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一直是推进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中央和各地方政策推进的重点。但在实际推进中,仍存在着很多障碍和问题。首先是融资渠道仍然相对较窄,很多中小微企业,尤其是创新型科技企业,由于自身可供抵押的有形资产相对较少,获得贷款等融资的难度较大。其次是成本居高不下,由于中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相对较大,因此其融资的成本一般也相对较高,如何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也成为一个难题。除此之外,一些金融创新政策不接地气,在具体落实过程中难以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中央层面不断加码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上持续发力。2017年以来,多部委及交易所相继出台了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的相关政策,实务操作层面的难点逐渐得到解决。这些政策包括: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央行等五部门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指导意见》;央行等部门发布的《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专项行动工作方案(2017-2019年)》;商务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意见》;沪深证交所发布的《企业应收账款资产支持证券挂牌条件确认指南》;以及近日出台的《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 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银发〔2020〕226号)等。
在助力中小企业逆势上扬的道路上,除了国家层面的支持,众多地方政府也通过不断创新制度,多方位降低金融风险,持续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降低其融资成本。
万联网记者近日了解到,四川省省财政厅等八部门联合推出了“稳保贷”业务,以财政资金为引导,通过贷款贴息和增量奖励政策,实现贷款资金精准投向,帮助需要重点支持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走出困境。据初步测算,今年7-12月,各级财政资金计划给予“稳保贷”支持超过5亿元,撬动信贷资金投入近3000亿元,预计“稳保贷”加权平均利率较2019年末普惠小微贷款利率下降2.5个百分点。
据介绍称,“稳保贷”由省财政厅牵头,各级财政部门、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各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联合实施。着力促进财政、货币政策同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形成集成效应,推动资金直达惠企利民,助力稳住经济基本盘。
除此之外,由甘肃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建设的甘肃省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也于近日正式上线。其以“信用+科技+普惠金融”为特色,依托省、市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广泛归集中小企业公共信用信息、相关监管信息、市场信用信息等相关数据,结合大数据、智能风控等金融科技手段,向信用状况良好且符合授信支持条件的企业,提供便利优惠的融资信贷服务,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到目前为止,已有2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700多户企业入驻平台,发布融资需求5.3亿元。
除了甘肃之外,湖南、浙江等多地也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了类似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在地方政府的多措并举下,众多金融机构也不断创新,通过多项措施打通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近日,浙商银行跳出传统思维和信贷投放模式创新区块链技术应用,将企业的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等债权和物权转化为电子金融工具。企业通过转让工具进行融资、采购和偿还债务,盘活沉淀资源,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同时,结合应用场景创新研发“订单通”“分销通”“银租通”“仓单通”等系列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和行业解决方案,满足中小企业在采购、仓储、销售、分期还款等不同应用场景的个性化需求。
记者同时了解到,中国人民银行于28日发布消息,指出要着力打通货币传导的多种堵点,继续释放改革促进降低贷款利率的潜力,综合施策推动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同时还强调要有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提高政策的“直达性”,继续用好1万亿元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额度,落实好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确保普惠小微贷款应延尽延,切实提高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发放比例。推动供给体系、需求体系和金融体系形成相互支持的三角框架,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政府和企业机构的双重加码,让我们看到了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利好政策及创新应用下,供应链金融作为促进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工具之一,其宽阔的成长空间、体系建设将得到更加良性和健康的有序发展
INFO.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经济参考报、四川日报
万联网综合整理
作者
More News »
国内领先的供应链金融智慧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