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联网 , 供应链金融智库 , 2022-11-04 , 浏览:9433

有“商界木兰”之称,靠虚假供应链融资生意一度风光无限的“承兴系”实控人罗静,于2019年6月被警方刑拘。时隔三年,2022年11月1日,上海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承兴融资案罗静等人涉嫌合同诈骗及行贿等依法做出了判决,其中罗静被判合同诈骗罪、向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力终身;罗静的妹妹、“承兴系”资金部负责人罗岚被判有期徒刑十七年六个月,其余涉案的“承兴系”员工分别被判有期徒刑三年四个月至八年不等。


“承兴系”罗静案在2019年6月爆雷案发。起初是2019年7月5日上市公司的连环公告引发的资本市场变动,随后公告关联的公司之间相互“推卸”,事件影响迅速发酵扩大,供应链爆雷、涉嫌经济诈骗、伪造合同等匪夷所思的事情陆续曝光。


商界木兰神话破灭 骗案金额达300亿


根据南方人物周刊报道,2019年7月5日,A股上市公司博信股份(600083)公告称,其董事长罗静6月20日被上海市公安局杨浦分局刑事拘留,该公司当日开盘后很快跌停,随后港股上市公司承兴国际控股发布同内容公告,到周一(2019年7月8日),该公司股价跳水下跌近90%。


2019年7月8日晚,美股上市公司诺亚财富公告称,旗下歌斐资产管理的一个信贷基金爆雷——“承兴国际控股相关第三方公司提供了34亿元的供应链融资,因我董事长出事后存在兑现风险。而该供应链融资涉及的担保,主要是承兴对京东的营收账款。“诺亚财富同时称,已经对承兴和京东发起诉讼,要求还款。但随后京东发布声明否认这笔融资,并称承兴伪造和京东交易合同,诺亚财富风控存在漏洞,没有向京东核实合同真实性就拨款给对方。最后,承兴国际也发表声明称,涉事的主体广州承兴非集团公司成员,承兴国际没有跟京东签署相关合同。


一石激起千层浪,云南信托超过11亿元的产品也被曝出涉及其中。而这次关联的主体同样为广州承兴,是对苏宁易购的应付账款。随后苏宁发布声明否认这笔融资和交易。情况与京东相似。接连而来的还有更多类似的案件,包括7月16日A股上市公司法尔胜公告称其子公司摩山保理与广州承兴存在业务往来,后者的保理融资款本金金额3315万元未清偿。


据财新报道称,罗静以广州承兴为融资主体,借助中国移动和电商的应收账款,通过多个资产管理平台公开募资,单笔募集资金在数千万至数亿元不等,年度收益率集中在7%-10%。


案发后,据上海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调查发现,罗静案涉及金额达300亿元,提供给广州承兴融资相关联的多家机构卷入其中:歌斐资产为承兴系提供债权供应链融资规模34亿元,摩山保理提供融资规模28.9亿元,以及云南信托15.83亿元和湘财证券5.6亿元等企业提供的融资……除上述4家外,据此前媒体报道统计包括中粮信托、光大信托、国民信托、中江信托、中融资本、陕西省国际信托、钜洲资产、东海瑞京、大成创新资本等十余家机构也均发行过广州承兴相关产品。


2020年8月20日,上海二中院在官方微信发布消息称,受理了被告人罗静、罗岚合同诈骗、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被告人石勉乾、刘晓琴、梁志斌、冯国峰、王珺、赵遵记、刘华、刘豪合同诈骗一案。根据指控,罗静与其妹妹罗岚作为广东中诚实业控股有限公司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伙同石勉乾等人,以虚构应收账款为名骗取被害单位融资款共计人民币300余亿元,实际造成被害单位损失80余亿元。在骗取融资款过程中,罗静、罗岚姐妹向业务相关方行贿300余万港元,折合人民币200余万元。至此,罗静等人供应链融资诈骗案也付出水面。


在案发前,罗静是一位无人质疑的女商界精英。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罗静1996年创办承兴国际,1998-2000年间先后与百事可乐、宝洁中国总部和诺基亚中国合作;2006年9月,成立广州承兴营销管理有限公司,主要为品牌运营与管理。昔日风光鼎盛之时,罗静是拥有A股、港股及新加坡三家上市公司的掌门人,分别为:2016年在港借壳的上市公司承兴国际控股,主营泛娱乐;2017年在A股借壳上市的博信股份,主营智能硬件;以及新加坡主板上市公司Camsing Healthcare(BAC),主营大健康。此外,《中国企业家》每年都会选出“30位最具影响力的商界女性”,罗静分别于2017和2018年入选“商界木兰”


涉供应链应收账款造假


时过境迁,罗静案一审宣判有了结果,但她及相关人员又是如何虚构应收账款逾300亿元,如何精心编织供应链金融骗局的呢?多家金融机构及知名公司牵涉此案,罗静及涉案同伙们又是如何骗过多家金融机构风控部门的眼睛呢?


一般来说,供应链金融分为三种,分别是应收类、预付类和存货类。据悉,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为此事件漩涡核心。除广州承兴外,承兴供应链融资的另一主体为广东承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广东承兴”),控股股东为自然人罗伟,董事长为罗静。


博信事件供应链金融形成的链条逻辑路径大致是承兴系向苏宁、京东、中国移动等供货,由于这些企业话语权较大,对承兴系产生较大现金流压力,因此承兴将上述企业应收款打包成相关产品在金融平台上发行。在2015年2月至2019年6月期间,罗静实控的承兴系公司先后与苏宁易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开展供应链贸易,由承兴系公司垫资为京东公司、苏宁公司开展采购业务。


应收账款信托是指企业以自己的应收账款作抵押向信托公司申请贷款,信托公司发行信托计划募集资金,将这笔钱支付给企业,作为企业应收账款收益权的对价,满足借款人因应收账款占用造成短期流动资金不足的融资需求,应收账款顺利回收时,会被用来支付信托投资人的本金和收益。


京东等巨头的应收账款一般基于其核心企业信用“属于硬通货”,按理说供应链保理都对其有所偏好,若发生资金链问题,必然就是京东等企业不肯兑付应收。事实也的确如此,涉事公司京东对外公告称,广东承兴涉嫌伪造和京东的业务合同对外诈骗。另一家牵扯其中的苏宁也否认了该应收账款的真实性,并表示:“广州承兴与苏宁易购应收账款债权供应链融资事宜,经公司核实,我司与该融资事项无关”,“上述事件系广州承兴伪造与苏宁易购的采购合同进行融资”。


作为供应链融资中的核心企业,京东、苏宁等企业对于债权确权的否认,必然也让相关基金产品底层资产的真实性存疑。案发后,根据相关部门的调证过程,警方出具了多份所谓承兴与京东未结账款的确认函,经核实均为伪造。罗静的妹妹罗岚在庭审时也承认,她在网上购买了二家某知名电商的假公章,盖在提供给金融机构的应收账款合同和确认函上,“承兴系”多名公司员工也因参与假冒“萝卜章”案受审。



区块链技术能有效防范供应链金融风险


在供应链融资中,以应收账款为底层资产的融资体系,一直以来都备受诟病。供应链融资数据造假、“萝卜章”肆虐,让这一原本可以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模式,也变成了金融掮客行骗的利器。


对于供应链金融产生的融资骗局,复旦大学国际供应链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陈祥锋此前曾表示,我国供应链金融行业整体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因为国家重视,政策频发助力行业规模扩大。但是,随着供应链企业的不断发展,资金需求日益增大,贷款业务十分常见,加之近几年来经济下行压力,我国供应链企业因资金链断裂问题导致的诈骗贷款违法犯罪活动处于案件高发期。“供应链金融本质上也还是金融,而谈及金融就必然涉及风险,虽然供应链金融有着严格的风控逻辑,不过,还是有不少以供应链金融为名进行非法的金融诈骗勾当。”


陈祥锋认为,供应链金融骗贷主要是因为以下原因:一是在关联企业之间形成虚假贸易关系,形成一系列交易合同和单证,然后据此骗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资金。在这种欺诈行为方式下,从形式上看,的确存在着交易,也就是买卖和物流服务也存在着不同的参与方或服务者,交易的单证和要素也是完整的。但是实质上,所有的交易场景都是关联方假造出来,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实质性的产业活动。目前很多银行对贸易背景真实性调查仅限于交易合同、增值税专用发票,而没有深入调查贸易背景的真实性,没有对供货来源、商品清单、储存、运输、验收、销售等进行一系列调查核实,相互验证其交易背景的真实性,这也给一些企业虚假贸易场景提供了可乘之机。


同时通过案件关联方,陈祥锋认为,“自保自融是针对贷方要求借款方担保、质押监管等要求作为获得资金前提的状况下,虚构担保人或监管人,套取资金的做法。通常自保自融是在从事供应链融资过程中亲属、朋友或者紧密关联人为借款企业进行担保,或者由同一人或关联人实际控制的物流仓储进行货物质押监管,套取资金。


“商界木兰”神话破灭,承兴系实控人罗静及她的同伙们通过上市公司的增信、涉嫌提供虚假合同进行诈骗,最终锒铛入狱,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过去几年供应链金融踩雷事件频出,不过,随着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发展,供应链金融领域的“萝卜章、假合同”等融资骗贷问题有望改善。事实上,面对供应链金融的风控难题,近年区块链被业内看作是防范供应链金融风险的一种新型技术解决方案,包括银行、金融科技等机构均在将区块链布局的重点放在供应链金融上。业内人士也表示,在杜绝欺诈、降低操作风险,为各个协作方打造可信协作能力上,区块链技术有独特优势,机构、核心企业都可以更高效地掌握并运用这些能力开展现有业务。


供应链金融涉及主体多,业务闭环,其中痛点是确保交易的真实性,识别参与主体的信用;区块链具有防篡改性,供应链中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上链,能够较好解决上述痛点。不过,在现实应用中,这需要各方主体的共同参与。


来源:万联网整理,部分过往报道内容参考南方人物周刊、财新等媒体

www.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万联网

相关新闻

返回
顶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