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联网 , 穆牯 , 2021-10-27 , 浏览:6994

众所周知,蚂蚁集团IPO的注册于10月20日正式到期,这意味着,蚂蚁集团在科创板上市之路画上一个小句号,而估值350亿美元的IPO仍旧是蚂蚁集团在未来值得追求的“金梦”。


正所谓“树大招风”。“蚂蚁集团未能在科创板上市”这一事件引发大众的广泛关注与热议。有网友猜测,蚂蚁集团背后的大股东马云野心勃勃,为了让蚂蚁集团上市造势,早在上海金融峰会上直言国内没有金融系统。还有网友认为,蚂蚁集团在10月10日将注册资本增加到350亿元,对比原来的237.79 亿元增长了47%,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未来上市而做准备。


其实,这一事件的背后有三大疑惑,一是科创板是什么?为什么蚂蚁集团未能在科创板成功上市?二是在上市之际,蚂蚁集团将注册资本增加到350亿元,增资是为了什么?三是面对再在科创板上市的计划以及科创板严格的上市制度,蚂蚁集团该要何去何从?主打金融服务?还是专注于金融科技?


要想在国内科创板上市  “铁打还需自身硬”


根据《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为《实施意见》),在上交所新设科创板,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引领中高端消费,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通俗地说,科创板是上交所为‘硬科技’而开辟的一个板块。在科创板上市的公司主要是一些掌握国家战略、拥有核心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大数据、互联网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这些公司创新能力硬核,具备强大的变革力量,并且被市场高度认可。


公开资料显示,蚂蚁集团起步于2004年的支付宝,十年后正式成立。蚂蚁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移动支付平台支付宝的母公司,也是全球领先的金融科技开放平台。“蚂蚁”一开始作为小程序进入公众视野,随着这一小程序的成熟与广泛应用,“蚂蚁”从阿里巴巴独立出来,归属蚂蚁集团。而蚂蚁链是蚂蚁集团主打的金融级联盟区块链平台,于今年7月23日,蚂蚁区块链宣布更名为“蚂蚁链”。“蚂蚁链”目前掌握一定的自主研发技术,曾推出一个“颠覆性产品”——国际贸易和金融服务平台Trusple。


然而,有网友对蚂蚁链的“颠覆性产品”——国际贸易和金融服务平台Trusple打上一个大大的疑问。根据蚂蚁集团副总裁、智能科技事业群总裁蒋国飞在外滩大会上介绍,Trusple平台的作用在于,通过区块链技术解决跨境贸易领域的信任难度,同时解决供应链金融的问题,并进而试图解决小微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不过,从区块链行业来说,彻底开源是区块链项目的基本操作,每一项区块链技术的开创,将会引发区块链的界内人士迅速得到广泛讨论,或者区块链领域的“技术大佬”去证伪其中的创新节点。而在试水和论证“区块链+跨境贸易”和“区块链+供应链金融”上,就算是“正规军”,也会屡遭碰壁,蚂蚁集团旗下的蚂蚁链也不例外,直到今天也没有看到更多实质的进展。


从科创板的定义和《实施意见》上看,如果蚂蚁集团以及蚂蚁链停留在一种传统大厂搭上区块链的“便车”的运营模式,这就意味着,蚂蚁集团尚未真正领悟区块链的内涵,也未能汲取区块链技术的变革力量,甚至有可能在区块链领域中缺乏核心技术的突破。那么,即使蚂蚁集团主打蚂蚁链,以“区块链+”推动金融服务,这并非走在区块链技术的发展道路,也未必以一定规模的“硬科技”而得到市场的高度认可。


面对科创板严格的上市制度,蚂蚁集团该要何去何从?


万联网记者从相关媒体的报道得知,在科创板开板两周年之际,监管层收紧了科创板IPO企业的上市通道。在今年4月份证监会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发行部副主任李维友宣称,证监会修订《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


此次修订的内容包括以下内容:新增研发人员超过10%的指标,形成4+5的科创评价指标;依照支持类限制类禁止分类界定科创板行业领域,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完善专家库制度;交易所在发行审核中,关注发行人的自我评估是否客观,中介机构把关是否勤勉尽责等。


此次科创属性评价指标体系修改是科创板一项重要制度调整,涉及对科创属性评价指引以及交易所相关审核规则的修改。李维友表示,围绕这一首要标准,这次完善科创属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思路有四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强化了科创板姓“科”的定位,丰富科创属性的判断维度,充分体现科技人才在创新中的核心作用,如新增的研发人员占比10%的常规指标。


除了蚂蚁集团未能在科创板上市这一事件得到网民的热议,还有央行对蚂蚁集团提出的整改要求,比如补充资本、调整业务模式等内容,更是突出了蚂蚁集团还要“何去何从”的发展问题。


对于补充资本这一块,蚂蚁集团积极配合监管,调整市场规划。注册资本越低,这意味着市场风险越大。为此,蚂蚁集团将注册资本增加至350亿元,对比原来的237.79 亿元增长了47%,从而适应市场发展需求。


从业务角度上看,蚂蚁集团旗下的支付宝是国内最大的的数字化生活服务平台,而支付宝平台的业务包括借呗、花呗等金融服务,也就是说,蚂蚁集团侧重金融服务的,是基于金融科技提供金融服务的一家金融公司,而非是一家专注于金融科技的科技公司。再从科创属性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思路来看,蚂蚁集团尚未强化科创板姓“科”的定位,还需进一步调整业务模式,从而切合科创属性。


面对科创板上市的严格制度和评价体系以及其他监管要求,如果要再次在国内科创板上市,蚂蚁集团该要何去何从呢?除了补充资本之外,还需要深入考虑业务模式,是继续主打金融服务?还是转而新增研发人员,主打金融科技中的区块链技术来发挥变革力量?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相关新闻

返回
顶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