模式,到线上“1+N”的2.0模式,再到线上“N+N”的3.0平台模式,从以早期物流为主、金融为辅,发展到应收账款、信用传递,再到科技手段的应用,进入数字化和智慧化的进程。要求我们思维创新,从全局和整体的角度不断思考。


2020年9月发布的《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简称“226号文”)中对于供应链金融的定义是:“供应链金融是指从供应链产业链整体出发,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整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信息,在真实交易背景下,构建供应链中占主导地位的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一体化的金融供给体系和风险评估体系,提供系统性的金融解决方案,以快速响应产业链上企业的结算、融资、财务管理等综合需求,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产业链各方价值。”


2

归纳与演绎法


供应链金融与产业、供应链密不可分,连接比拥有更加重要,协同比分享更有价值。从供应链金融的持续发展看,供应链金融应以服务供应链产业链完整稳定为出发点和宗旨,不仅仅是连接和协同,更会带来生产关系和组织形态的变化,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对于供应链金融的思考和研究,也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搜集资料,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不断的循环的过程。


归纳和演绎是科学研究中运用得较为广泛的逻辑思维方法。通常来讲,认识论认为,一切科学研究都必须运用到归纳和演绎的逻辑思维方法。归纳法是从个别出发,以达到一般性,从收集到的既有资料,加以抽丝剥茧地分析,最后得以做出一个概括性的结论。演绎法则与归纳法相反,是从一般到个别,是从既有的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一种方法,由较大范围,逐步缩小到所需的特定范围。演绎法是先推论后观察,归纳法则是从观察开始。


首先,我们可以从产业的维度做归纳和演绎。供应链金融是基于对产业特性、供应链的结构特点、交易细节,对供应链单个企业或上下游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模式。每个产业的供应链模式,盈利模式,资金需求的强弱、周期都是不同的,因此,供应链金融应用于不同的行业,必然有着不同的行业特征。以钢铁产业为例,有着利润较低、资金需求大、应收帐款额度较大、年化收益率较低等特点。这就要求我们根据不同产业的特性和需求,提供灵活和个性化的供应链金融产品,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细分、垂直的为产业链上的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


其次,我们可以从场景的维度进行归纳和演绎。供应链金融业务离不开场景,场景中的各种服务围绕着商品的交易、支付、物流、仓储、发票、税务等环节。按照对具体场景的把握能力可以划分为三类模式:一类是基于自身产业链地位的场景模式,核心企业处于供应链的平台生态系统的主导位置,基于自身的主体信用,为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一类是基于交易生态体系的平台场景模式,比如阿里、京东、小米等企业,掌握着交易、支付、物流、仓储等全供应链体系的服务和数据,利用闭环的场景和全链条数据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还有一类是基于自身的服务场景模式,比如贸易公司、物流企业、第三方支付机构、金融科技服务商,利用自身在商品交易、仓储运输、支付结算、财务税务数据等方面的数据、能力,结合科技手段提供供应链金融创新服务。场景维度的归纳和演绎是围绕自身的能力、资源和禀赋展开的,解决供应链金融中效率成本、交易欺诈和风险评估的问题,对场景与数据、模型结合的思考是供应链金融创新的基础。


再次,我们可以从产品的维度进行归纳和演绎。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定位、设计与金融风险是密切相关的,资金方对于资金安全有明确的要求,期望资金能够在相对封闭和安全的环境中流转,并要求提供真实、可信的佐证和措施。由此,供应链金融产品设计需要综合考量行业特性、业务与金融、支付结算、财务处理、风险控制、科技系统、流程规则等,供应链金融产品设计是一个team work,需要进行反复思考和论证的复杂工程。随着政策引导、产业和供应链的发展、科技的应用,供应链金融产品层出不穷,需要供应链金融企业和产品人员遵循产品设计原则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归纳和演绎,不断进行创新。


3

比较研究法


比较研究法就是对物与物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似性或相异程度的研究与判断的方法。比较研究法可以理解为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考察,寻找其异同,探求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对基于不同阶段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呈现进行比较。供应链金融作为有别于传统信贷的融资模式,可以为企业提供产业链上相应节点的融资服务,以提高融资及资金营运的能力。从企业的采购、生产和销售环节切入,供应链金融涉及了订单采购、存货管理、销售回款三个阶段,分别对应了预付款融资、存货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预付款融资环节下主要是订单融资和保兑仓融资,存货融资环节主要是仓单质押融资和货权质押融资,应收账款融资环节主要是应收账款保理和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对于上述不同阶段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呈现模式的思考,能够让我们更好的探究供应链金融,同时,对于我们理解供应链金融对于产业、企业的作用,增强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弹性,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其次,我们可以对基于供应链金融业务主导方角色进行比较。由于供应链金融业务围绕产业的各个环节,适用面广,参与角色众多,随着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不断发展,供应链金融的服务模式和主导模式呈现多样化,金融机构、核心企业、供应链管理公司、贸易公司、物流企业、B2B电商平台、第三方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等都可以作为主导方,均有着成熟的服务模式。主导方角色的不同,服务模式的诉求、关注点、风控手段、操作流程等均大不相同,这样的比较分析,能够让我们更全面的了解供应链金融的全貌。


再次,我们可以对同一类型或同一环节下的不同产品进行比较。简单举例,同为应收账款保理业务,可以对正向保理、反向保理、保理池的业务流程与操作进行比较。同处于供应链金融的支付结算环节,我们可以对普通商票、E信、供应链票据进行比较,对比三者之间的法律关系、权属确认、转让方式、付款义务、抗辩事由、使用习惯等等,能够让我们更好的理解在对应的场景下,使用什么样的供应链金融产品,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4

逆向思考法


逆向思维也被称为求异思维,与正向思维的常规推导相反,逆向思维是从“果”到“因”进行逆推,从对立、相反的角度思考问题。凡事都有两面,两个面的转换经常发生,用逆向思维思考,可以让我们从反面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首先,反向型逆向思维法,是从事物的功能、结构、因果关系等多个方面作反向的思考和探究。最好的例子,即是E信多级流转模式的推出。供应链金融很大程度上是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但是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有效的渠道能够获取到低成本的资金。低成本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而银行的资金绝大部分流向了国企、上市公司等大型企业。按照传统的模式,应收帐款保理只能部分解决大型企业一级供应商的融资问题,大量的中小企业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原因是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缺失,那么如何解决呢?于是,从核心企业出发,通过科技的手段,将核心企业信用在整个链条上进行持续传递的模式,通过E信,即基于核心企业应付账款的多级流转模式应运而生,扩展开来。


其次,转换型逆向思维法,研究某问题时,由于解决问题的手段受阻,而转换成另一种手段,或转换思考角度进行思考,以使问题顺利解决。从存货融资业务的发展来看,传统的存货融资存在“看不清、管不住、卖不掉”的痛点,通过转换手段,增加金融科技,使之与供应链场景结合,将线下的仓库搬到线上,形成数字仓库,实现“物的信用”和“数据信用”全程可信的的信息管理和风险控制。未来,通过众多同仁的努力,相信面向全社会具有高信用的电子仓单体系一定能够很快到来。


再次,我们可以运用缺点逆向思维法进行思考,即从事物的缺点出发,甚至利用缺点,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比如,对于中小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来说,面临着属地原则、资金成本、科技投入等问题,但是另一面,也有着同业合作、流动性好、专属服务、利率较高、中收空间等优势的地方。我们已经看到以郑州银行、上海银行、重庆富民银行等为代表,借助金融科技的手段,将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科技应用到供应链金融服务中,整合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信息,为供应链上下游链条企业提供融资、结算、现金管理等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持续创造价值。


经过了十多年的演进,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与产业的发展、政策的指引、环境的变化密不可分,交易流程、基础设施、信用体系、法律法规等都在持续变化与迭代,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供应链金融交易透明、高效便捷、外延丰富等特点将更明显,同时,也将衍生出更多的服务模式。


供应链及供应链金融的创新与管理,是我们需要长期面对的问题,不是单个企业或产业的需求,而是需要解决跨产业、跨组织、跨企业的协同协作问题,其横向的广度,纵向的深度,其不断演进,对于供应链金融从业人员的要求也会更高,需要我们在新的经济学理论、系统论、管理学、信息技术等方面有一定积累,更要求我们善用方法、持续学习和探究,以适应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的要求。


作者简介:申策,现任北京中金云创软件有限公司副总裁、华南分公司总经理,同时担任中国物流学会理事、五道口供应链研究院研究员、湾区国际金融科技实验室特聘专家、融易学供应链金融智库特聘专家等职。北京中金云创软件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国内领先的金融领域基于IT技术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相关新闻

返回
顶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