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联网 , 供应链金融智库 , 2024-02-15 , 浏览:6530

近年来,不少大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涉足了金融业。一方面,以央企为代表的国有企业,加大金融股权资本投入力度和加速金融牌照获取。另一方面,大型民营企业也在积极进行产融结合布局,如前些年形成了以“明天系”“安邦系”“复星系”“海航系”“中植系”等为代表的大型金控集团,当然后来也有部分因高债务杠杆和过度扩张而“折戟沉沙”。

但不少央企、国企、民企在践行产融结合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产融结合后产业资本可能会追逐金融化、虚拟化发展,企业与金融机构相互参股可能使得内部交易、道德风险增加。随着近年来产融爆雷事件的频发,国家也在不断加强对于产融业务的监管,如去年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央企贸易十不准”政策,消息一发布,不少从事产融业务的央企、国企都在纷纷自查、自检,并逐步回归主业主责。

那么对于还在做产融业务、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来说,如何在严控监管下将业务做合规、将业务创新升级?

值此新年之际,我们整理了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MBA项目兼职教授、中欧商学院特聘专家、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供应链金融课程教师【文健君】老师在“2023第三届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论坛”上就“数字化时代的产业生态升级与产融突破创新”主题分享的部分观点,希望能够给做产融业务的朋友一点小启发。

文老师表示,我们今天的产业生态正在发生巨变:

一是今天的竞争不光是企业和企业的竞争,更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决定供应链生死的是那些具有重大意义的关键节点,那些超级的节点以及在超级节点位置上的平台,对整个供应链具有生死攸关的重大意义,决定国家、地区的产业安全。

二是数字技术所带来的分层化、模块化,加速了价值曲线的变动。随着利润区的迁移, 资金周转周期控制力,企业融资能力对企业都是生死攸关的。超级节点利用自己对供应链的控制权,形成对金融结算权的垄断,获取超额利润,甚至“褥羊毛”,这个规律在产能过剩行业尤其明显。

三是地缘政治的分化,中美供应链脱钩,新的印太经济框架正在建立,破碎的全球化正在解构后重构。此外,最近几年供应链的形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既有传统的链式供应链,又出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新形态,即数字经济时代的平台型供应链,而平台型供应链又分两类,一类是产业组织者平台,一类是供应链综合平台

在产业生态升级中,产业与金融的融合是极其重要的现代服务创新,主要组织者包括:大型链主、产业组织者、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其他类金融和金融科技公司等。

在产业与金融的融合过程中,怎么进行产融创新?文老师认为,总结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三种方向:

第一,解决供应链某些主体的运营资金短缺问题(主要是产业生态中的中小型企业),区别于传统资金借贷:①资产自偿性垂直闭合的结构搭建;②依托供应链场景完成资产的数字化,搭建三重信任,提高供应链金融的效率;③完成供应链可信资产与资金的匹配,实现风险可控的融资(数字化、信用化、资产化)。例如,最近出现的承兴国际保理诈骗案、雪松控股等所谓“供应链金融”的案子,都是挂“供应链金融”之名,利用供应链的“流资源”行融资走流水之实,完全脱离供应链的实质,玷污了“供应链金融”的声誉。

第二,优化产业现金流,平衡供应链资金,保障供应链运营的持续性(生态化)优化资金占用时间,分配资金占用成本的权重,既会影响各企业利润,更会影响企业扩大再生产,影响企业收入。

第三,用产业为金融运作提供题材和基础用金融手段促进产业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金融的融通(产融一体化)。

文老师还指出,今天供应链创新、产业创新,从狭义的意义上说,它确实依然是解决运营资金的短缺,但是已经更多的企业在注重产业现金流的优化,尤其是大型集团企业。还有产业和金融的高度融合,即从资产运作、资本运作到产融融合。业务驱动线上线下,实现产业生态圈与金融生态圈的互动,最后整个形成产融互动,所以我们很快会看到产业和金融互动会涌现更多的产融服务平台。例如,成都地区几大国有平台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板块就是供应链服务板块,他们一定是依托它的特色产业、特色园区、特色基地、特色产业集群来发展的,这个是基础。

最后,文老师总结称,产融生态圈就是商业模式(实现战略的一套逻辑体系),供应链金融是重要获客粘性手段,供应链协同服务是业务竞争抓手,ABCD等融合科技是技术手段,特色产业/园区、基地、集群是基础。

我们要以特色产业集群为基础,利用现代的科技手段作为基础手段,供应链的协同服务作为竞争手段,供应链金融作为获客的粘性手段,最后实现产业和金融的融合,构建一套战略的实现逻辑,这就是产融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在很多地方今天发展的越来越清晰。

文老师表示,产融商业模式创新一定是以产业为基础构建的,如果没有产业作为基础,纯粹空转,这样的企业出事是早晚的事情!

3月初,文老师将亲临万联17期产业数字化与产融创新研修班第3课现场,就“产融商业模式与产融一体化服务创新”授课,并现场解答学员企业的实际业务难题。如果您在产融业务中遇到任何的落地难题,欢迎到现场来,与文老师共同探讨、找答案!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相关新闻

返回
顶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