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九银票据研究院 , 肖小和 申酉 , 2022-03-23 , 浏览:4973


一、概念及特点


(一)基本概念

数字票据是数字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业界尚无明确清晰的概念,其内涵与外延将随着数字经济、数字金融以及数字票据自身的发展不断充实完善。

我们认为数字票据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概念,广义的数字票据是通过大数据知识和信息的识别,选择,过滤,存储,确权,计价,使用,引导和实现票据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创新,实现更好地服务经济金融的票据形态;狭义的数字票据特指通过区块链技术手段实现的数字票据产品。

(二)特点

1.科技赋能

数字票据与电子票据、纸质相比最大的特点在于科技赋能,数字票据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新型技术手段的应用和创新,全面提升票据市场的各项能力,包括业务处理、业务分析、市场交易以及业务监管水平和对客户的认知及风险识别水平,为票据市场进一步创新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2.高度透明

数字票据是信息高度透明的票据产品,与电子票据相比数字票据具备信息披露主体更多、披露信息更完整、披露效率更高以及全方位等特点,系统自动根据不同不同客户以及业务环节推送所需业务信息及信用信息,确保日常交易所需。市场参与者也可根据权限,通过数据交易以及购买更多数据信息用于日常分析。

3.嵌套式监管

规范化发展是数字票据的重要支撑。在纸质及电子票据时代,票据市场存在业务数据与市场监管相脱节的情况,在数字票据时代监管部门可利用票据大数据分析市场参与者业务行为,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干预违规交易,将票据监管嵌入日常票据行为中,进一步提升票据市场监管的实时性、准确性。

4.标准统一

数字票据标准包括业务标准和技术标准,其贯穿于数字票据的全生命周期,具体包括:统一的业务规则、数据格式与标准、统计口径、安全标准、以及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共享、销毁等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等。

5.交易创新

数字票据的交易除传统票据交易外,还包括数据交易以及数字票据创新交易。数字票据将推动票据业务及票据数据的资产化,实现相关票据资产的重新定价及流通。

6.服务创新

数字票据通过技术手段重构传统票据业务,释放数据生产要素价值,创新服务模式,推动实现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增量扩面、提质增效。通过大数据技术,可实现票据与供应链、产业链等场景的深度耦合;通过机器学习、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可实现智能化票据交易;通过5G、开放API等技术,可实现非接触票据服务体系。

二、发展数字票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必要性

1.数字经济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入的《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数字经济加速变革传统经济成为主要经济形态。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阶段,数字经济加速变革传统经济成为主要经济形态,成为推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增强信息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性,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运行效率,有利于催生新模式、新业态,有利于区域间及城乡间协调发展,提高全社会的资源利用率。同时,数字经济是构建信息时代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力量,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

2.数字金融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也是数据密集型行业。数字金融可以全面提升金融业服务与管理,深度挖掘数据内在价值,把更多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实现多项赋能。

加快数字金融建设,有利于推动构建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协调发展的新生态;有利于打造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接轨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有利于释放数据生产要素价值,优化供应链资金供给,引导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推动实现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增量扩面、提质增效;有利于推动金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跨越式发展,支撑金融体系结构转型和金融资源高效配置,推进我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3.数字票据推动社会信用发展

数字票据是数字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信用信息和票据信息是数字票据发展的前提条件,数字票据依托信用信息及票据信息基础设施开展各项业务,借助各类先进科技手段完善商业信用体系建设,将改变我国商业信用体系基础设施弱、存量数据少、数据覆盖面窄、跨部门协调难等问题,改善商业信用生态,推动社会信用良性发展。

(二)可行性

1.科技可行性

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7.8%,数字经济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当前,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全球领先、产业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新业态及新模式竞相发展、金融科技水平不断提升、数字政府建设成效显著、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不断深化。在此背景下,大力推进数字票据发展具备政策、技术以及经济可行性。

2.信用可行性

2021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实施方案》,要求“加快信用信息共享步伐,深化数据开发利用,创新优化融资模式,加强信息安全和市场主体权益保护,助力银行等金融机构提升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信用信息共享包括:市场主体登记信息、司法信息、纳税信息、住房公积金信息、社会保险信息等14大类,共37项。

企业信用信息是数字票据发展的前提条件,完备的企业信用信息,有利于推动票据市场整合成长,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定价机制,有利于防范商业信用风险。票据市场可以信用信息共享为契机,推进数字票据发展规划,打造集票据信息、票据交易、信用信息为一体的新型市场基础设施,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3.市场及基础设施可行性

(1)市场可行性

票据市场业务产品众多、票据交易频繁、逐年稳步增长,是我国重要的货币子市场。以2021年为例,全年承兑金额24.15万亿元,同比增长9.32%;背书金额56.56万亿元,同比增长19.84%;贴现金额15.02万亿元,同比增长11.93%;转贴现金额46.94万亿元,同比增长6.41%;回购金额22.98 万亿元,同比增长14.98%。票据市场支持中小企业作用充分显现,2021年1-11月,小微企业用票金额近50万亿元,占比超过50%;小微企业用票家数近300万家,占比达到超过90%;小微企业票据平均贴现利率3.05%,相比2017年下降186个基点,共计为小微企业减少利息支出逾千亿元。庞大的票据市场为数字票据创新发展提供了市场条件。

(2)基础设施可行性

2016年12月票据市场基础设施——上海票据交易所正式成立,其具备了票据报价交易、登记托管、清算结算、信息服务等功能,并承担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再贴现操作等政策职能,已成为我国票据领域的登记托管中心、业务交易中心、创新发展中心、风险防控中心、数据信息中心,为数字票据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

三、数字票据发展的思考

(一)树立战略思维,构建市场生态

数字经济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是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通过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虚拟现实、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型技术,催生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业态。发展数字票据应紧紧抓住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数字经济为着眼点,树立战略思维,做好顶层设计,从法律法规、科技赋能、基础设施、业务监管、客户发展、信用提升、系统建设等方面统筹规划,推动构建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充分释放创新活力,提升金融服务的质与效,推动构建票据市场新生态。

(二)打造框架体系,做好顶层设计

数字票据框架体系是票据市场框架体系的子体系,是数字票据市场关系的整体组织、结构的总称。数字票据框架体系主要包括:数字票据经营管理体系、数字票据制度体系、数字票据产品体系、数字票据交易体系、数字票据科技发展体系、数字票据业务运行体系、数字票据考核评价体系、数字票据创新体系、数字票据风险防控体系、数字票据监管体系、数字票据客户服务体系、数字票据研究体系等12个部分。

数字票据框架体系是数字票据的顶层设计,建设数字票据框架体系有利于推进数字金融深化发展,更好服务数字经济战略目标;有利于深化金融科技发展,提升票据市场科技属性,为市场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有利于服务实体经济,降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实施普惠金融战略;有利于融合供应链、产业链,培育金融服务新模式;有利于提升票据市场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进嵌入式风险控制及业务监管,降低数字票据市场业务风险;有利于推动我国商业信用发展,补齐企业信用数据短板,培育商业信用环境;有利于监管协调与统一,实现票据市场良性发展。

(三)强化信息披露,提升市场透明度

一是要扩大票据信息披露范围,目前票据信息披露主体仅针对商票及商票承兑人,未来应完善信息披露要求,扩大信息披露主体范围,将数字票据银票、银票承兑人及其他参与主体纳入信息披露范畴;二是要融入企业信息披露平台,目前信用信息披露仅限于承兑人在票据领域的信用状况,未来应将票据市场信用信息应纳入企业信用信息平台,便利市场参与主体全方位查询企业信用状况;三是要强化信息披露时效性,目前信息披露采用手动披露,部分商票承兑人存在披露不及时等问题,未来应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于信息披露,进一步提升信息披露的时效性;四是票据信息披露要与时俱进,不断优化披露机制与系统,不断提升票据市场的透明度。

(四)夯实科技赋能,完善设施基础

一是大力推动数字票据硬件环境建设,鼓励票据市场参与者对自身系统、通讯及网络等设备进行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改造,打造安全、可控的数字票据硬件基础设施体系;二是全面推进数字票据软件环境建设,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型信息技术的应用,强化技术供给,尤其是需要提升中小金融机构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数字票据的应用与服务研发,更好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求,构建智能、灵活的数字票据软件基础设施体系;三是持续推动存量票据标准化、规范化改造工作,按照数字票据标准改造存量纸质及电子票据各类数据,以丰富数字票据的数据资源,深化数据的融合、共享及应用,推动票据市场数字化走交易和创新转型之路。

(五)以数据为核心,服务实体经济

一是要强化信用信息建设,企业信用信息是票据市场的薄弱环节,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业务规范及基础设施,需强化信用信息体系建设,重构企业授信及票据业务流程,提升信用数据供给及数字票据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二是要深化融合应用,牵头部门需对数字票据进行统筹规划,建立跨部门、跨机构、跨领域数据共享与应用机制,打破数据壁垒,实现数字票据全领域数据融合;三是要尝试开展数据交易新业态,依托上海票据交易所、上海数据交易所等基础设施促进数据要素市场流通,培育票据及信用数据交易市场主体,探索票据及信用数据定价体系、交易体系、评估体系及仲裁体系等,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与动力。

(六)创新服务模式,深耕中小企业

一是要发挥金融科技的作用,加大数据挖掘力度,强化智能分析手段,提升数字票据服务的准度与精度,实现金融资源对中小企业的精准滴灌,引导金融资源配置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二是要融入企业供应链体系,加快研究票据与供应链、产业链融合的新模式、新路径,充分发挥供应链核心企业的龙头作用,提升票据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占比,畅通链内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降低链内上下游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提升数字票据服务的广度与深度;三是要研究中小企业授信新模式,金融机构应结合数字票据、供应链金融及信用信息共享等新业态特点,调整对中小企业的授信评估模型,全方位、多角度评价信用风险,完善贷后管理要求,创新中小企业服务新模式;四是要研究在绿色领域、农业领域的数字票据服务新模式和新路径,因地制宜开展特色化、综合化涉农数字票据服务,促进农业供应链、产业链发展,完善农村数字金融服务体系,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七)防范市场风险,增强监管力度

一是要强化数字化监管,构建多层次、系统化的数字监管体系,将新技术应用带来的新产品、新业态及时纳入监管,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将监管嵌入数字票据行为中;同时,需加强监管协调,提升数字票据监管一体化水平,增强监管的穿透性,切实防范化解票据市场风险;二是金融机构要提升数字化风险管理能力,对接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及票据市场基础设施,建立稳健的数字票据审批流程,强化对定价、授信、反洗钱、数据安全等领域的数字化审查,增强数字票据事前、事中、事后风险监测与处置能力;三是要建立数字票据的模型、场景的风险管理机制;四是要完善协同治理机制,建立票据市场监管部门、基础设施、行业组织、金融机构和企业多元参与、有效协同的数字票据治理新格局,维护市场秩序。

(八)统筹发展路径,分步有序推进

建议票据市场牵头部门统筹规划数字票据发展路径。首先,应做好顶层设计,并可优先推进票据信用信息的相关工作,将票据市场信用信息融入企业信用信息平台,推动企业信用信息的集成与共享,为数字票据发展奠定信用基础;其次,应做好修订数字票据法律法规及规划业务模式等相关工作,完善《票据法》及相关法规制度,明确数字票据业务产品种类、业务流程,为数字票据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及制度基础;再次,应做好业务系统及要素市场建设的相关工作,通过引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型技术手段,确保数字票据的业务交易、信用评估、风险控制、日常流转、业务监测等功能顺利开展,推动票据数据交易、信用数据交易等创新业态有序运行,为数字票据发展提供系统基础。


www.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江西财经大学九银票据研究院

相关新闻

返回
顶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