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万联网记者了解到,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2亿元,支持成都、郑州、重庆、西安、乌鲁木齐等5个中欧班列枢纽节点城市建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此次工程建设的实行,将对促进中欧班列开行由“点对点”向“枢纽对枢纽”转变,以加快形成“干支结合、枢纽集散”的高效集疏运体系,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导报表示,截至今年5月底,中欧班列(成都)累计开行超过5500列,年均增长率达120%以上,进出港货值从2017年的577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250亿元。中欧班列(成都)开行量持续领跑全国。
●积极探索新路径●
中欧班列(成都)于2013年正式开行。作为中欧班列(成都)的始发地,成都国际铁路港是全国唯一依托铁路港设立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正在申报的成都铁路港国家级经开区核心区,是金青新大港区的引领区,去年已获批国家综合保税区,入列首批国家级陆港型物流枢纽。
7年来,中欧班列(成都)稳定运行、逆势增长,走出了高质高效的新路径。具体表现于:国际物流通道全面拓展,12条国际铁路和海铁联运通道,境外直达站点增至30个,境内互联互通城市扩至15个,辐射范围拓至欧洲、日韩、东南亚和美洲东海岸地区;班列开行量、发送箱量等多项中欧班列质量评价指标持续领跑全国。通过全面优化口岸作业流程,开展“7×24小时预约通关服务”,加强海关、口岸经营单位等部门信息对接,实施“疏站优先、资料后补”等举措,班列整体通关时效得到进一步提升。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成都国际铁路港区聚焦现代物流,引进菜鸟、中远海运、苏宁云商等158个重大物流项目入驻,总投资达到940亿元;易商、京东、安能、盒马鲜生等供应链管理龙头企业落户港区。聚焦国际贸易,引进实施英国利洁时、赤道等进出口贸易龙头企业43个,搭建多功能国际贸易综合服务平台。
●助力疫情作用凸显●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扩散,使得国内外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遭受巨大受损。中欧班列作为一个连接世界道路的枢纽,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中国经济导报报道5月24日,中欧班列(成都)首趟发往欧洲的防疫物资专列满载超300万个医用隔离面罩和眼罩从成都国际铁路港顺利发运,货值近6000万元。班列抵达比利时列日后,随车防疫物资将分拨至欧洲多国用于疫情防控。
值得一提的是,近3个月,中欧班列连续刷新单月开行记录,其中6月份开行1169列,运送货物9.3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73%、78%,运送抗疫物资181万件、1.4万吨。截至目前,中欧班列(成都)已构建7条国际铁路通道和5条海铁联运通道,连接境外30个城市和境内15个城市。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严鹏程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欧班列保持安全稳定运行,运量实现逆势增长,对有效应对疫情、稳定进出口贸易、保障生产生活有序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
●未来部署●
据了解,目前成都在建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中,主要承担优化提升保障能力、完善运输组织体系等4项重点任务。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强统筹协调,指导有关地方做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有力支撑。具体表现为:
一是优化提升保障能力。按照适度超前原则,高起点规划建设中欧班列枢纽设施,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推进货运站场、铁路物流基地等设施规划建设,加强新技术、新装备创新应用,推动物流枢纽资源集中,提升设施有效供给能力。
二是完善运输组织体系。打造中欧班列集疏运体系,支持企业开展设施联通、功能联合、资源共享,提高全程信息化数字化水平,有序引导班列集疏运发展,形成干支结合、运转高效、节约集约的班列运输组织体系。
三是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按照市场需求和国际铁路联运发展方向,创新物流业态,主动对接国际物流网络和全球供应链体系,打造具有长久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经营服务体系。
四是着力打造枢纽经济。更好统筹区域交通布局和外向型产业发展,带动区域商贸、制造、流通等领域产业集聚,不断提升枢纽所在地区的综合竞争优势和规模效益,探索内陆地区开放发展的新路径。
此外,中欧班列(成都)将强力推进境外站点建设,提升通关效率,实现班列海外段运行情况实时监控,确保班列海外通关“零时差”,进一步促进中欧产业链、供应链畅通。港区还创新金融模式,推动陆上贸易便利化,如上线全国首个基于“一单制”的“中欧e单通”跨境区块链平台,结合区块链技术与多式联运“一单制”各业务环节,链接供应链上下游各方企业,实现银企互信互认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贸易物流信息支持。
INFO.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中国经济导报、时代物流周刊
万联网综合整理
作者
More News »
国内领先的供应链金融智慧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