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联网、平安普惠金融研究院 , 穆牯 , 2021-09-09 , 浏览:40969

论及中国小微信贷商业化诞生之路,要从国开行于2005引进德国IPC技术说起。目前来看,从2015诞生起,经过多年的螺旋式发展,直到2021年,中国小微信贷已有16年发展历史。

 

早期,国内金融机构一般采用全手工的运营模式,通过金融机构的专业团队向中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服务。当时,金融机构从事人员需要与客户进行面对面沟通,在现场了解借款人目前的经营状态和判断他们的负债情况以及还债能力。然而,这种运营模式实则高度依赖金融机构从事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操守,并不具备高效性、便捷性以及较大的流动性等特点,甚至存在信息十分不对称的问题。与IPC模式几乎同时进入行业视野的是新加坡淡马锡公司的“信贷工厂”模式。然而,这一“信贷工厂”模式依旧需要一支专业团队。由此可见,无论是IPC模式,还是“信贷工厂”模式,它们仍未能脱离“人海技术”,小微信贷难以形成规模化而可持续性的运营模式。

 

中国小微信贷领域的发展过程是一种螺旋式的发展路径。在经过3-5年期的爆发式增长后,小微信贷开始进入风险暴露期,小微信贷市场“火情”四起——2012年开始,中信银行、民生银行相继深陷钢贸泥潭;多家银行受温州民间借贷危机拖累,不良率持续攀升。随后,2013年,国务院下发《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积极搭建小微企业综合信息共享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工具,不断创新网络金融服务模式”等多项指导意见,启发金融机构找准新契机。2015年,台州获批小微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2018年实行了15年的《中小企业促进法》迎来修订版,健全各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银保监会于2018年首次提出单户授信1000万以下小微企业贷款的考核指标,撕开银行小微信贷下沉的新切口。在2018年底,国家压轴出场,银联推出“小微企业卡”。在国务院的政策部署下,中国小微信贷从早期广受追捧的IPC模式和信贷工厂模式,逐步朝着线上化、智能化的趋势发展,开始逐渐解开重人工、重线下的枷锁,开发“台州模式”、“联合增信模式”等

 

目前,尽管在“多管齐下,齐头并进”的向好趋势之下,小微信贷行业步入高速发展轨道,不过,小微信贷依旧是一片深海,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某些区域存在供给的结构性空白、小微信贷供给的增量能否实现扩面?以及如何确定合理的定价空间来兼顾小微企业的可负担性和金融机构的商业可持续性?

 

随着5G、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以及小微信贷顶层建设和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中,那么,小微信贷行业能否实现转型升级、创新赋能产业供应链?

 

 

嘉宾介绍:嵇少峰,中国小微信贷机构业务创新合作联盟创始人,也是江苏兀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嵇少峰曾在人民银行、银监会系统从事金融监管工作十六年,后从事小微信贷、金融科技工作。小微信贷行业代表性人物,中国小额信贷机构业务合作联盟发起人,其总结、创立的《朴素信贷风险控制学》及《逻辑实证风控技术》,首次从战略、战术、技术三个层面对信贷机构的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而具体的诠释,为信贷机构的风险管理及发展规划提供了新思维与新方法。

 

除此之外,嵇少峰还多次参加国务院、央行、银监会相关监管政策研讨会,提出的诸多监管意见被采纳与实施。在新浪财经、财新、头条等多家媒体开设财经专栏,其代表性作品《为什么99%的P2P终将死亡》(2014年)、《中国银行业小微信贷已到危机时刻》(2019年)、《蚂蚁上市,金融科技镀金时代结束》(2020年)等引发了金融圈及监管部门重点关注,多次准确预判信贷市场走向与监管趋势,在互联网金融、小微信贷领域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作为小微信贷行业的先创者之一,中国小微信贷机构业务创新合作联盟创始人嵇少峰将受邀出席万联网9月28日即将在天津举办的2021产业数字化与物流供应链金融峰会,届时,嵇少峰将从小微信贷的发展路径出发,以“小贷如何转型升级、创新赋能产业链供应链”为演讲主题,与众多与会嘉宾分享如何借助小贷打通供应链的资金流,并为大家带来更多关于产业链与供应链的新认知,更多详情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相关新闻

返回
顶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