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引起理论界和实业界的高度关注,成为全社会探讨的热点话题,其发展空间巨大,关注者越来越多,读者群体越来越大。
与庞大的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相比,人才匮乏、人才培养滞后的问题十分明显。一本优秀的教材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编写既能涵盖供应链金融基础理论、技术和方法,又能反映供应链金融最新发展动态和前景的教材是十分重要的。
书籍推荐
ABOUT CONTENT
供应链金融·内容简介
《供应链金融》(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主干课程教材·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系列)(冯耕中 李健 主编 赵绍辉 李永武 副主编)一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供应链金融管理的有关理论、思想和方法体系,既有理论方法的描述,也有业务运作方案与技术、案例和实例的介绍,主要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性。本书将供应链金融这一学科方向系统化,从相关概念、业务模式、创新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四个层面进行内容组织,全面论述了供应链金融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的有关知识,系统性地透视了供应链金融战略与决策问题;并从供应链金融业务专业化运作的角度透视了供应链金融管理的核心问题,便于读者了解供应链金融的基本框架并厘清供应链金融管理所涉及的各种复杂问题。
2、创新性。本书结合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详细阐述了数字经济与供应链金融融合发展及业务模式创新发展的实践与理论,将供应链金融的最新理论与业务模式呈献给读者。以供应链金融创新为基础,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与实践进行系统总结,阐述供应链金融的运作原理,剖析供应链金融与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的融合创新发展。
3、实用性。基于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的指导思想,对国内外相关实践进行总结梳理,结合中国的实际和供应链金融管理的需要,采用“理论+实例+案例”的写作方式,对理论辅佐以实例,并采用案例导入结合案例分析的写作方式,从而帮助读者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书能够满足工商管理、物流管理、物流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学等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需要,对相关领域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也有一定的帮助。
READING
供应链金融·作者简介
冯耕中:管理工程(工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院长。过程控制与效率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系统行为与管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主任,改革试点探索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党委书记和副理事长,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主持和参与13项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的制定或修订。荣获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改革开放四十年物流行业专家代表性人物”称号。
李健:北京工业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主任、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入选青年北京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兼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理事、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理事、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区块链应用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赵绍辉:产业互联网领航生态总规划,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字化仓储分会专家,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流通分会专家委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信息化专家,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物流管理与物流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极载数字供应链金融智库专家副主任,万联网特约评论员。
李永武:理学博士,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管理与决策科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优选法纺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量化金融与保险分会理事。
前言
过去40多年,经济全球化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分工和协作,我们由此进入了全球供应链时代。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演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在供应链内部,一家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相互依存,通过提高信息共享水平形成协调、稳定的关系,这对降低成本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保证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或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践中,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一般很难通过传统的信贷方式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即便能够通过其他途径获得融资,成本一般也很高,“融资难、融资贵”已成为中小企业面临的突出难题。资金短缺必然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甚至会导致供应链中断,给供应链的正常运行带来极大风险。因此,为了维护供应链的正常运行,提高供应链中资金运转的效率,降低供应链整体的管理成本及风险,供应链金融业务及其系列产品应运而生。
从企业层面而言,供应链金融是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一种渠道,从银行层面来讲,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一个专业领域。供应链金融的主要思想是,在供应链中以核心企业为依托,以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真实交易为前提,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一种金融创新业务,它与传统信贷业务最大的区别在于,利用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资信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业务管理能力来解决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而解决中小企业抵押、担保资源匮乏等问题。供应链金融的作用主要有:一是给处于弱势的上下游中小企业有效注人资金,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以及供应链失衡的问题,二是将核心企业融入上下游企业的购销行为中,提高中小企业商业信用,以促进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协同关系,提升供应链的竞争能力。
供应链金融是发展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渠道,是我国解决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2000 年左右,供应链金融业务在我国兴起,2006 年深圳发展银行在全国率先推出“供应链金融”品牌,供应链金融随后在我国迅速发展。相关资料显示,2015 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为 11.97 万亿元,到 2017 年已经上升为 14.42 万亿元,2020 年约为 27 万亿元。
与庞大的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相比,人才匮乏、人才培养滞后的问题十分明显。一本优秀的教材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编写既能涵盖供应链金融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又能反映供应链金融最新发展动态和前景的教材是十分重要的。2000 年左右我们开始深度参与企业的供应链金融实践活动,先后承担了一些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研究课题,出版了多本供应链金融领域的专著和教材,发表了数十篇学术论文,同时承担了多所高校物流管理与物流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及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相关教学工作。在供应链金融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中,我们对供应链金融的本质、理论和方法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也积累了一些案例素材。在此基础上,我们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合作,邀请来自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腾讯等大学或企业的人员组成研究团队,编写《供应链金融》教材。本教材的主要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一系列丰富而生动的案例,引出和阐明主要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把学生引人实际的问题场景;通过穿插的实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结合多年的教学、科研及实践经验认真编写本书,力图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重视理论的同时突出实践性。供应链金融具有极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本书在内容体系的设计上突出实践性,除第 4 章外,每章安排了案例导入或政策导入,这些案例或政策均来自我国近年的供应链金融实践或政策规划等。每章中结合理论知识的介绍还穿插实例和知识拓展,以引导读者进一步思考。每章末配有课后习题,以帮助读者深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2)妥善处理物流金融与供应链金融的关系。在过去 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与供应链金融相关的概念。这些概念的出现,本质上也反映了供应链金融在我国的演化路径。我们可以将物流金融与供应链金融的关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 2000 年之后的第一个十年,当时主要采用以银行、物流企业、借款企业多方合作为主体的线下供应链金融模式,在此期间物流金融是一个大家普遍接受的概念,此时也出现了供应链金融这个概念;第二个阶段是 2000年之后的第二个十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出现了大量的线上供应链金融模式。目前学界和业界普遍使用供应链金融这个概念。因此,在本书中我们将物流金融看作是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早期阶段。
(3) 反映当前供应链金融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在数字经济背景下,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不断涌现,供应链金融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结合国内外前沿的供应链金融理论与实践,本书还介绍了区块链驱动的供应链金融、智慧供应链金融、绿色供应链金融等有关内容。
本书可用于工商管理、物流管理、物流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学等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对相关领域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也有一定的帮助。我国著名的系统管理学科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名誉院长汪应洛教授,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汪寿阳教授,对本书的编写给予极大的支持并提出许多指导性的意见,在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王伟娟编辑为本书的编写与修订工作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在此表示真诚的感谢。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及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研究生郭鹏辉、王亚静、王欢、闫鑫、朱士超、王宝玲参与了资料的整理与部分章节的编写工作,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我们参考了许多国内外同行的著作和文献,并引用了部分资料,在此特向这些作者表示感谢。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ZD05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1973002) 和2021年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的支持。虽然我们想尽可能地向读者呈现供应链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全貌,但社会实践发展很快,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或错误 ,请各位读者不吝赐教。
冯耕中 李健
WWW.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万联网
供应链金融智库
作者
More News »
国内领先的供应链金融智慧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