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联网 , 供应链金融智库 , 2024-06-07 , 浏览:2923

为进一步加强对中央企业金融业务的监管和风险防范,国务院国资委再作重要部署。

据新华社消息,国务院国资委党委6月3日召开扩大会议,从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从严控制增量、做好风险防控等方面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进行了新部署。

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主持会议并指出,中央企业要深入贯彻落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问责规定(试行)》,立足出资人定位,修改完善中央企业金融业务监管制度,突出严的基调,做到“长牙带刺”、有棱有角;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以巡视整改为契机,持续督促企业针对风险问题逐项落实整改措施,切实守住风险底线;从严控制增量,各中央企业原则上不得新设、收购、新参股各类金融机构,对服务主业实业效果较小、风险外溢性较大的金融机构原则上不予参股和增持;做好风险防控,更多采用信息化手段,努力做到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对因违规或失职造成重大风险损失的进行追责问责,对涉及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及时移送相关纪检监察机构查处。

守住风险底线,筑牢合规

一直以来,国资委高度重视防范中央企业金融业务风险。国务院国资委2023年6月印发《国有企业参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国有企业应坚持聚焦主责主业,严控非主业投资;除战略性持有或培育期的参股股权外,国有企业应退出5年以上未分红、长期亏损、非持续性经营的低效无效参股股权,退出与国有企业职责定位严重不符且不具备竞争优势、风险较大、经营情况难以掌握的参股投资。

去年11月召开的国资委党委扩大会议强调,中央企业开展金融业务的目的是探索产融结合,实现以融促产,推进实业更好发展。国资央企要坚持回归本源、聚焦主业,着力严控增量,切实优化存量,立足发展与企业产业特点相符合、主业需求相配套的金融业务,提高为主业提供服务的金融业务占比。

2023年12月,国务院国资委召开的推进中央企业巡视整改专项治理工作专题会议提出,国资央企需聚焦“四个领域”,即信托公司、财务公司、商业保理公司、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坚决防范化解中央企业金融板块业务风险问题。同时,国资委还提出,要全面研判企业金融板块整体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风险一旦露头就要果断出手将其消灭在萌芽、阻断在早期,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今年4月,国资委召开视频会议,要求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严防严控债务风险,加强穿透监测,强化刚性约束,防范“超级股东”行为;有效防范化解金融业务风险,聚焦信托、财务公司、商业保理、基金等重点领域,扎实推进专项治理,严把金融业务入口关,加强金融衍生业务风险管控。

此次国资委6月3日扩大会议则从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从严控制增量、做好风险防控等方面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进行了部署。

另据了解,针对风险防控,国务院国资委干部教育培训中心近期还将举办2024年国有企业风险防控网络培训班,将聚焦企业金融风险、合规风险、安全风险、财务风险、审计风险等重点领域,对央企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央企正在加速“出清”金融资产

为聚焦主责主业、严控非主业投资,防止国有资本“脱实向虚”,中央企业正在积极行动,加快清理退出参股金融企业的步伐。

万联网注意到,自去年以来,为落实央企严控非主业投资的要求,已有多家央企和央企控股上市公司通过公开挂牌转让的方式“出清”金融子公司,剥离转让非主业金融资产。

基于聚焦主责主业等考虑,去年11月至12月,至少19笔亿元级央企旗下金融股权现身各地产股权交易平台,数量高于前10个月的总和,涉及银行、券商、保险、基金、租赁(含金租)、期货等各类主要金融牌照。例如,去年12月26日,富滇银行9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13.47%)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转让底价超过32亿元,转让方中国大唐集团财务有限公司系央企大唐集团系统内第一家非银行金融机构,也是该行第二大股东。据悉,这是2023年内规模最大的金融股权挂牌。此前,大唐集团于2012年底通过大唐财务入股富滇银行,后参与该行增资扩股,入股成本合计21.36亿元。2020年,大唐集团出于“公司战略规划调整”,开始谋求转让该笔股权,但未能如愿。

2023年12月,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上市公司一拖股份公告称,拟通过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的方式,出售其持有的中原银行3.23亿股股份,对应持股比例为0.8827%,由交易对方以现金方式一次性支付对价。谈及此次交易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一拖股份表示,本次股权转让后,公司可收回投资,并进一步优化公司资产结构,提升资产运营效率,集中优势资源发展主营业务,符合公司整体发展战略的需要。

鞍钢资本所持航天融资租赁20%股权、先融期货15%股权,本钢集团所持中天证券21.35%股权、本溪银行9.99%股权陆续挂牌清仓。其中,鞍钢资本为航天融资租赁第三大股东、先融期货并列第三大股东;本钢集团为中天证券第二大股东、本溪银行并列第三大股东。而鞍钢资本、本钢集团则均为央企鞍钢集团旗下公司。

中油资本也在2023年12月挂牌转让其持有的中意财险51%股权,转让底价约7.74亿元,后者是国内首家中外合资的财产保险公司。在中油资本清仓后,这张财险牌照也将易主。

还有一些央企也在2023年底密集清仓金融企业小额股权。例如,中国船舶集团旗下5家企业挂牌转让4笔汉口银行股权、1笔柳州银行股权,合计挂牌价仅百万出头;该集团旗下中船集团、中船财务分别清仓华泰保险、华融金租股权,转让底价达1.02亿元、4.65亿元,但持股比例只有0.22%、2.16%。

进入2024年,中央企业加快清理退出参股金融企业。根据北京产权交易所2024年1月15日披露,中盐青海昆仑碱业有限公司拟转让其所持青海柴达木农村商业银行的全部1000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5%,转让底价为1183.788万元。同日公告,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旗下宝胜集团有限公司拟转让所持江苏宝应农村商业银行全部1736.0114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4.08%;中煤集团旗下中煤集团山西华昱能源有限公司拟转让所持山西山阴农村商业银行全部1.4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20%,转让底价约为1.88亿元。

今年4月,中广核技也披露了拟出售部分资产的公告:公司拟出售包括华鹰船务有限公司在内的七家公司100%股权及应收债权,挂牌底价合计为8615.35万美元。据了解,拟出售的几家企业均从事船舶租赁等业务,对公司业绩贡献较小。中广核技表示,本次出售是为进一步聚焦非动力核技术应用主业,预计对上市公司2024年利润总额的影响不大。

最新的例子是长江三峡集团所属上市公司湖北能源。今年5月,湖北能源公告称,国务院国资委出具了《关于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东非公开协议转让所持股份有关事项的批复》,同意湖北能源、三峡资本以非公开协议方式将所持长江证券52961万股和33293万股股份转让给长江产业集团持有。交易完成后,三峡集团不再持有长江证券股份。据了解,三峡集团作为国务院直属能源领域央企,本次出让长江证券股份是落实国务院国资委聚焦主业主责、发展实体经济的战略部署。

查询北京产权交易所网站发现,目前还有大量中央企业通过该平台公开征集金融资产的接盘方。比如,中建三局、五矿集团、中航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中粮集团、中国石化财务有限责任公司等央企或央企控股子公司正在公开转让相关金融资产。

众所周知,央企是维护国家经济稳定、国计民生的力量。过去由于监管不严,央企在很多领域都设立了各类金融机构,目前来看这种手段存在重大的风险,也不符合央企作为“国家队”的社会责任担当。业内人士表示,国有资本应服务于实体经济,聚焦主责主业,不能“赚快钱”,要防止国有资本“脱实向虚”。

聚焦主责主业发展

谈及挂牌缘由,央企们并不讳言。国机集团旗下一拖股份、经纬纺机在分别挂牌所持洛银金租、西藏银行股权时提及,根据集团“关于清理退出参股金融类企业的通知”作出转让决定。一拖股份最新公告亦显示,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关于聚焦主责主业的相关工作要求,该公司计划挂牌转让中原银行0.88%股权。

从2019年开始,国务院国资委也一直在加大中央企业战略规划管理力度和考核力度,严控非主业投资比例,严控金融业务投资,推动企业进一步做强做优做精实业主业。

去年9月,国务院国资委制定下发《国有企业参股管理暂行办法》,除了加强对参股公司管理外,还明确“要坚持聚焦主责主业,符合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严控非主业投资”。

2023年11月初召开的国务院国资委党委扩大会议也进一步强调,中央企业开展金融业务的目的是探索产融结合,实现以融促产,推进实业更好发展。国资央企要坚持回归本源、聚焦主业,着力严控增量,切实优化存量,立足发展与企业产业特点相符合、主业需求相配套的金融业务,提高为主业提供服务的金融业务占比。

“央企产融结合的第一要义是立足产业发展,这是产融结合的前提和基础。否则,一切产融结合都是空谈。产业和金融业的发展都有其行业自身的内在发展规律,从一些央企金融机构的失败教训可见,产融结合要聚焦服务产业和实体,对产业的发展以及金融的运行逻辑都有清晰的了解和认识,基于产业、行业开展业务,而非挂羊头卖狗肉式的单纯追求金融牌照。”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认为。

健全多层次风险防控体系

今年以来,不少央企明确了今年防范风险的思路和举措。例如,国机集团表示,要通过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和加强金融及贸易业务的风险管理,坚定不移地防范系统性风险,确保企业安全稳定运行。中交集团提出要深入开展专项治理,提升资产质效和周转效率,降低财务成本,控制金融风险。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优化财务结构,降低债务,回收应收账款,管理高风险单位,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

中国电气装备则称,通过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和建立风险监测、报告及责任追究机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投资回报、企业盈利水平。选择高收益低风险项目,优化新能源等领域内的投建运业务模式。

要想从源头化解风险,确保不发生根本性、系统性、颠覆性风险,合规管理体系建设至关重要。中国钢研也提出,深化法治钢研建设,加强合规管理体系和流程管控。着力构建全覆盖、严监管、强约束的内控体系,提升集团穿透监管能力,健全子企业制度机制。

中国化学工程称,要有效防控合规风险。提高业法融合水平,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持续开展重大风险监测预警;加强总法律顾问和首席合规官队伍建设,提高专职化和专业化比例,探索建立境外重大项目首席合规官制度。坚决防控境外风险,加强境外项目经营风险评估和风险防控。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1月,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国有企业经济运行第五次圆桌会议上也表示,要坚持强化监管、严防风险,抓紧完善更严格的监管制度机制,健全从中央企业集团公司到金融子企业的多层次风险防控体系,强化动态监管,加强日常监测,对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保持高度敏感,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控,严格规范开展金融衍生业务,对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整治,加大追责问责力度,增强监管的威慑力,举一反三建立长效机制,切实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和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多数央企分布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因此,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尤为重要。

对于部分国企而言,风险控制也是其从事供应链服务相关业务中一个热点的话题;因此,建立完备的供应链风控体系,有效控制和管理供应链服务风险,是每一个国企供应链公司从事供应链服务的“命脉”。

风险是具有不确定性,同时也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供应链的活动的地方,就会有风险。“十不准”虚假贸易“零容忍”背景下,从事供应链服务业务该如何进行贸易风险监控?

所以为助力更多央企、地方国企、银行等金融机构做好供应链业务合规与业务转型,我们万联网将于6月14-15日在安徽合肥继续开设第七期“十不准下国企供应链业务合规与增量转型实战”培训课程,跟着数十家来自全国各地的央企、地方国企高站位高质量系统深度学习业务合规与转型,优化商业模式,共同探讨“十不准”下国企供应链业务合规与转型的道、法、术。

5位老师给你逐条解读“十不准”细则、带你学合规整改、强化风控、做实物流、样板案例、进阶实战以及落地方案等,欢迎来报名哦~


来源:新华社、证券时报、第一财经等,万联网综合

WWW.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万联网

相关新闻

返回
顶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