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万联网微课堂第141期暨冯言风语栏目第12期由万联网执行主编兼编辑部总经理冯荦主持,邀请了中信梧桐港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助理郑炜做客万联网视频号直播间,并以《乌卡时代,逆境突围——产业供应链服务的机会》为主题,就供应链服务行业的发展现状问题、机遇趋势,供应链解决方案、产业供应链服务平台建设、智慧物流园区、数字仓库以及供应链金融等内容进行了精彩分享。
本期嘉宾郑炜2001进入供应链、物流领域,参与100多个供应链、物流规划咨询项目,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参与多个数字供应链平台的规划、设计,为融资企业及金融机构提供供应链解决方案、数字仓库改造方案并参与实施,完成中国邮政农产品城乡双向对流的供应链体系建设咨询,也为地方政府搭建产融服务平台,助力地方产业升级;郑总为家家悦、顺鑫农业、山东银座、可的便利、人人乐、思念食品、全聚德、中国农批、国家电网(100个仓库标准化建设)、中国邮政(客户包括中石化易捷、中国移动、三星电子、安利、东风柳汽、贝因美、苹果B2C等多个全球知名企业第三方物流项目)等头部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现为中信梧桐港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其所在的公司中信梧桐港是践行中信集团数字化战略,培育新业态和新模式,打造中信产业互联网的背景下而成立的数字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
“乌卡时代”供应链服务企业的机会
“乌卡时代”是一个具有现代概念的词,是指我们正处于一个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的世界里。在经济环境、企业内外部环境均不确定的“乌卡时代”下,郑总认为,目前对大宗供应链服务企业主要有三方面的影响:第一,企业营业收入大规模下滑;受疫情影响,大宗供应链企业的市场需求在萎缩,不过全国性的供应链公司可能受的影响相对会小一些。第二,企业的利润率减少;下游生产企业利润空间在压缩,作为给下游企业提供原材料的上游大宗供应链服务企业的整体利润也处于下行趋势。第三,经营风险加大;供应链服务企业的经营风险受到疫情等外部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很多企业被动违约,风险大大增加。
那么,大宗供应链服务企业转型、升级方向在哪里呢?对此,郑总表示,首先,从业务范围上看,大宗供应链行业属性很强,因此企业应当聚焦在周期性互补品类上;其次,应拉长供应服务链,增加盈利点。
从供应链业务范围来讲,供应链企业地域性很强,比如许多地方的省市属大宗供应链企业都还未走出地方,短链条下的信息、资金、物流这些要素不匹配、不对称,机会比较小,利润空间自然也就比较小;跨地域、全链条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和盈利点,因此大宗供应链企业要向跨地域、长链条的服务产品方向转型。
从商业模式上讲,目前资金推动型的供应链企业要向需求服务拉动型的供应链服务平台去转型,为中小民营企业贸易商、生产商提供端到端的全程供应链服务;这主要可以体现在提供线上交易平台加数字供应链平台、线下的智慧园区加数字仓库以及多式联运等服务;对于市场响应速度要求高、成本控制要求高以及风险管控专业化程度要求高的一些业务,还可以找一些专业的合作伙伴来共同运营。
数字化也是供应链服务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之一。那么,数字化能为大宗供应链服务企业带来哪些价值?郑总表示,数字技术主要包括4个方面: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和云计算。在这4个核心技术中:第一,借助物联网的技术,企业可以实时批量的采集数据,避免数据源被污染,减少人为对数据采集的影响。第二,借助区块链不可篡改的共识机制、智能合约,保障数据安全,提高执行效率。第三,借助大数据清洗、建模,实现企业整个业务经营的定量化分析,科学决策。第四,借助云计算提高算力,不断优化经营决策的数据模型,让决策趋向于科学客观、合理。
做好数字化离不开上述4大技术,郑总认为数字化对大宗供应链的价值可以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科学决策;数字化将人为收集、整理、分析、判断、决策,转化为:物联网采集数据,区块链存储数据,大数据建模、分析,提供定量决策依据,同时云计算优化模型、提高算力,为科学决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动态风控;数字化为动态风控取代静态风控提供了技术支持。传统的风险控制只能静态的反映企业的过去的经营状况,无法实时、动态反映企业供应链融资针对每一笔融资标的的情况。
三、低成本批量获客;对线上数字化平台进行营销和推广,让客户在平台上注册,能够批量且低成本的获取大量潜在客户。
四、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营;线上数字化平台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日常的运营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
五、商业模式的转型;数字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工具,使我们能从传统的资金推动型的供应链服务企业向需求和服务拉动型的供应链服务平台去转型,能让服务链条下沉到无限贴近于终端服务的中小民营企业,为他们提供端到端的全程供应链服务。
针对地方国企、大宗企业、银行等机构与供应链管理公司的合作机会,郑总则从技术型的供应链服务公司的角度进行了介绍。郑总在直播中表示,这些地方国企、大宗企业重点是需要提供解决方案、技术输出和运营外包服务。因为每个地方国企所处的省份、产业结构不同,比如从事煤炭、钢铁、能源、有色金属等的大宗企业行业差异很大,需要有一些个性化的供应链的一个解决方案,然后在解决方案得到客户认可的情况下,提供一个技术输出的服务,帮助他们搭建数字供应链平台。平台搭建起来后,还可以再提供一些专业平台的运营外包服务;针对银行,则可以提供一些线上风险可控的融资资产以及线下的监管服务,比如数字化仓库的改造等。
以中信梧桐港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为例,其与客户企业现有数字化系统之间的关系就是:中信梧桐港提供的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是一个供应链执行系统+融资服务系统的结合体,可以与客户生产、销售的数字化业务系统做对接,并根据金融机构的融资产品、信审、合规要求,将客户业务系统当中的非标场景和动产标准化,降低风险、提高金融机构对客户融资项目的审批通过率。
此外,对于国企做供应链管理平台在选型与建设过程中重点关注点和原则,郑总表示要选择懂产业、懂业务的技术服务商,能提供一定的业务资源,具备一定的运营能力,同时也要得到金融机构的认可,能帮助客户解决融资效率问题。
供应链服务业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
大宗供应链服务企业与产业互联网企业都属于企业服务类,由于服务企业的工具、手段、商业模式不同,导致服务效率、资本市场的认可度差异非常大。产业互联网企业以更少的资源占用(资金、营收、负债),获得了更大的回报、市场认可度(净利润率、市值、市盈率),值得传统大宗供应链企业借鉴;但产业互联网企业存在营收规模都不大,商业模式还有待完善等特点。
从财务对比分析来看:2021年大宗商品市场处于上升周期,大宗供应链服务企业营收同比增长率为43.65%;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为55.7%;净利润率低,平均只有0.61%;市盈率很低,平均6.89;市值平均259.58亿;而2021年产业互联网企业的数据,则印证了“590头部效应”:一个大的赛道,5%的项目、企业创造了90%的价值;整体上看,两级分化严重且营收规模都不大,且商业模式还有待完善。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负债率低,产业互联网公司净利润率比供应链企业高,市场估值非常高。
供应链服务行业的发展现状,郑总总结称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信息服务阶段。提供企业黄页信息撮合,它的服务价值主要是解决供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盈利模式主要是信息撮合的服务费和会员服务费;
第二,交易服务阶段。提供拼单采购、 分销执行,主要解决经济采购规模的问题;盈利模式是自营贸易,赚取时间、地区、汇率差、贸易差价、集拼收益;
第三,金融服务阶段。提供代理采购、分销执行、虚拟工厂以及开始增加一些物流服务,主要解决企业流动资金的问题;盈利模式占用自己的授信额度或者是信用传导,把自己的信用传导给上下游,获取息差和中介服务的收益。
第四,供应链综合服务阶段。提供第三方的端到端的全程供应链管理服务,主要是借助数字化解决四流不协同、不匹配的问题,降本增效;盈利模式是收取第三方的供应链服务费用;
第五,产业投资+运营服务阶段,主要服务内容是产业投资+第四方产业链运营,对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赋能,供应链整合产业链,再造价值链;盈利模式是产业投资+产业链整合的收益。
接着,郑总重点提到自2012年金融机构退出大宗供应链行业开始,供应链服务便从交易服务向金融服务转型;由于行业壁垒低,制造业增速放缓,息差空间缩小,行业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赚取价差、息差模式难以为继,行业开始向第四代供应链综合服务模式转型,部分具备产业互联网基因的企业已经开始向第五代转型;从第三代开始供应链服务从流通领域向生产制造领域渗透,在分享生产领域利润同时,为生产企业提供更加精准、实时的客户需求数据及更具柔性、韧性的供应链服务。
从供应链服务市场需求方面讲,数字技术为政府、企业提供了真实、精准、实时、结构化、模型化的数据,为管理、经营决策、风险控制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也为企业在存量市场中降低获客成本、交易成本、机会成本,改变商业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撑。郑总归纳总结了四点具体的需求:一是政府需要工具、抓手支持实体产业发展;二是地方城投平台需要转型为产融服务平台;三是做大宗供应链需要以动态的风控取代静态的风控;四是供应链企业需要向供应链平台转型,突破成长瓶颈。
从供应链服务企业存在问题方面讲,普遍存在营业收入大、负债率高、财务成本高、利润率低、资金周转效率低、经营风险大等的特点。从国内五大供应链服务上市公司的经营数据可以看到:大宗供应链企业利润率水平低,流动负债比例较高,周期性强、价格波动大、经营风险大,以及国家也在严禁融资性贸易等。
谈到供应链服务行业存在的机遇,郑总总结了以下几点:一是市场规模大,根据灼识咨询数据,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15万亿元增长至2019年23万亿元,预计2024 年市 场规模将达到40万亿元,2019年至2024 年CAGR为11.8%。二是传统贷款融资模式在改变,纯信用贷款的在中小企业融资的比例现在是越来越少,应收账款、存货和仓单融资、预付款融资等比例在增加;三是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支出大,包括内部开发和委托的第三方开发等;四是成本压缩空间大,比如目前银行贷款融资成本平均利率是6.6%,未来融资成本下降的空间很大。
郑总表示,供应链服务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可分为三个阶段:一、以商贸、物流、贸易融资服务提质、增效的交易能力;二、由单纯的商贸、物流、融资等基于资金推动的交易能力,发展为基于终端需求、服务拉动的端到端供应链管理能力;三、基于资本、资源、数字资产对产业链经营要素、资源的整合、运营能力。
产业供应链服务平台的建设实践
一般而言,从贸易、物流、金融、信息、加工五个维度,可以将供应链服务的深度及与客户的粘性由低到高,划分为基础服务、增值服务、端到端服务三个层级。
针对产业供应链服务平台建设这个话题,郑总详细分享了中信梧桐港在这方面的创新和实践。据介绍,中信梧桐提出来的搭建端到端的供应链服务体系,以融资服务为切入点,能够从供应链解决方案、产业供应链服务平台建设、智慧物流园区、数字仓库、供应链金融五个方面协助政府及核心企业搭建端到端供应链服务体系,形成 “天网+地网”,提供S2B(以供应链整合资源服务于B端客户,服务内容包括代采、存货质押、虚拟生产、应收账款融资等)服务,服务于地方产业集群、全球供应链总部基地及大宗贸易区域总部,为实体产业赋能。
供应链解决方案方面,依托中信梧桐港股东--中远海全国骨干流通网络及节点城市、产业聚集地,中信梧桐港可协助政府及企业搭建端到端的供应链管理服务体系,成为支撑企业前台业务的强有力的中、后台。
产业供应链服务平台建设方面,中信梧桐港能够搭建三个层级的产业供应链服务平台:
第一个是以公共大数据为增信手段,依托政府公共大数据,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完备的诚信营商管理体系;服务于招商引资、引导优势产业升级、金融服务实体产业。
第二个是以产业大数据为征信手段,通过为政府搭建公共、共享的数字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将特定产业聚集区的产业大数据作为金融机构融资评估、增信的依据,为企业赋能。
第三个是以核心企业为增信手段,基于区块链技术,将核心企业信用延伸至上下游企业,增强核心企业对全产业链条的掌控力,为上下游提供融资服务,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压力;
郑总介绍道,中信梧桐港搭建的区块链公共信用服务平台,通过企业主体和经营数据、行业及舆情数据、政府公开数据这四个层级的数据来源,对产业、企业做精准画像,形成可视化的数据平台,使政府可以动态掌控行业、企业状况;在政府制定产业、税收、招商等政策时,提供决策依据。共享产业供应链服务平台,主要是和地方的产业集群结合,比如说地方的电商、保税、农业等产业集群,为园区内的企业提供共享的产业供应链服务平台;围绕核心企业产业供应链服务平台,则主要是把核心企业的信用做一些延伸。
智慧物流园区方面,中信梧桐港则通过为产业园区搭建公共的智慧园区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为入驻园区的企业赋能,承接单一企业没有规模效应的业务环节(如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集采、融资服务);挖掘更多的业务场景,设计更多的供应链管理及融资服务产品。
数字仓库方面,借助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中信梧桐港在各地设立粮食、煤焦、钢材、化工等大宗商品现货监管库、交割库,为国企供应链公司、金融机构提供现货订单、提单、仓单交易业务的底层可信资产。
供应链金融服务方面,中信梧桐港将区块链、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应用于企业采购、生产、销售、仓储、运输、售后服务等供应链各类业务环节、场景中,可为金融机构提供可信、可穿透的底层数字资产,同时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其产品主要有区块链电子仓单质押融资、区块链债权凭证、区块链公共大数据融资等。
总之,中信梧桐港是践行中信集团数字化战略,培育新业态和新模式,打造中信产业互联网的背景下,由中信金属集团有限公司、中信云网有限公司、中远海运物流供应链有限公司、河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共同出资设立的,注册资金3亿元。中信梧桐港将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科技元素充分与供应链场景相结合,打造集“物流、风控、资产、资金”于一体的数字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面向企业、金融机构输出解决方案、技术平台和系统集成服务,为产业客户提供一站式数字供应链综合服务,助力大宗商品行业数字化转型,助力实体经济产业化能力提升和数字化转型升级。
小结
除了分享了上述内容等外,在直播尾声郑总也针对直播间观众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解答,比如“供应链服务可以切入业务的建议”、“代运营服务包含哪些内容”、“数字资产如何与金融机构对接”、“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平台各方的利益相关的交易结构是怎样”、“供应链电商平台的支付有哪些痛点”、“大宗商品供应链里面有哪些资产可以实现非标转标、资产属性转换”等问题。
此外,针对观众的提问,郑总也介绍了中信梧桐港相比同行的一些优势和特色,从服务产品线来看,中信梧桐港是最全面的,由仓单管理服务、应收管理服务和数字科技服务组成的2+1业务体系,包括了预付融资、存货融资、应收款融资等,有梧桐E仓、梧桐E购、梧桐E收、梧桐E信四大产品,支持全方位、多种业务场景,打造可信数字资产体系。截至2022年6月30日,中信梧桐港数字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累计服务客户7000余家,系统对接金融机构20余家,交易平台/核心企业对接20余家,核心物流节点布局达到30个,供应链业务场景覆盖电子仓单、数字动产、应收账款、数字仓库、区块链溯源等。落地项目涉及钢铁、有色、冷链、粮食、化工、原油等多行业,通过不同行业业务的运营,中信梧桐港积累了很多跨行业这方面的经验。
最后,郑总表示,中信梧桐港希望与核心企业、物流公司、金融机构等为产业客户提供端到端的供应链服务,带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来源:万联网
毛莉
作者
More News »
国内领先的供应链金融智慧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