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万联网微课堂第124期暨“冯言风语”栏目第1期由万联网执行总编兼编辑部总经理冯荦主持,邀请了中国物流学会理事、北京工商大学物流系主任兼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卢强老师坐镇万联网视频号直播间,以“供应链管理专业课程现状和就业前景”为主题进行了分享。
高考出分后,填志愿也成为考生及其家长的头等大事。对于广大考生来说,2022年无疑是个特殊的年份。今年一共1193万人参加高考,这是我国恢复高考45年来报考人数最多的一年。今年的考生,同时也是高中生涯全程受到疫情影响的一届考生。现在各地高考志愿也在陆续填报中,考生们也正在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畅想与憧憬。高考改革有什么变化?供应链管理专业是什么?供应链管理未来前景如何?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期直播万联网与北京工商大学电商与物流学院物流系主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卢强进行了一次深度对话。
直播刚开始,万联网执行总编兼编辑部总经理冯荦作为主持人开场引出话题,并简要介绍了本期嘉宾卢强老师。卢强老师现任北京工商大学电商与物流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他也拥有中国人民大学的管理学博士学位,其2018年入选北京市委组织部青年骨干个人项目,课题研究主要集中在战略与供应链管理、特别是供应链金融等领域,主讲《供应链金融》、《供应链管理》、《管理理论与实证研究方法》等本科与研究生课程;近五年,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各1部,并主持多项国家级/市级项目、课题,获得的全国及行业奖项数不胜数。
高开改革一直在摸索和变化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至今已45年。这些年,我国高考制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直在摸索和变化。很多时候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有时候还挺成功的,但也有一些插曲。这就不得不说到新高考改革。
今年高考结束后,多省市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刚刚过去的6月27日,山西、内蒙古、河南、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宁夏等八个省(区)陆续公布高考改革方案,八省(区)明确于2022年全面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于2025年整体实施。比如不再分文理科,改为采用“3+1+2”模式等。那么,高考改革对学生和大学的影响又有哪些方面呢?针对高考改革这个话题,卢老师谈了他的一些看法。
卢老师认为,从整个社会层面来说,高考制度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最具有公信力的一种国家级考试,因为它最大限度性保证了大多数考生的入学公平权,也为社会公正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我国高考招生政策也在根据社会发展和国家需求不断地调整。近几年不断推陈出新的招生制度改革,就是适应教育发展和现实社会需求的必然结果。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从大众化阶段已经进入了普及化阶段。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就已经超过了50%,义务教育的巩固率达到了94.8%。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单一考试方式和录取方式的高考模式已经不能够再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需求了。过去唯分数论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影响了学生的发展,由于城乡地域不同、教育资源差异等原因也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之前的老高考模式,考生的选择机会非常少,由高到低总分便决定了最终录取结果,同时考试科目比较固定、考试内容统一的模式也难以满足人才选拔的多样性需求。但是新高考改革之后2022年部分省市高考科目中,除了语数主科,外语则可选择考英、日、俄语等,历史和物理则需2选1,再从“生化地政”4门科目中选择2门随意组合,这样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大大提高了。
卢老师表示,这种高考综合改革不管是对学校还是对考生都必然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于学生而言,他们多了很多选择空间和自由空间可以去扬长避短,更有利于他们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另一方面,对高校而言,高考综合改革也增加了学校录取的多元性,有助于高校根据专业所需拓展招录范围,灵活录取所需人才。此外,现在新高考综合改革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选择,专业报考也有了相应的调整。比如有些专业必选物理,有些专业必选化学。哪些专业对科目有倾向,这也让考生不得不做出提前判断和规划。因此,卢老师认为,我国的高考综合改革是系统性的改革,考生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备考和报考方案,同时高校也要根据科目组合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招生录取方案,这样有利于从整体上实现大学人才培养供给和社会人才需求之间高度匹配。
供应链管理专业设置的背景
以高考改革宏观环境做铺垫,接着卢老师谈到了“供应链管理专业设置的背景”。卢老师表示,供应链管理专业是新兴的专业,与这几年国际和国内的环境变化发展密不可分,我国设置供应链管理专业是满足国家战略发展布局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供应链越来越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中国现在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同时也面临着这个时代新一轮的产业技术革命,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首先,产业技术革命必然会改变现有的供应链体系,改变企业之间的贸易发展模式,这对全球的供应链格局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其次,社会发展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比如近两年全球爆发新冠疫情对供应链的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很多中小企业因为新冠疫情中断了供应链不得不被迫关停业务。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企业供应链往往面临着补链和扩链的现实压力,而不断发展的逆全球化形式也严重地影响到了我国企业供应链的流畅性。再次,大国之间的竞争以及企业的全球化经营也凸显了供应链的重要性。
卢老师说,我国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美关系以及疫情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一些企业供应链的全球化布局和构建,也让国家层面更加清醒意识到了竞争环境下的挑战和供应链可控的重要性,供应链战略也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
201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六项保障措施,其中特别提到了要加强培养供应链管理多层次人才,这对于我国供应链管理专业的建设和规范发展可谓是意义深远。此外,我国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发展目标中,也很清晰地绘制了未来发展的蓝图,提出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环境,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的合作关系等。
卢老师表示,从上述国家层面不断推出的政策可以看出,我国对供应链的重视程度是越来越高的。现代供应链的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那么供应链领域的专业人才储备建设必然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我国高校设置供应链管理专业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供应链管理专业能学到什么?
供应链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学和可以学的知识技能非常丰富。供应链管理专业是什么,又能学到什么?对此,卢老师介绍了供应链管理专业在国内外的基本情况。从全球来看,供应链管理这个专业最早是西方国家设定的,如美国一些大学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设置供应链管理专业,英国的一些大学在21世纪初也开始设置供应链管理专业,但国外的大多数的供应链管理专业都停留在研究生层次的人才培养上。就我国而言,武汉学院最先于2017年开始设立本科供应链管理专业并招生,之后供应链管理专业于2020年正式进入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属于管理学门类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类下设专业,学位授予门类为管理学。截至目前统计数据,2022年国内已有50多家高校开设了“供应链管理”本科专业招生。
尽管供应链管理专业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专业的建设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但该专业也是一个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专业。作为北工商副教授,卢老师介绍称北京工商大学是1999年6月由北京轻工业学院、北京商学院、机械工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合并组建后的北京工商大学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现已发展成为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形成了本硕博全方位的人才培养的体系。在2021年软科财经类高校排名中北京工商大学排名全国第10位,艾瑞森中国校友会网2022年大学排名中我校排名全国第136位,办学层次为中国高水平大学。随后,卢老师也介绍了他任教的学院下设的供应链管理专业的一些具体情况。北京工商大学的供应链管理专业是2019年在教育部备案设立的新专业,该专业属于电商与物流学院物流管理系下属的一个专业,其2020年首次向全国招生,2020年荣获全球供应链管理专业建设创新奖,2021年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批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新文科建设试点专业。在“校友会2022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中,北工商的供应链管理专业(全国第2)被列为A+专业。
卢老师称,在学生培养方面,北工商的供应链管理专业借鉴了一些先进高校教学理念,结合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等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培养平台,为社会培养具有解决问题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在专业特色和优势方面,供应链管理专业强调培养文理兼修、跨界融合的复合型人才;依托学校优势,该专业打造了一些特色的培养方向,比如供应链金融、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智慧供应链管理等。此外,该专业强调产学研学协同育人的培养体系,通过引进一些校外导师进行实践性场景化教学来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并在课程方面设置了供应链金融跨学科培养方案以及数字化供应链课程模块等;另外,依托全国物流设计大赛和供应链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北京市物流设计大赛等这些全国性或是省部级的学科竞赛来提高学生知识应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供应链管理是一门融合了管理学、经济学和工学等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的专业,课程核心知识体系涵盖非常广。对此,卢老师也详细介绍了北工商供应链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及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等。其中,理论教学课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中的数学、英语、计算机等,专业理论包括管理学、会计学、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供应链战略基础、供应链规划与设计、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以及供应链金融、智慧供应链管理、供应链风险等课程。
值得一提的是,智慧供应链管理、供应链金融和大数据分析与商业智能是北京工商大学供应链管理专业的优势特色方向。针对这三个特色方向,北工商供应链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了智慧供应链管理、供应链建模与仿真课程,供应链金融、金融类、会计学及财务管理等课程,以及针对大数据分析与商业智能方向则开设了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数据挖掘与商务智能等相关课程予以支撑。除此以外,该课程体系中还非常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比如实习实训、实验训练、建模与仿真以及一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等。
对于供应链金融课程的建设情况方面,卢老师表示,《供应链金融》课程目前是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管理科学、以及物流管理(贯通)等四个专业的专业核心必修课程。《供应链金融》的落脚点在于通过介绍供应链金融领域最新的研究理论成果与企业先进实践,让学生了解供应链金融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方面的有效性,以及国家在帮助企业开展与实施供应链金融方面所给予的支持等。在授课的过程中,大量应用了案例教学,选取了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助力乡村振兴、供应链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等方面的优秀案例去理论应用实践。
同时,卢老师也谈到了供应链金融发展趋势,以及目前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绿色供应链金融以及一些新兴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等。另外,卢老师还提到了自己编著的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供应链金融》这本配套教材的相关情况,通过基础概念、运作管理和风险管控这三大方面围绕供应链金融的产生的背景、以及供应链金融的一些概念和特点、生态结构、供应链金融相关的一些理论基础、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模式与进化阶段、风险管理与发展趋势等进行了介绍。
我国已经成为了全球供应链网络的中心之一,在“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发展战略环境及全球化产业格局下,供应链对企业运营、经济社会发展,稳定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0年2月,“供应链管理师”正式作为新职业发布并纳入国家职业分类目录。据人社部《供应链管理师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指出,未来5年,我国对供应链管理师的需求总量将达到600万左右。在这个要求“繁而不乱”的世界里,社会需要的是善于协调、能够使用新技术和管理理念处理复杂事务的人才;我国设置供应链管理专业就是为培养有知识、有技术、有能力的新型供应链人才,这也是符合国家战略需要、顺应市场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那么,供应链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需要具备哪些素质与要求呢?对此,卢老师发表了他的看法。卢老师认为供应链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素质要求,比如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良好的心理素质等。第二,专业知识要求,学生要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等基本知识,同时还要掌握理学、工学、数学、金融学等理论知识,要求拥有逻辑和思维能力、财经能力以及熟练运用供应链战略思维等。第三,能力要求,包括基础素质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供应链整合思维和协同能力,具备独立获取供应链专业相关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能以创新性的思维和方法来开展一些科学性的研究并进行创新创业实践等。
关于未来就业前景方面,卢老师表示,供应链管理在我国已是一种方兴未艾的状态,对于相关人才的需求也呈逐年递增状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互联网发展大势下,供应链已经成为企业的一项战略性资产,被称为“第四利润源”,供应链管理能力也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因此,供应链管理人才也必然成为就业市场争夺的焦点。就需求来看,目前市场对于供应链管理人才的需求量是非常庞大的,就业范围涉及的领域也十分广泛,当然收入也很可观。美国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供应链管理年薪中位数为74170美元,2017年供应链管理职位薪资涨幅达4.1%。就我国而言,供应链管理专业就业前景也是非常不错的。据智联招聘数据,中国供应链管理相关人才的月平均工资达到10338元,适应具体岗位包括采购分析师、首席供应链官、业务分析师、分销经理、供应链经理、运营总监及高级顾问等。此外,作为一个交叉融合专业,供应链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若想继续深造,也可选择物流管理、物流工程、金融及会计等跨专业读研。
另外,关于高考志愿填报方面,卢老师也给出了一个来自大学教授的专业看法。卢老师表示,高考志愿的填报对人生的影响,会体现在学生和大学的匹配度上。不管是选学校还是选专业,志愿最后都应该根据考生偏好和兴趣并结合自己的总分数去综合判断,比如考生有特定喜欢的专业和喜欢的城市以及遵循传统思路高分选学校低分选专业等。另外,未来职业生涯规划也很重要。卢老师说有目标有规划并为之付出足够的努力的人,都能够把握更多的机会,不断拓宽自己将来发展的道路。
在直播尾声,卢老师也回答了部分网友的提问并介绍和描述了一些关于供应链金融的定义和课堂的授课方式等,同时主持人冯总编对北京工商大学历史、办学特色等也做了简要介绍。最后,在观众福袋抽奖及与网友的互动中,此次冯总编和卢老师关于高考改革、供应链管理专业课程现状以及就业前景分析的90分钟干货对话直播分享圆满结束。
来源:万联网 作者:毛莉
毛莉
作者
More News »
国内领先的供应链金融智慧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