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2)》,在报告第二部分“金融业稳健性评估”以专题形式阐述了金融数字化对我国中小银行的影响,并披露了下一步工作动向。报告透露,为优化中小银行与科技公司的合作模式,央行将出台针对金融科技公司的监管政策,筑牢金融与科技的风险”防火墙”。
近年来,科技与金融不断融合,金融数字化进程快速发展。中小银行借力金融科技,构建数字化管理系统,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经营效率全面大幅提高。然而,央行对金融科技创新实施穿透式监管,要实现风险监测管理“看得懂、穿得透、控得住、管得好”,则是对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平台提出新要求。在动产融资领域,金融与科技在三个层面上有连接点。
场景穿透
动产融资业务的开展与场景高度相关,场景穿透是金融机构全面了解业务背景和所处环境,从而有针对性的建立风控规则的基础。因此,金融机构在开展动产融资业务中,场景穿透能力是前置条件。金融数字化趋势下,金融机构对场景的识别已逐步从线下尽调,转变为基于商业场景调研和线上平台数据风控相结合的方式。近年来,各类供应链运营平台、产业互联网平台和现货交易平台,从精准获客、场景穿透、价格管理、高效处置等方面为金融机构开展动产融资业务带来便利。但由于场景的差异性和不同平台运行的“非标准化“,金融机构难以对此进行统筹,对此央行在”下一步工作考虑“中也鼓励金融机构选择与其战略匹配的数字化转型方向,实施错位竞争,在这一背景下,金融机构或将更加注重对典型场景的业务把控能力的建设。
押品管理
由于动产交付占有的特殊性,动产押品管理是金融机构动产融资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对押品进行有效的监管和管理,而要实现有效的押品管理,则需要建立完善的押品管理制度和流程,以确保押品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押品管理涉及到仓储物流等第三方场景,近年来,在这些场景上也逐渐开始出现“人防+技防“的风控措施,仓储物流环节数字化,能帮助金融机构实现押品可视,借助这类金融科技平台,金融机构更加容易把控押品“在没在、少没少、坏没坏”。押品管理是由现场仓储企业或监管企业来主导实现,在许多典型场景中,金融机构开始接纳“人防+技防“的风控方案,都是通过监管场景项下的相关金融科技平台合作达成。在《全国性可流转仓单体系运营管理规范》中,首次将电子仓单运营平台作为明确角色规定在业务中,有利于清晰化科技与金融的权责边界。目前,在开展以各种商品存货为标的的动产融资业务中,金融机构还是缺乏自己的押品管理体系和与之匹配的风险缓释解决方案,这或许是金融机构发展动产融资业务需要突破的瓶颈之一。
权属管理
权属管理是动产融资业务中的关键环节,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既需要在融资发生前,确认押品的所有权情况及其上的其他权利负担,以避免因押品所有权问题而导致的纠纷和风险,还需要在业务发生的过程中,进行全流程的权属管理,以确保担保物权成立且权属有保障。相较于“场景穿透“和”押品管理“这两个层面金融机构更多的是依赖平台和物流仓储服务方,权属管理则是需要金融机构自始至终自己把握的。权属管理贯穿动产融资业务,它既与押品管理有相通之处,也是存货资产数字化的重要一环,这其中,不同的动产类别其所涉及到的权属管理的方法有所不同,在汽车金融领域,权属管理侧重于对其登记的权利状态的核查核验,和对抵押办理和登记流程的规范性操作上。而存货质押业务中,金融机构的质权成立则是与业务流、押品交付、持续占有、第三人等问题相关,且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此,建立权属管理的规制把质权设立的动态证据链掌握在自己手上尤为重要。这其中,不仅需要系统工具去实现动态管理,也需要尽可能的借助三方平台的公示功能,去劝退”第三人“,形成一个完善的权利保障。
中仓登
作者
More News »
国内领先的供应链金融智慧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