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创新驱动供应链金融发展,携领同行勇闯“四流”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需要业界人士与企业实干家为供应链注入创新活力,突破供应链金融的痛点,打通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关键节点,并在政策、市场、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下,保证供应链金融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和商流能够在上下游间顺畅流动。
-
-
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明确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继续延缓缴纳部分税费
对此前《国家税务总局 财政部关于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缓缴纳2021年第四季度部分税费有关事项的公告》(2021年第30号,以下简称《30号公告》)规定的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缓缴纳2021年第四季度部分税费政策,缓缴期限在原先三个月基础上,继续延长六个月。
-
-
双循环、合规监管下,寻找一条发展供应链金融的新出路!
宋华教授曾撰文称,供应链金融本质如同之前所谈到的那样可以看作是一座天平,天平的底座是风险识别和控制,天平的横梁是产业信息,天平的两端一边承载的是资产,另一边是资金,而架起整座天平的支柱就是信用。然而,如今这座“天平”可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
-
逾期贷款超上千万,京东集团布局A股物流板块的新宁物流爆发危机,又有多少股东会遭殃?
地处江苏昆山、曾一度被市场称为京东集团布局A股物流板块的新宁物流股东们之间的“内斗”剧主要在于钱少了。问题是,新宁物流的钱少了多少?一是新宁物流本身近三年亏13亿;二是京东集团掌门人刘强东对新宁物流展开了“撤退计划”。
-
-
中国民航局:聚焦物流行业的“四大链”,打造全链条航空物流企业
建设规模领先、安全可靠、智慧先进、优质高效的航空物流体系,拓展创新链、延伸产业链、稳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为健全现代流通体系、畅通双循环提供有力支持,为建设多领域民航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
-
中山市金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完成全市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搭建并实现运作
《规划》提出:到2025年,完成全市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搭建并实现运作,推动小榄镇、古镇镇打造特色供应链金融服务子平台,并探索供应链金融相关产品服务创新,建立较为完善的供应链金融风险防控体系,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
-
2022实体经济路在何方?发改委十二部门:继续引导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
2022年继续引导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加强对银行支持制造业发展的考核约束。
-
-
3大亮点!广州市最新认定办法:重点培育供应链服务龙头企业!
《广州市重点供应链服务企业认定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认定办法》)于昨日正式发布,并且在今年3月1日实施,有效期为三年。
-
-
重庆又创新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度小满原来只是前奏,背后是布局整个供应链金融行业!
《通知》从发展基础与环境、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优化金融中心空间布局、构建高质量金融发展体系、深入推进金融安全治理五大章节,将为重庆市金融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展提供精神指引,并且为重庆市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奠定发展基础。
-
-
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并非“假把式” ,金融科技人才的“招聘潮”、“跳槽热”成春节新现象!
而金融科技人才“跳槽”又是一种彰显数字化人才相当抢手的一种社会现象。与此同时,这一现象彰显着,无论是产业数字化,还是回归到企业的数字化发展,金融科技人才仍旧是推动数字化实践的重要力量。
-
-
市场监管总局 人民银行发布《金融科技产品认证目录(第二批)》《金融科技产品认证规则》
万联网记者注意到,目前市场监管总局、人民银行已根据《认证目录》对《金融科技产品认证规则》进行了修订,第一版规则同时废止。
-
-
人民银行开展50亿元央行票据互换操作
人民银行将综合考虑市场状况和合理需求,采用市场化方式稳慎开展CBS操作。
-
-
中信办等16部门联合公布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名单,涉及“区块链+贸易金融”、“区块链+风控管理”等
其中与金融密切相关“上链”的特色领域包括“区块链+贸易金融“、”区块链+风控管理“、”区块链+股权市场“和”区块链+跨境金融“等等。
-
-
划重点:山东给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供应链核心企业“白名单”,享受供应链金融创新服务!
对此,该方案将通过供应链金融密切相关的产业链协同工程、数字化转型工程、资本赋能工程等方面,进而推动山东供应链金融深入发展,从而有利于山东实体经济稳中求进:
-
-
腾讯、阿里、e签宝等玩家们在电子签名赛道上加速跑:中国电子签名市场规模预计2023年将增长至37亿元、2025年将超74.2亿元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电子签名市场规模为20亿元,预计2023年将增长至37亿元;中国电子签名2020年整体市场规模约人民币24.9亿元,2025年预计将超过人民币74.2亿元。其中经常性收入预测期内增速较快。
-
-
2022年彩蛋来袭!第九届中国供应链金融创新高峰论坛即将举办
纵观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之路,从趋势的角度来、,“产融结合”、“农业供应链金融”、“绿色供应链金融”、“数字化”、“金融科技”等创新思想和实践活动愈发将实体经济和金融两者拧成一股绳,持续迸发不一样的精彩活力