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联盟NFA , 程峰 , 2024-09-10 , 浏览:1938

“面对大行客户下沉、利率下降,交易场景有限、业务缩量等挑战,小银行做产业金融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定是批量化、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8月24日,在新金融联盟举办的“产业数字金融的数据共享与风险管控”内部研讨会上,众邦银行董事长程峰在主题发言中表示。

程峰坦言,现在绝大多数银行都在产业数字金融进行发力布局,作为中小银行,要想在夹缝中求生存,就必须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另辟蹊径,在“产业数字化-数字金融-信用数据协同”的结构性摩擦中,走出一条特色化与差异化的道路。

会上,工商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高级专家陈诗礼、邮储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蔡禹、兴业银行交易银行部总经理助理李小宇、润达昌商业保理董事长杨鸿泩也做了主题发言。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相关司局负责人、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信息官高峰、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部总经理杨渊点评交流。

会议由新金融联盟秘书长吴雨珊主持,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提供学术支持。30家商业银行、24家科技公司和供应链平台的代表共80余人通过线上线下参会。以下程峰的发言全文。

“产融数”协同,提升金融服务产业链价值

文 | 程峰

众邦银行董事长程峰

产业链供应链的发展是当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引擎,大家都在关注和布局产业数字金融,产业数字化也正在重塑产业格局。我从三个维度谈谈对产业数字金融的探索实践与思考体会。

一、机会与挑战:大势所趋,恰逢其时

产业数字金融是产业、数字与金融深度融合的产物,是以企业端数据有效利用为基础,将数字技术和金融业务深度融合,为产业链提供一整套综合金融服务的新型金融业态。

当下,发展产业数字金融迎来多重利好,政策红利凸显、要素价值释放和市场需求激增。做好数字金融是响应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要主线和支撑,国家相继发布政策文件,倡导积极发展产业数字金融,鼓励发展数字经济和开发数据资源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陆续落地,为发展产业数字金融提供很好的支持和保障。目前,全国有1300多个超过百亿产值的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有政策、有补贴、有“链长制”专项支持,在数据新质生产力的加持下,产业数字金融处于“爆发”前夜。

产业数据化进程是极其复杂的事,如何收集这些数据,整合这些数据,用好这些数据?产业场景数字化转型复杂性高,数字科技在产业间应用性低,跨平台数据整合以及综合数据治理难等问题亟待解决。

现在绝大多数银行都在产业数字金融进行发力布局,不同的银行,有不同的探索,都有成效。众邦银行作为中小银行,要想在夹缝中求生存,就必须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另辟蹊径,在“产业数字化-数字金融-信用数据协同”的结构性摩擦中,走出一条特色化与差异化的道路。

同时,要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先以合规安全为前提,构建自主可控的高性能风控系统,筑牢金融安全底座,在有效识别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环境下,让银行业务创新发展免除后顾之忧,才能保证稳健致远。

二、探索与实践:紧市场,因势而变

众邦银行在互联网交易服务方面打造的核心能力,与产业数字金融高度契合。自成立来,七年间始终坚持做“打通交易与场景的互联网交易银行,致力于产融深度融合的供应链金融银行,数字化驱动科技赋能的开放型数字银行”。探索了发展产业数据金融的一些思路和方法。

我行从供应链金融做起,运用新技术,深耕服务产业、服务小微的最佳切入点,经历了“三步曲”:从“产业+金融”1.0时代艰难起步,经过“数据+金融”2.0时代的爬坡过坎,正在进入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产业+数据+金融”3.0时代赛道。

第一步,入场景。传统银行做供应链金融,主要是打通网点、人流、物流、信息流。众邦银行是小银行,资金成本高、客户基础弱、网点覆盖少,主要通过线上展业模式发展。最开始,众邦银行选择了深入供应链场景,构建“交易信用”模型,打造以核心企业为依托、线上化、强场景的供应链金融产品“众链贷”,由“强确权”到“弱确权”再到“脱核不离核,确真不确权”,逐步拓展了邦信、邦采、邦收、邦链、邦票五大子类产品,以及“同舟”供应链金融平台。

通过“同舟”供应链金融平台,将全部业务流程做到全线上化,形成线上电子化、审批自动化、风控大数据化和互联标准化,实现了传统供应链金融的全流程的线上化、一站式获客管理、融资和支付结算。而且开放标准化的OPenAPI及数据交换机制,支持零基础的供应链企业,最快T+10日完成标准众链贷产品对接上线。

“结硬寨、打呆仗”,众邦银行坚持练好“基本功”、扎稳“马步”,通过服务线上化、交易审核智能化、风控运营数智化、开放对接组件化、特色需求定制化等“硬功夫”,夯实产融服务的“基本盘”,形成了具有相对优势的投入产出比。

第二步,出场景。面对大行客户下沉、利率下降,交易场景有限、业务缩量等挑战,小银行做产业金融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定是批量化、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

在第一阶段,众邦银行是围绕产业链上的四到六级企业来做,脱核不离核,确真不确权。第二阶段,我行把场景脱掉,基于税务、发票等基础经营数据,结合三方外部数据,推出“去核心、纯信用”的泛供应链金融产品众商贷。众商贷流程极简、操作极简,仅4步在线完成额度激活,3分钟申请,0人工干预,1秒钟放款,实现即审即贷即用。当年就在市场上引起很好的反应,3年时间累计用信超2000亿元、服务客户超60万户。正是这些用户,奠定了我们产业化数据库的基座。众商贷的阶段性成功,坚定众邦银行做产业数字金融的信心和底气。

第三步,再入场景。2022年起,竞争到了红海阶段,同质化明显,客群下沉、不良上升,经过深入考量,众邦银行选择了再入场景。

再入场景,不是实进,而是虚进,进入“结构化”数据场景、大市场“虚场景”,精准给客户打标,构建金字塔模型。一个入口、一套流程,智能匹配、自动分流,从下至上分别是:大众版众商贷、场景版众商贷、产业版众商贷。

比较典型的代表是产业版众商贷项下供货贷和产业链贷。供货贷已经在税票数据基础上,建立70万+核心企业名单,为客户匹配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交易关系,实现精准授信、提额、风险定价、流程管理等。基于这些产业链数据,我行设计的产业链贷,通过建立商品库、核心企业库和产业链库等数据库,打通底层数据,根据客户销售主营商品情况,结合发票信息等,关联匹配核心企业上下游关系,再结合产业链具体发展,进行上链还原,真实展现客户经营实情,实现对优质产业链、优质核心企业和优质客户的精准融资。如果说供货贷是再入场景的初阶版本,产业链贷则是最新版本,也是未来产业数字金融的发展方向。

从“入场-出场-再入场”,我们就像经历了“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三重哲学境界。这些层次的递进,让我们更加理解产业数字金融的发展轨迹和底层逻辑,从而做出更符合实际、符合市场、符合数据运用规律的正确决策。

同时,众邦银行高度关注数据运用的安全合规,建设数智化风险防控系统群,自主研发了贷前审核、贷中管理、贷后监控、逾期催收等全流程的智能化与自动化风控体系,用数据分辨“好人”与“坏人”,努力确保风险可察可控可防范。

三、方向与思考:开放协同未来可期

随着数字技术逐渐成熟,发展环境持续完善,产业金融数字化转型已经从“可选项”变为“必答题”。依托日臻强大的金融科技力量,产业数字金融正值发展风口,越来越多金融机构会将自身以及助力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作为重点战略。

第一,跟进趋势。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的贸易融资服务模式到供应链金融模式,再到产业金融模式,最终转变为产融生态平台的过程。这一演变体现了产业与金融持续融合的新逻辑,即“产业是根本、金融是手段、生态共创共赢是结果”。

以数据驱动产品和服务创新,必须具备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应用能力。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有三个不可少的要素:培育新质劳动者、运用AI-行业大模型、创新内外部交易结构。做好平台打造、要素完善,跟进趋势,才能为产业链各方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

第二,把握机会。在数字化浪潮推动下,统一数据要素市场正成为推动产融数协同的关键环节,通过整合分散的数据资源,建立起标准化、高效流转的数据交易机制,促进数据的最大化利用和价值实现。比如,人民银行在湖南试点的“流水贷”,通过企业收支流水征信平台,试点银行与湖南征信联合建模。接下来向全国推广,给各家银行发展产业数字金融提供了巨大机会,紧抓这些进场机会,就能提前建立先发优势。

第三,连接协同。地方政府化债的现实压力,正成为催生产业集群升级的直接动力,将构建产业与数字金融的新连接、新协同。

去年国办发“35号文”出台后,迫使多地的城投公司必须变身“产投”,“335指标”考核要求要找到替代土地资源的市场化转型出路,恰好政府手里掌握了大量的政务、交通、水电和税务等数据,实现数据资产入表,拓展新的供应链市场化收入来源,成为各级政府化债及地方城投平台利用供应链数据化转型的内生源动力。这给小银行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抓住国企平台切入供应链和数字化转型、做大营收的刚需契机,立足产业集群,积极参与组建地方公共数据生态,就抓住了大有可为的数据赋能产业机遇。

同时,“非标数据资产的标准化”也让产融数协同爆发机会。电子债权凭证方面,中企云链云信和TCL金单等电子债权凭证最近每年签发1万亿美元;电子货权凭证方面,中仓登通过建立电子货权凭证,有望让货权的数字化释放“物的信用”,进而提高大宗商品与产业集群的金融服务渗透率。所以电子债权凭证、货权凭证正在为应收账款、存货等产业链数字标准打通“连接点”、解决核心问题,给产业链数字金融发展打开了一个非常广阔的天地。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成熟,产业数字金融以其独特的业务场景化、资产数字化、风控智能化和服务生态化等特性,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释放出更大价值。

在多重利好迸发的情况下,产业数字金融处于爆发的前夜,未来值得期待。所有的参与主体都需要在政策引导下,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整体合力,共同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转型升级,为新制造、新服务和新业态提供价值服务、做好高阶支撑。

来源:新金融联盟NFA

WWW.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新金融联盟NFA

相关新闻

返回
顶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