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联网 , 供应链金融智库 , 2024-04-12 , 浏览:3721

万联导读:3月27日,由万联网主办,中企云链、光谷金信、简单汇、赫中企云、深度数科、高达软件、中信梧桐港、玉湖冷链、金网络、博阅信科、企汇安、韦屹供应链、迅航星、酒链科技等合作伙伴支持,并获得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ZIBS、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成都市供应链金融协会、深圳市进出口商会、三亚中央商务区等机构鼎力支持的“2024第十一届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创新论坛”深圳盛大召开。

【直播回放】第十一届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创新论坛:可在转发此文章到朋友圈后,联系万联网客服19168536275,领取回放链接。


(中招公信链总经理胡志高)

中招公信链总经理胡志高带来“打造连接供需两侧三方的互通互连互信‘数字化底座’,构建供应链中小微企业普惠金融网格化平台新生态”主题分享。

针对供应链中小微企业普惠金融的三大演进历程,胡志高进行了详细回顾。他认为,在构建中小微企业普惠金融网格化平台新生态的过程中,搭建“互连互通互信”数字化底座是非常重要的。结合南钢鑫智链的标杆案例,胡志高对如何打造数字化底座进行了介绍:中招公信链基于招标场景,跨平台形成生态数据,然后构建金融共享目录、金融超市,实现多对多的互通互信和普惠金融。

以下为现场速记全文:

打造连接供需两侧三方的互通互连互信‘数字化底座’,构建供应链中小微企业普惠金融网格化平台‘新生态

胡志高:尊敬的各位嘉宾,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打造链接供需两侧三方互通互连互信的“数字化底座”,构建供应链上中小微企业普惠金融网格化平台“新生态”》。

一、供应链中小微企业普惠金融的演进历程

供应链金融处于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发展、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等创新的交汇处,处于客户、交易、风控、收付、金融的链接点,是所有银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基于供应链普惠金融服务平台都离不开金融机构、核心企业和供应商这三方。.

从结构视角来看,根据供需核心企业、金融机构和供应商三方网络结构的重心差异,把供应链普惠金融服务平台的演变历程划分为供给侧单方、供给侧双方和供需两侧三方三个阶段:

供应链金融1.0阶段:“供给侧单方”结构,主要聚焦于供给侧的单方,如银行作为资金方或核心企业作为资产方,主导整个金融流程。这一阶段明显以供给侧一方为主导,体现了较为初级的金融模式。

随着市场的发展和需求的扩大,1.0阶段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尤其是在规模扩张和对接难度方面。因此,供应链金融迎来了2.0阶段:供给侧双方结构——作为资产方的核心企业和作为资金方金融机构以SaaS中心化方式为主的对接形式被紧密连接在一起,从而打破了1.0阶段的局限性,推动了供应链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到了供应链金融3.0阶段——“供需两侧三方”结构,这种连接变得更加深入和广泛。结合联盟区块链技术和手机APP等技术,打造“供需两侧三方” 的网络结构,建立金融机构、核心企业和中小微企业三方在内的资金供需两侧三方之间的“信任三角”,既解决了核心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多头对接的问题,又确保核心企业业务交易数据的安全可控。这种三角关系的建立,不仅增强了供应链金融的稳定性,也提高了其效率,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了更为便捷和灵活的金融服务。

我们接下来具体分析一下这三个阶段,供应链金融存在的问题:

1.0阶段存在的核心问题主要源于其结构上的局限,其痛点主要有:一,金融机构面临高昂的尽调成本,特别是在普惠金融领域,业务交易的真实性难以确保,导致操作成本居高不下。二,核心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点对点、一对多对接,对接成本很高,使得金融服务的效率大打折扣。三,征信手段相对单一,缺乏多样化的信用评估手段;金融产品以借贷为主,难以覆盖整个供应链上下游各级的综合资金需求;四,受限于单侧单方的融资网络结构,平台之间的交互存在平台壁垒和数据孤岛;五,不能完全覆盖缺少资金的供应链上各级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

相较于1.0阶段,供应链金融的2.0模式在规模上有所突破,但同样存在一系列问题,例如:由于平台运营者是独立于核心企业和金融机构的第三方,数据出域之后核心企业缺少管控手段,基于SaaS中心化的第三方模式,核心企业的业务数据难以做到完全安全可控;此外,由于存在多个第三方平台,平台之间利益相互竞争也抑制了跨平台产业互联共享;同时,独立于核心企业的第三方平台,也难以解决经营主体的供应商与金融机构之间开展融资的交易真实可信;另外,受限独立于核心企业的第三方平台结构和能力,大多数仅仅提供应收账款的融资服务模式,占用核心企业信用,影响核心企业财务报表;而且该模式往往不提供清分还款的功能,供应商履约还款风险难以控制。

展望供应链金融3.0阶段,我们希望构建一个覆盖核心企业、金融机构、供应商“供需两侧三方”的平衡结构,实现三者间的平等与平衡。但这一设想也面临着核心企业数量有限与中小微企业数量庞大的矛盾,因此,如何确保这些数量级差异巨大的企业能够在一个网络上形成新的三角关系,是3.0阶段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具体来说,我们需要解决三个核心问题:核心企业和金融机构多头互通对接的复杂性、经营主体之间的互连难题,以及全流程的数据原件互信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供应链金融3.0阶段的愿景,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二、打造“互通互连互信”数字化底座,“构建供需两侧三方”网格化平台

结构化数据确实为流转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引发了如何防止后台篡改的重要问题。为此,建立一个“互连互通互信”数字化底座显得尤为关键。这个底座将作为信任三角的稳固支撑,有效解决三个核心问题:核心企业和金融机构多头互通对接问题、经营主体之间的互连难题,以及数字化过程中如何确保数据原件互信不被篡改的问题。这三个问题的解决,是构建稳定、高效供应链金融信任三角的关键所在。通过优化底座设计,我们可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流转的顺畅性,从而推动供应链金融的健康发展。

基于我们的实践,“互通互连互信”数字化底座业务流程可概括为以下五步:

第一步,签订中标合同-同步中标合同。供应商成功中标核心企业的招标采购,并与之签订中标合同。随后,该中标合同信息同步至核心企业内部的金融数据服务平台,确保贸易信息的实时更新与同步。

第二步,获取主体信用数据-授权主体信用数据。由于该体系不依赖核心企业的信用,银行需对中小微企业本身的信用进行评估。因此,银行从国家权威机构如国家市场监督总局、社保部门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获取中小微企业的信用数据和主体数据,包括营业执照信息、是否被主管部门处罚等,以全面获取主体信用数据;获取主体信用数据经授权后,汇聚并提交至核心企业的金融数据平台。这样,金融数据平台便能掌握中小微企业的交易数据、信用数据以及来自权威部门的其他相关数据,为后续的金融服务提供有力支持。

第三步,数据上链。为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不可篡改性,所有数据均需上链、存证、溯源。通过区块链技术,以及与国家互联网法院(如北京、杭州、广州互联网法院)和司法链的对接,数据得以固定并具备法律效力,为后续的金融交易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

第四步:获取金融机构目录地址-信息加密推送中标合同数据和主体信用数据;从我国指定的唯一法定授权平台获取相关目录,这一平台连接了所有中央管理企业以及地方政府,确保了数据的权威性和一手性。通过此平台,金融机构能够轻松获取央国企的地址,反之亦然,从而实现了网络路由的基础——地址的获取。有了这些地址,交易平台或核心企业便能动态链接到金融机构,避免了繁琐的直接对接过程,大大降低了对接难度。这种总对总的对接方式,使得金融机构无需逐一与每个平台对接,大大提高了效率。在拥有了准确的地址后,供应商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直接联系得以实现,无需经过第三方中介。我们的平台仅负责建立这一安全、高效的链路通道,确保数据的流畅传输。这些数据均来源于权威机构或一手资料,保证了其真实性和准确性。当这些数据被推送到金融机构后,金融机构便可依据自身的风控模型和合规要求进行评估,一旦评估通过,便可迅速放款。这一过程有时仅需几分钟,甚至可以实现实时放款,大大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最后一步,申请合同付款-清分-清分还款-支付合同余额。我们关注的不仅是借款的发放,更重要的是确保还款的顺利进行。在合同约定的付款节点,供应商需先向核心企业申请付款。这笔款项在通过清分处理后,首先会划转至银行的监管账户,以确保回款的安全。银行在自动扣除贷款金额后,会将余额返还给供应商,从而完成整个闭环操作。

在上述这个闭环中,基于三链融合(联盟链、供应链、司法链)的“互连互通互信”数字化底座,有几个核心要点值得关注:

首先,数据资源目录的互通。我们正在通过区块链中台技术,积极建立建立覆盖全国产业供应链的招标采购方和金融机构方、中小微企业方的三方共享的全国共享数据资源目录(全国普惠金融资源共享目录),实现两侧三方的动态实时按需交互直连、对接通道交换安全高效,解决金融机构和核心企业多对多的互通问题。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中,并已与部分中小企业成立金融工作委员会,旨在为金融机构提供相关服务。其次,经营主体的互连。通过数字证书、营业执照和Web3.0技术,为全国5000万家中小微企业建立链上专属空间数据节点,对接权威机构和场内数交所数据源,解决经营主体数据合法授权和合规使用。针对中小微企业,由于核心企业在面对众多投标申请时,往往难以全面了解供应商在全国范围内的交易情况。因此,我们将为供应商建立与各部委的数据连接,通过授权扫码的方式,将权威数据源推送给核心企业和金融机构。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还有助于核心企业更全面地评估供应商的信用状况。在电子化到数字化的转变过程中,我们强调从过去的填报式转变为推送式,这意味着企业不再需要手动录入数据,而是由相关平台自动抓取并推送所需数据。例如,在投标过程中,供应商的知识标和信用标将不再需要手动填写,而是由平台自动从各企业抓取数据后推送到文件中,供应商仅需进行确认即可,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第三,数字化后数据电文的互信。通过联盟区块链和司法链存证取证技术,让两侧三方交易数据、主体行为可溯可究,进而解决数字化后数据文件原件可信问题。在此过程中,我认为建立信任的核心和底线在于数据的不可篡改性。一旦数据可以被随意改动,那么信用体系就无从谈起。

三、构建网格化信用平台的优点——以南钢为例

我们认为建立“供需两侧三方”网格化平台具有诸多优势:首先,对于核心企业而言,通过在核心企业私有化部署数据服务平台,确保核心企业数据不出域的前提下的授权交互共享给金融机构,极大提升了数据安全性。其次,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可获取融资供应商在全国范围内覆盖多个核心企业的业绩、履约、信用等多维度数据,为供应商提供基于交易数据的中标融资、合同融资、提前结清等综合性融资服务,加大了金融机构的参与度和更好的资金流动性,也能更准确地评估供应商信用状况,降低信贷风险。第三,对于供应商而言,平台拓宽了供应商获取优质金融服务产品的渠道,创新构建公平开放、可信交易的金融产品服务超市,助力金融赋能实体经济。同时,基于区块链、供应链、移动APP和Web3.0等技术,也打造了供应链上中小微企业交易信用可信流转服务体系,实现供应链脱核模式,让信贷资金精准有效供给到供应链上的中小微企业。

“两侧三方”网格化新生态典型标杆案例方面,以南钢为例,南钢股份是钢铁领域的代表,钢铁行业的特点是资金周转速度较快,而且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原材料采购、生产、库存管理等环节。南钢积极采用数字化、智能化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中招公信链助力其打造的南钢鑫智链可信普惠金融数据服务平台就是新结构下的首个典型标杆。在服务好南钢供应链的同时,南钢鑫智链通过联盟或者合作合资等多种互赢模式,为行业内更多的核心企业提供网络化平台服务,发挥重要先行示范作用。该平台使得南钢的供应商能够以年化5%的低成本获得融资,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这一优势得益于平台对采购融资成本的优化,使得采购成本更加合理,也深化了南钢集团供应链招标采购数字化转型。

此外,该金融服务平台与南钢内业务系统深度集成,在保证数据不出域的前提下,实现了采购、财务、合同履约等部门的协同作业,还扩展了南钢的管理范围,使其能够触及二级、三级供应商,形成了紧密的产业链。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南钢的管理效率,还加强了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

同时,平台还将南钢与其下游企业如中石油、中石化等连接起来,打通了整个供应链条。在南钢内部,我们不仅仅关注应收账款的管理,更将金融服务前移至合同定标价阶段。通过提供中标贷、合同贷等金融产品,我们满足了供应商在履行合同过程中的资金需求,确保了资金的闭环锁定和还款安全。通过“供应链、区块链、司法链”三链融合,将中小微企业以抵押担保为主要特征的传统风控模式转向以招标采购项目中标合同额为主要特征的现代风控模式,同时依托CA可信数字身份,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全流程的普惠金融数据服务,助力南钢高质量发展。

最后,基于招标采购行业联盟链,我们的平台将南钢的数据与其他供应商的数据相融合,为金融机构提供供应商在本平台、跨平台的真实交易数据,提供了一幅全国范围内的全景树图,帮助其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做出可信的风险评估。这不仅加强了各方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通,还形成了一个紧密的金融生态,推动了供应链金融的集群式发展。

我们期望通过在南钢等企业的成功实践,将这一模式复制到更多行业,推动供应链金融的健康发展。

四、市场规模巨大,招标采购行业的电子化前景广阔

我们这个行业自2013年起步,主要致力于招标采购的电子化进程。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央国企的电子化比例已高达90%以上,尤其在疫情期间表现尤为突出。目前,我们正致力于提升行业的数字化水平,标准化成为关键抓手。在此过程中,我们单位——“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招标采购行业提供了坚实的底层服务支持。

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对接互联全国电子招标投标系统交易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和监督平台,是为实现招标投标市场开放交互、动态聚合、公开共享、一体融合、立体监督、公益服务等目标的一体化信息共享枢纽,也是国家整合建立公共资源平台的主要组成部分。

我于2018年前担任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的总经理,并于2020年推动成立了中招互连、中招公信链两个子公司,分别专注于APP与移动互联网、区块链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其中,中招互连定位于面向4000万市场主体,提供全国2000多个各级各类交易平台招标投标流程中的身份验证,及跨平台的资源互连服务。中招公信链定位于面向电子化招标采购行业提供可信交易服务,围绕招标采购交易全流程提供各类链上业务应用场景,助力招标采购行业区块链治理体系的共建共治共享。

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中招互连和中招公信链三个公司分别承载着平台互通、主体互连和数据互信的使命,旨在为整个行业构建稳固的基础设施。

关于行业规模,根据不同的统计口径,可能有所差异。但无疑,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涉及数以万计的交易平台和招投标项目;民营企业也积极参与其中,以寻求更广泛的合作机会和节约成本。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有2000+交易平台,600万+招投采购项目,每天处理的招标项目数以万计。

我们在这个生态中,扮演着提供底层基础设施的角色,类似于为房屋提供水电煤气。虽然企业可以选择自建系统,但联网合作将带来更大的便利和效益。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推动行业的数字化进程,为各方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

我们积极对接权威数据源,助力可信交易;同时,对接全国55个数据交易所,促进数据要素交易、交互,致力于推动数据共享与流通。针对未来发展,我们制定了以下三步实施计划:

第一步:基于南钢典型标杆和样板示范,在全国宣传推广。以南钢为标杆案例,将在行业内广泛推广的我们的基础设施服务,打造样本工程,展现我们的专业实力与卓越成果。

第二步:互连对接各类金融机构,打造金融超市。我们将积极对接各类金融机构,目前主要聚焦于股份制银行,如华夏银行等,已对接多家并计划很快完成全部对接。未来,还将面向城商行、农商行等更广泛的金融机构,尽管存在地域限制,但我们将坚持开放合作的原则,实现无缝对接。

第三步:以中招互连APP为抓手,推进构建供应商生态。我们最后的目标是构建一个可信的中小微企业互联平台。在此过程中,我们将发挥互联互通互信的核心角色,助力行业形成健康的生态体系。虽然我们不直接从事区块链技术的研发,但我们将积极与区块链底层技术提供商建立合作关系,共同解决行业内的通路和网路问题。

总之,我们将以开放、合作、共赢的态度,推动行业的数字化进程,为各方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

*以上内容根据万联网主办的“2024第十一届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创新论坛”嘉宾现场演讲的速记整理而来,未经嘉宾审阅,仅供行业人士参阅。

来源:万联网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相关新闻

返回
顶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