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风控是很玄乎的一件事情,事实上根据我这些年的从业经验来看,风控其实并没有那么玄乎。
很多人一提到风险就会想到一系列的风控措施,包括抵押、担保、质押,以及核心企业担保和联保等。
事实上,在整个产业供应链当中,风险控制的核心是产品标准。产品标准是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风控。
如果把钱借给一个本来就还不起钱的人或原本就有风险的企业,那风控做得再好也没有用。
在风险发生后才想着通过一定的措施来保全资产和资金的安全,这样无异于是亡羊补牢,其实可以在一开始就把这个漏洞给堵住。
供应链金融风控的思考有以下几个维度:
第一个首先是一定要非常明确产品的标准。要明确产品的准入标准,包括产业从业的时间限制、从业品牌以及从业的经验等。
另外要确定供应链产品的利率以及自身对不良发生率的承受能力。利润模型也是要重点考虑的,做这个产品的利润能否和我们的风险画等号,甚至最终决定这个产品是否值得做。
产品标准在整个供应链风控当中占据了70%的权重。如果因为产品准入设置的问题导致其中出现了风险,这时候再做风控就很难,因为风险一定会发生。
第二个是风险的识别,因为供应链是一个持续周转的行为,供应链金融也是一个长期的持续性的业务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有些企业进来时并没有问题,而是在经营过程当中出现了问题。
在这种过程中应该怎样去识别和规避风险?这个时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能够对这种的产业互联网企业做到可视化管理,对信用数据、舆情监控和门店的销售终端数据做到实时的把控。
这样才能够做到风险的可识别。如果不能做到风险的可识别,等到风险发生想办法减少损失实际上是很难的。
第三个才是所谓的风控措施,这个时候可能会增加一些抵押、担保、联保、转让等措施,核心就是要有足够的保全措施,让坏人不敢骗。
在里面我把这几点做了一个权重划分,第一个产品标准的确定是为了让坏人进不来,占了整个风险控制的70%。
第二个风险识别占了20%,其实就是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监控系统,ERP系统的数据同步系统,知道实时的信用数据、通讯数据、门店的销售数据以及门店的日常的进口数据,还有一些担保、抵押、联保、转让等措施来增加他的违约成本,让坏人不敢骗。
最后一点,万一被骗了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追偿措施来化解。
在产业供应链的风险控制上,一定是从产品的标准开始下手,然后从风险的可判断识别下手,最后一个落脚点才是风控措施。
事实上今天在金融行业做过几个月的人,其实都懂这些所谓的风控措施,并不是风险控制措施能真正的去控制风险。
WWW.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万联供应链金融学院
万联供应链金融学院
作者
More News »
国内领先的供应链金融智慧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