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联网 , 黄贵生 , 2023-10-18 , 浏览:5082

本文节选自6月2日万联网举办的“国企供应链创新中国行之青岛站”,资深产业互联网专家、万联网首席产业互联网顾问黄贵生,分享题为《产业互联网平台助力区域产业集群数字化升级》的干货内容。

黄贵生

资深产业互联网专家

万联网首席产业互联网顾问

曾任东煤交易总裁、泰德煤网副总裁、桑扶兰集团总裁、发改委公务员,国内资深产业互联网及供应链金融专家咨询顾问专家

具有20年大宗领域管理及创业经验,擅长产业互联网平台设计与运营,供应链金融产品设计与运营,产业集聚区域打造产业赋能平台

曾主导构建了国内大宗煤炭产业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平台——东煤交易,从0开始做到200多亿供应链金融服务规模

深入研究大宗交易、供应链服务、供应链金融等服务,在大宗商品、草牧业、制造业等行业领域颇有建树,拥有泰德煤网、草都草股份、汇聚惠、找铅网等平台与系统构建的项目实战经验

中国经济的底座: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

2023年,大家做生意都有个直观感受就是:做实业非常艰难。

我们从最新社会零售总额主要环比数据来看,年初到现在,市场从“强预期+弱现实”转向到“弱预期+弱现实”。与年初快速升温的复苏预期形成鲜明对比,就是说现在经济基本面在走弱。

企业如何在这种艰难的发展环境中找到新的增长点?政府土地财政已out,股权财政如何操作?

当价格进入下行通道时,供应链业务是特别难做的。在这种情况下,地方国企转型政府土地财政这条路已经走不通,现在要做大做强国企怎么办?

专家黄贵生认为,要从土地财政转向股权财政。当前已有部分地方政府拥有超前意识,开始摆脱对房地产的依赖,联通产业链、打造地方特色产业集群。

如:安徽加速建设以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聚集地,常州大举“新能源之都”建设,通过股权投资孵化企业并拓宽财政收入渠道。另外,很多城投公司也已经从城投土地、通信设施等开始转向投资做产业互联网平台,通过平台去拉动经济增长。

整个社会经济都在加速发生变化,5年前和5年后是不一样的。在艰难中创新出来的路径是具备强大生命力的,大部分伟大的企业都诞生在每一波“危机”中。所以在艰难的阶段,我们一定要找出能够让大家比过去多挣钱、少花钱,且能提升利润的、有生命力的商业模式。

在商业模式探索方面,国家从政策层面上也给出了一些关键词。如:产业科技(解决卡脖子技术)、数字化科技(提效降本/数据成为新生产要素)、智能制造2025产业集群(各省重点产业链政策/政府以投促引、以融促引/股权财政等)。

因此,中国经济的底座就是三网,即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所以如何基于互联网把产业科技数字化、科技智能制造、采集权和政府决策融为一体,推动区域经济增长,这是我们当前国企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

弱现实弱预期下,大宗供应链企业及国民企该如何转型?

企业如何在“弱预期+弱现实”的艰难发展环境中,找到新的增长点?专家黄贵生着重从大宗供应链、国企民企合作打造产业集群两大方向进行分享。

大宗供应链:从“流通”转向“流通+智造”的产业互联网平台

首先,他谈到四大因素驱使大宗供应链转型方向是从流通服务向智造服务转型。他认为,供给过剩-存量时代,科技驱动、流通成本降低,再到生产成本降低及政府政策这四大驱动因素,改变了大宗供应链的未来。

目前来看,大宗供应链市场规模巨大,但已进入到存量阶段:内卷与利润降低。存量意味着要创新,找到新模式才能活下来。目前,整个社会经济的底层“河流”发生变化:网速以10X速增长,驱动2B业务的革命性变化。没有工业互联的数据,产业互联的数据也就缺了一条腿,所以我们要拥抱数据。基于对未来的判断,要以未来五年来决策现在应该如何操作。对企业来讲,最重要的是战略选择,企业所做的一切决策就是如何跟对趋势,顺应趋势。从政策引导层面上讲,也应该拥抱产业互联网,紧跟国家大势。

科技与互联网技术让产业底层运营发生根本性变化。黄贵生认为,流通毛利率越来越低,物的流通环节,物并不增值,而仅仅是满足跨地、跨时匹配,所以必然会回归到对“物”本身价值的要求上,即回归实业。过去平台对实业是反向压榨,回归到赋能实业是必然路径。同时,他提到大宗供应链服务模式是从流通服务到制造服务:制造企业比贸易商更稳定,更需要多元服务。大宗供应链服务商要向产业链运营商方向转型,从飘离在产业链外到深度融合到产业链中,从产品流通向产品制造服务转型:参与商品制造流通全流程。

黄贵生表示,大宗供应链产业有三个转型方向:第一,产业科技融合创新比如原辅料的创新研发、设备的创新与研发、工艺、配方创新;第二,数字化科技让设备会说话,收集、仓储、加工各类数据;第三,用产业科技加数字化科技去改造工厂生态群,即“云工厂”

下一阶段的产业互联网平台一定要通过产业科技、数字科技和云工厂3个模块深度融合,参与到商品制造环节,参与研发、设计、制造,从流通向制造服务方向的产业转型。这类产业平台实现了多方参与主体的跨界抱团取暖,跨界创新。

国企民企合作:共同推动产业集群升级路径

在万物互联时代,企业难以独善其身,必须报团取暖。与此同时,政府和国企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产业互联网平台链接产业科技、数字化科技、业内资深专家与可对外赋能工厂和金融机构,构建一个与过去不同的产业生态,逐步升级。

那么,新生态该如何打造?

专家黄贵生提出了,构建“产业链总部”及“产业智慧大脑”,共同优化提升区域产业集群,支持地区经济发展。

“总部经济”是指区域依托特有的优势资源,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同时将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周边区域,从而在不同区域的分工协作,实现企业、产业和城市、区域共赢的经济形态。它也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地瓜经济”:地瓜的藤蔓伸向四面八方,但根茎依然扎根在这片土壤里。

而“产业智慧大脑”则是基于系统集成和经济调节智能化理念,将资源要素数据、产业链数据、创新链数据、供应链数据、贸易流通链数据等汇聚起来,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数字产业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转型进行及时分析、引导、调度、管理,实现产业链和创新链双向融合。

但现在政府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实现“产业链总部”和“产业智慧大脑”,如何让企业不花钱,还能帮他挣钱?

这对地方政府发展区域经济来说,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事情。而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恰好能助力中小企业资源对接、要素整合,推进惠企政策落地,有利于国家有针对性地进行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固加强。

产业集群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按照国家规划,“十四五”期间我国要培育200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目前我各省市也都形成了多种类型、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但由于生长内因、影响因素及政策部署不同,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的总体规模和范围边界也不尽相同。因此,我国传统产业集群仍然面临产业链上下游之间联系偏弱、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较低、产业竞争力不够、协同创新效应偏弱等问题。

在数字经济加快渗透各行各业、推动产业发展变革的趋势下,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迎来关键驱动力。

黄贵生称,推动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是通过产业科技、数字化科技与传统产业融合,面向区域产业集群,政府支持下联合生态合作伙伴(科技公司、行业龙头、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物流公司等),共同打造区域产业集群服务平台,助力中小企业实现数智化转型升级,构建高质量产业集群服务生态(低成本生产要素人工、水电、税收等,有竞争力的高性价比产品、税收虹吸效应)。

产业智能制造园区是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落地的大型综合载体,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专家黄贵生以某能化产业大县的产业集群升级路径举例,原是县域内能化产品滞销,塑化中间品从外地购买。这种情况下,当地通过把产业链补全,补强,形成县域内能化-塑化的完整产业链闭环,提升塑化产品的竞争力,同时利用原料优势,拉动多品类的塑化产品特色乡镇,并设立了产业基金专项扶持,打造了1个线上区域产业集群服务平台,围绕智能制造+供应链协同+科技创新,打造了一个特色园区试点,完成生产数字化、云生产管理中心、县域产业运营大脑、原料直采、成品销售平台、银行资金赋能、培训中心、管理赋能等八个功能,形成N个数字化应用产品。

总之,通过线上产业平台与线下产业智能制造园区(中央工厂+分布式加工中心)的互联互通,该能化大县已实现部分塑包产业集群的优质产能整合,通过强大的渠道能力和自建回收工厂,在上游原材料方面充分发挥了平台成本优势,并推动产业内柔性供应链的建立,缩短流通链路,提高产业效率。

11月5日,黄贵生老师将坐镇万联网上海数字供应链与产融创新研修班,就“弱现实弱预期下,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强行动攻略”展开分享,0-1-100手把手教你构建产业互联网平台,揭秘构建中最致命的10个大坑以及未来面临的5大挑战。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相关新闻

返回
顶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