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怡亚通发布业绩快报。快报称,公司2019年1-12月实现营业收入719.17亿元,同比增长2.63%,物流行业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为8.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892.15万元,同比下降55.56%,物流行业平均净利润增长率为9.34%。
(图源:怡亚通)
报告期,一方面,营业总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公司积极拓展业务,迅速与地方国企建立合作平台,并加大与京东、苏宁等电商平台的合作。
另一方面,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降主要原因:
1、在国家宏观去金融杠杆的背景下,公司融资成本增加1亿元左右。
2、受宏观金融环境影响,宇商金控平台从风险控制角度出发,收缩供应链金融业务,导致宇商金控平台利润较大幅度下滑。
3、考虑到市场环境变化,债务违约风险增加,公司根据谨慎性原则,相应增加了信用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
怡亚通在公告中所提及的收缩供应链金融业务,万联网此前有过相关报道(持续“瘦身”:怡亚通挂牌转让旗下前海宇商保理股权)。根据资料显示,近年来,怡亚通营收规模虽不断上升,而对应的利润却在2017年达到5.95亿元的新高后调头向下,2018年归母净利润仅有1.58亿元,同比下滑了66.38%。
作为A股首家供应链上市企业,怡亚通主要从事广度供应链业务、深度供应链业务、物流平台业务,其中深度供应链业务(即380分销平台)又是重中之重。
但自2010年至今,怡亚通前后通过发行公司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方式向市场融资295.80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80%。在2018年“去杠杆”的大背景下,企业融资成本提升,倚靠高负债运营的模式遭遇巨大的考验。正是从2018年开始,怡亚不断收缩供应链金融业务,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短期资金链压力。2019年,上一年的危机再次上演:公司380分销平台的营业收入再次下滑20.88%,仅为165.65亿元。
有业内人士分析表示,这种采购垫付的业务运营模式或存在较大的风险,一旦资金链断裂,不仅会给公司日常经营带来严重后果,公司还将面临巨大的债务压力。
在巨大的资金压力面前,怡亚通主营业务的“供血”能力不足或许才是最需要警惕的问题。数据显示,2015年-2018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均为负数。鉴于长期依赖外部融资来支撑业务的模式不可持续,尽快提升自身的盈利和“造血”能力,或许才是当务之急。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老牌供应链企业,怡亚通在创新领域不断发力,“供应链+”战略不断深入。
科技产业化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2020年1月,怡亚通公告称,合肥市政府旗下基金对合肥卓怡恒通增资入股款2亿元已全部缴足。截至公告日,合肥卓怡恒通已完成注册资本增资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现注册资本为1.22亿元。依托怡亚通在IT产业的供应链资源积累与深圳卓怡恒通软硬件与整机系统开发能力、合肥市既有的计算机产业基础,合肥卓怡恒通将大力引进上下游产业链资源,与合肥的科大讯飞、京东方、中电科技(合肥)等实现产业协同,形成聚集效应,带动合肥计算机与信息产业的集群式发展。
近来,怡亚通在“供应链+”领域不断探索与创新。2019年12月,怡亚通曾发布“供应链+”新零售创新模式,旨在用全新的供应链思维赋能新零售,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零售+区块链技术变革新零售,实现“供应链+”新零售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化转型升级。
在为企业自身不断“造血”的同时,怡亚通也积极承担起疫情危机下的社会责任。据了解,怡亚通近日联合深圳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推出了一系列供应链专业服务支持,帮助推动深圳湾园区企业尽快复工复产。针对深圳湾园区企业复工复产遇到的困难,怡亚通协同深圳湾科技推出专项支持计划,整合资源,从防疫物资、产业链运营服务、流通运输及供应链金融服务等多方面为园区企业解决资源短缺、防护能力弱、物资运输难以及资金不足等实际问题。
借助供应链与科技、新零售等的创新融合,怡亚通是否能走出一条特色“供应链+”模式?我们拭目以待。
WWW.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财联社、万联网综合整理报道
曹雪艳
作者
More News »
国内领先的供应链金融智慧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