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 , 万联网综合整理 , 2021-02-07 , 浏览:4407

近日,蚂蚁集团事件再次传出最新进展。


据路透社引述知情人士透露,蚂蚁集团计划应监管机构要求,剥离消费信贷数据业务,变成一家获发营业牌照的金融控股公司,这意味着公司可以在两年内进行上市。消息人士透露,蚂蚁庞大的信贷信息和评级业务不会并入控股公司,而是分出成为一家独立的企业,并接受相关机构的监管。有关方案并未最终确定,还有可能进行修改。不过,阿里巴巴在美国的盘前股价已经上涨。


此前1月28日,曾有“蚂蚁集团正在计划重组为由中国人民银行监管的金融控股公司”的消息放出,万联网曾有过详细报道(详见最新!蚂蚁集团或将重组为央行监管的金融控股公司)。


综合两则消息来看,蚂蚁集团重组的信息并非空穴来风,但重组成何种形式、蚂蚁的信贷业务和信息等是否独立分离尚不可知。


阿里巴巴集团仅在早期表示,蚂蚁集团的业务前景和 IPO 计划存在重大的不确定性,尚无法全面准确评估上述这些变化和不确定性对阿里巴巴集团的影响。截至目前,蚂蚁尚未对重组等消息有确切回应。


再来看看“剥离消费信贷数据业务”,这是个值得推敲的点。逾10亿人的数据是一项巨大财富,消息人士告诉路透社,剥离这项业务是蚂蚁集团应监管机构要求进行业务重组的关键部分。


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问题已经受到监管重视,工信部目前针对App调用用户信息也提出“最小化”原则。监管方面,1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办法》提到,企业的身份、债务、财产、支付、消费、生产经营、履行法定义务等信息,以及基于前述信息对个人和企业信用状况形成的分析、评价类信息,均被纳入征信业务范畴;1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举行“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征信管理局副局长田地在会上表示,个人征信业务需要持牌经营,并纳入征信监管。打着大数据公司、金融科技公司等旗号,未经人民银行批准擅自从事个人征信业务的行为,均属于违法行为。


也就是说,针对征信等数据的监管将越来越严。


有关蚂蚁,另一则消息也值得关注。据长江商报报道,2月2日,在已经通过上市委会议,即将成为“征信科技第一股”的前夕,深圳微众信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微众信科”)突然被上交所中止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理由是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涉嫌贪污、贿赂等违法犯罪行为——蚂蚁集团正是微众信科的第二大股东和重要客户:2018年7月,蚂蚁集团通过全资子公司云鑫创投耗资5.24亿元取得微众信科26%股权,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次年,蚂蚁集团另一全资子公司重庆万塘进入微众信科前五大客户之列,一跃成为公司第一大客户,关联交易金额3181.55万元,占比达到20.63%,去年一季度提升至27.26%。在日趋严格的监管环境下,业务结构单一、关联交易占比较高的微众信科面临着独立持续盈利能力等方面的质疑。


此外,在金融监管层面不断收紧互联网贷款的举措之下,蚂蚁集团及其合作的至少几十家银行,正在收缩消费者联合放贷的合作。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透露,浙江省的银行已削减借呗和花呗的联合放贷业务,这两个业务归属於蚂蚁集团;上海一些银行设置了逐步削减联合放贷业务的时间表;山东至少有一家银行已完全暂停了与蚂蚁的合作。各地银行的这些动向,是在蚂蚁集团与监管机构商讨重组计划时同时进行的。


从具体业务来看,消费者联合贷款不仅促进了内地至少5亿人的支出,且对蚂蚁数字金融业务的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与之而来的隐患也愈来愈大。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在过去10年中,内地家庭杠杆上升速度比其他任何主要经济体的借款人都要快。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郭武平称,互联网信贷获取容易,已使许多低收入人群和年轻人深陷债务陷阱。遏制与银行的联合放贷业务,可能会拖慢数字金融业务的扩张,却可以缓和蚂蚁在新规下资金短缺的问题。彭博行业研究驻香港分析师Francis Chan估计,为符合规定,蚂蚁单为信用贷款业务就需要注入至少700亿元人民币的新资本。


INFO.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路透社

相关新闻

返回
顶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